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退出
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雅昌
求购作品
发布作品
我的关注
我的收藏
服务中心
求购单
(0)
消息
帮助中心
雅昌子站
华南站
华东站
福建站
图书网
英文站
客服热线:
400 601 8111
主页服务
艺术家
画廊
拍卖
特权介绍
特权介绍
特权介绍
现在开通
现在开通
综合
拍卖
艺术家
展览
资讯
百科
鉴证备案
更多
专题
机构黄页
图书
印鉴款识
书画著录
雅昌指数
机构官网
热点推荐:
齐白石
艺术
书法
画廊
搜索用时:0秒
所有结果
5
条信息
筛选条件
大分类:专业知识
小分类:专业术语
清除已选条件
艺术文献
|
全部
史论研究
艺术批评
个案研究
展会综述
作品分析
艺术随笔
媒体报道
艺术访谈
其它
专业知识
|
全部
专业术语
其它
艺术流派
|
全部
中国
欧美
日本
亚洲
拉丁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其它
艺 术 品
|
全部
当代艺术
国画
油画
版画
雕塑
壁画
摄影
建筑
录像
动漫
书法/篆刻
民间艺术
古玩收藏
工艺/设计
其它
Kunsthalle(中小型美术馆)
相关描述:
Kunsthalle原为一个德语词,意为临时性的展览,一般由每个城市的Kunstverein(一种会员制式的艺术机构,主要成员为本土的收藏家、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所组织举办。当今的Kunsthalle已经作为独立艺术机构的代名词而被西北欧的中小型公共
画廊
或美术馆所普遍采用,部分Kunsthalle可能没有藏品,而只保存展览和项目的档案资料。在尼娜·门特曼指出的新机构主义中,Kunsthalle主要指激进的中小型公共
画廊
,这类
画廊
注重策展人与艺术家之间在项目筹备阶段的沟通、探讨和研究,多展出年轻或职业中期艺术家的个展或中小型群展,在展览概念和模式上注重实验性,展览的成型阶段多配合公开的研讨会和文...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697 2010-08-27 00:00:00
Kunsthalle(中小型美术馆)
相关描述:
Kunsthalle原为一个德语词,意为临时性的展览,一般由每个城市的Kunstverein(一种会员制式的艺术机构,主要成员为本土的收藏家、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所组织举办。当今的Kunsthalle已经作为独立艺术机构的代名词而被西北欧的中小型公共
画廊
或美术馆所普遍采用,部分Kunsthalle可能没有藏品,而只保存展览和项目的档案资料。在尼娜·门特曼指出的新机构主义中,Kunsthalle主要指激进的中小型公共
画廊
,这类
画廊
注重策展人与艺术家之间在项目筹备阶段的沟通、探讨和研究,多展出年轻或职业中期艺术家的个展或中小型群展,在展览概念和模式上注重实验性,展览的成型阶段多配合公开的研讨会和文...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716 2010-08-27 00:00:00
东村艺术
相关描述:
1.时代广场展览 80年代,新绘画呈现出两个发展方向:一个向着"精美"的方向发展,最后在新表现主义那里达到了极致;一个向着"拙劣"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以无政府主义和幼稚冲动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它在美学上强调"人人都能做",强调表现大众文化的本来面目和琐碎的片断。持这一艺术观点的新一代艺术家大多居住在曼哈顿的偏东方,旋即被称作"东村"。东村艺术的兴盛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它同发端于1976年的朋克摇滚和新音乐有着密切联系。年轻的艺术家们频繁出入于演奏朋克摇滚的俱乐部和酒吧,因为他们发现那里的音乐比在
画廊
展出的艺术更刺激。回应艺术家的兴趣,艺术家空间1987年特别刊载并介...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788 2008-05-17 00:00:00
玩世现实主义
相关描述:
“玩世现实主义”(CynicalRealism),作为一种以绘画为主的中国当代美术潮流,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1年画家方力钧、刘炜在一次展览上推出了被称之为“玩世现实主义”的首批作品,作品中所呈现的无聊情绪和“一点正经都没有”的“泼皮幽默”敏感地把握了当时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处世方式。1992年二人的作品再次展出,“玩世现实主义”风格受到广泛的重视,并与当时文化领域中的调侃风尚加以联系,被看作“是一种反叛80年代现代主义思潮的文化倾向”。 “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包括方力钧、刘炜、岳敏君等。 光头泼皮的草民画家 作者:冯博一 木讷和狡猾交织的光头泼皮是方力钧画...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792 2008-05-17 00:00:00
贫穷艺术
相关描述: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意大利的希尔施霍仑(Hirschhorn)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运动,它被称之为贫穷艺术(ArtePovera),它迫使我重新考虑自己长期以来对装置艺术持有的敌意。多年前,当我在纽约加各希安(Gagosian)
画廊
观看达米恩·赫斯特(DamienHirst)[①]的展览时,我看到了一个荒谬十足的奇观。由于大肆宣传以及赫斯特摇滚明星般境遇所造成的厌恶感,我不得不否定所有东西——包括我所见证的。虽然贫穷艺术的展览造成了某些事情在一定程度上的不便,但它却使我感到满足。尽管大多数装置作品只能通过一次性的创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已有的所有样式基础上,是新的),然而,其中的部分作品...
http://artso.artron.net/wiki/search_wikidetail.php?wikiId=793 2008-05-17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