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齐白石 艺术 书法 画廊 搜索用时:0秒
    所有结果5条信息
    筛选条件 清除已选条件
    论传统文化精神对中国油画发展的作用
    相关描述:文\姜松华摘 要: 自油画传入中国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在几代画家的努力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西方的油画在中国经历了从过去的学习模仿到今天的融合创新,已大致形成了独具中国语言的油画样式。可以这样说,如今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衰落的油画只有在中国还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除在写实、表现、抽象等西方既有形式框架内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外,在这个过程中引人关注的是有许多的画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力图将东方的精神揉合进西方的表现形式,以期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油画语言。关键词:油画,中国文化,精神与形式      油画作为外来绘画语言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有重要地位的一大...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18 2010-05-29 00:00:00
    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试错法
    相关描述:  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试错法   王春辰   如果说要书写刚刚过去10年的21世纪的艺术史,为时尚早。但也不意味着不可以做,否则艺术发生的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在某种意义上,书写历史是为了不被遗忘。但问题是什么样的书写具有值得记忆的价值,凭什么及如何来决定什么样的艺术被记录、被书写?这自然成为当代艺术书写的首要问题。   一般而言,有四种被用来书写的模式。一,书写那些知名的、著名的艺术家及其艺术,这里面又分成有的靠年头资历而知名,有的是靠影响力而著名,有的是因为传播的效果而知名,有些确实是在某种艺术见解之下被暂时共同认定而知名;二,书写那些年轻的艺术家,并以他们的创新来作为...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20 2010-05-18 00:00:00
    美术史
    相关描述:研究美术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史的研究范围包括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美术种类的历史,涉及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流派等各方面。美术史与历史学有密切联系,同时涉及到古迹和文物的考察与鉴定。美术发生史必须以考古材料为基础,这就与考古学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美术史还与一般文化史、民族学、民俗学有交叉关系,但是它是以美术作品为第一性资料,同时伴有审美判断,这两点可与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史、民族学、民俗学划清界线。美术史需要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的指导,还涉及美术批评,但它是以具体作品阐明美术历史的发展,又与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区别开来。西方现存最早...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111 2008-05-03 00:00:00
    《万山红遍》:溢价的判断和虚高的拍卖
    相关描述:《万山红遍》:溢价的判断和虚高的拍卖 文/闻 松 在2012年6月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代表作之一《万山红遍》以2.55亿落槌,加上佣金以2.9325亿元的总价成交。这件作品如此高的拍价刷新李可染个人拍卖纪录的同时,也引起了热议。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李可染此画的美学意义和美术史地位;二,拍卖价格是否虚高。其中第一点涉及到作品的价值判断,第二点则关乎艺术市场的价格高下。判断艺术品当然要结合原初语境,否则在对作品价值判断上就会南辕北辙。在现代美术研究中,我们对1949年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作品判断尤须谨慎,其中涉及到政治化及意识形态化的文艺,须结合具体社会现...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112 2012-06-13 00:00:00
    刍议“卖钱才是硬道理”
    相关描述: 《扬子晚报》中有一则趣闻:扬州一市民将普通水仙花侍弄成“盆景”出售,身价骤增。过年前,别人普通的水仙卖10元,他的“盆景水仙”竟卖到150元,还定量供应。这水仙抢手的原因是,他用一把两头锋利的小刀对传统水仙花进行了“大修”:叶子不再挺拔伸展,而是盘曲得婀娜多姿,黄色的小花摆开各种造型竞相开放,被冠以“鹤舞九天”、“葫芦献瑞”、“玉牛呈祥”名称的高价水仙在浓浓的吉祥年味中被一抢而空。联想到晚清文人龚自珍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病梅馆记》,文中痛责养梅者砍去梅树的正枝和直枝,删去小枝,阻遏了梅树的生机而追求欹斜、曲折、疏简之美的做法。但不管龚自珍怎么说,人们毕竟还是喜欢那种虬枝迂曲、疏影横斜的盆景。试...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114 2012-05-16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