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齐白石 艺术 书法 画廊 搜索用时:0.002秒
    所有结果5条信息
    筛选条件 大分类:艺术文献 小分类:艺术批评 清除已选条件
    《万山红遍》:溢价的判断和虚高的拍卖
    相关描述:《万山红遍》:溢价的判断和虚高的拍卖 文/闻 松 在2012年6月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代表作之一《万山红遍》以2.55亿落槌,加上佣金以2.9325亿元的总价成交。这件作品如此高的拍价刷新李可染个人拍卖纪录的同时,也引起了热议。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李可染此画的美学意义和美术史地位;二,拍卖价格是否虚高。其中第一点涉及到作品的价值判断,第二点则关乎艺术市场的价格高下。判断艺术品当然要结合原初语境,否则在对作品价值判断上就会南辕北辙。在现代美术研究中,我们对1949年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作品判断尤须谨慎,其中涉及到政治化及意识形态化的文艺,须结合具体社会现...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112 2012-06-13 00:00:00
    “川军绘画”及其价值取向初探
    相关描述:  “川军绘画”及其价值取向初探文/闻 松  针对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近几年我陆续发表了十多万字的批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有针对体制的,有涉及艺术风格的,有批评资本市场的,还有评论那些江湖袍哥的。另外,通过我的微博,就我看到的一些作品和艺术现象,也试图通过一定的评点表明我的看法。其中诸如对何多苓、叶永青、何森、徐龙森等人作品的评价,我觉得是较为客观和确切的,而不是像有些人缺失基本的学术基点,只是一味的夸赞和颂扬。我希望通过有益的论争能起到净化目前略呈杂乱的艺术环境的作用。尤其在微博上,除了朱其、吴鸿、王林、吕澎、张朝晖等批评家尚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和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外,更多的人处于潜水状态...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117 2012-05-08 00:00:00
    什么是雕塑?
    相关描述:什么是雕塑?——以克拉格和隋建国为例 王春辰 什么是雕塑?这是一个在今天必须被回答的问题,如果对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做回答,就等于说我们的艺术知识和思维能力存在欠缺。表面上看,我们都能明白一点雕塑是什么,但真正纠结起来,并不见得很清楚,这可以由我们的现有雕塑创作现状反映出来。对雕塑的理解至少有三个层面:社会的一般认知,以为雕塑就是雕个人像、塑一个动物的形像,就算做雕塑了,它受到社会需求的制约,或者说是受到甲方的要求。我们经常在街头、街区里看到那些恶俗不堪、怪状连连的东西;或者在一些公园、机关里看到那些表达崇高理想的东西,如顶个球之类的。这一类东西被所谓的喜闻乐见说法给害了,另一个就是意识形态...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118 2012-05-05 00:00:00
    异化的魅影与展演的符号(上)
    相关描述: 异化的魅影与展演的符号 ——以“2011成都双年展”模式为例探讨当代艺术展的文化走向和意义缺失   文/闻松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无论在学术推进和市场化进程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表层上看,艺术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各类艺术机构也纷纷建立,国内当代艺术展览此起彼伏,逐步呈现常态化趋势,吸纳了不少当代艺术从业人员,艺术品的数量相应成倍增加。与此相适应的是,艺术创作和市场操作从早年的粗放式状态,逐渐细化形成较为细致的各种等级和类型。艺术资本化的加剧使得一些靠艺术市场发家的少数艺术家,以及掌握大量资源的策展人逐渐形成了具有垄断地位的艺术寡头...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129 2012-01-31 00:00:00
    无耻的抄袭——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对西方的模仿
    相关描述:无耻的抄袭——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对西方的模仿 ZhuLing(朱苓)原作    gogozhou(周光伟)重新修改编辑整理 此文是朱苓是应《批评家》杂志的约稿,因杂志停刊,没有发表。因此在《雅昌艺术网》是首发。     模仿的定义 在康定斯基(Kandinsky)写于1912年的论文《关于形式问题》中,他就艺术中的“模仿”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缺乏天赋的艺术家——也就是说缺乏对艺术的内在追求的艺术家——将别人所创造的形式挪为己用,迷惑大众。”   德国艺术史家特约多.海策(TheodorHetzer)在1946年的论著《关于伟大的艺术作品》中提到,...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132 2011-09-15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