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139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十五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当今常听人言“南某北某”亦或“北有某南有某”,以为一方艺坛诸侯,细思之,实为好事者所恭维也!比如人言“南张北溥”,大千先生与溥心畬挚交心心相惜,艺术之路互有砥砺,何谈一方盟主!况且,时而有附会之言,多后人添加进去,余以为研究艺术家的历史,绝不应该被世俗...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十四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余平生最喜画兰,盖因兰有君子之气,质底高洁柔而有韧性,不屈不挠不失格调,然多题款“芝兰幽香”,一日门人问余,先生何以“芝兰”同为一喻?芝与兰本属两类。余笑而答曰:“二者虽为两类,然气自高华,形似而质不同,文人雅士以二者同属一气,多称芝兰。昔日,南宋心学大...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十三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宋人赵子昂堪为由宋入元中华文脉传承之人物也,有子昂在,中国文化在元方不至于断弦,有子昂在,中国书画艺术才有元代熠熠生辉之局面。子昂尚古意,书法直追“二王”之风,绘画则延续宋人极简朴素之气,子昂曾曰:“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十二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余载艺五十余载,深切地体悟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应该是“澄观无声趣,默听宁有迹。”很多时候,那种无声胜有声的感觉是无法言喻的。因而,愈至老境,余愈发以简为美,以有意思为宗,观者自然感受那种无声之趣,无迹之痕!  余此生广结善缘,游戏人间,有幸载艺,其乐融融...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十一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黄子久论画曰:“画不过意思而已。”余甚喜欢先生之言,研习中国画者常常在物象之真上耗尽心血,殊不知真正的中国画则讲“度物象而取其真”,即超越物象本身,直至本来面目。因而,余常常戏言,画画千万别太当真,意指太当真了,便无趣无味,画关键是意思而已,没有意思的画...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十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白香山言:“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中国画之精要,白香山言尽也。作画当有“似是而非”之笔墨,艺术家不能做照相机、投影仪,笔下之山水花鸟在似与不似之间,寻其精神旨趣。又近世黄宾虹言:“学我者死”与香山所言甚合,“学无常师,以真为师”,勿...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九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书画艺术说到底是人对于生命体验之后的哲学思考,将人生的体悟融入于艺术创作当中,这样的艺术作品才有生的气息,才有活的灵魂,才能够直摄人心。一个艺术家没有真切的生命感悟,没有对生活的敏感,没有了对人生的那一片温情,只顾在技法中论艺术,实在是片面至极。悉数历代...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八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常有门人问余,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余亦常常告知,中国画与中国书法一样,乃无声之音乐,它的书法线条的节奏运动,以及由笔墨催生出来的气质与韵味,如同经历人间四季,它拥有韵律的节奏,亦拥有时间的流淌,也因此有人称之为笔尖上的舞蹈,一幅好的中国画,时而如耳边响...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七
相关描述:罗家宽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余以为“巧易为,拙难养”,初习画者往往极尽巧事,只恨自己不是造物者,极尽天下丘壑于一处,然而所有的“巧事”皆自己主观所为,实不知天地之间“拙”最难成,“空”最难解,因此,作中国画若不知“巧”与“拙”,“空”与“满”,实难入中国绘画之境界。  昔日,余授...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六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新安四家” 查士标,人称梅壑老人,专事笔墨,为清初画坛之巨子,画风笔墨疏简,风神嫩散,气韵荒寒,晚年变法,直窥元人之奥。先生在题龚贤 《桥头枫林图》中云:“丘壑求天地所有,笔墨求天地所无。野逸此册,丘壑笔墨皆非人间蹊径。”先生此言,直指中国之精要,...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五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研习中国画,须有中国哲学之基础,甚至须有宗教之基础,无此便不知中国画之精神旨趣所在。余常常在作画之中,以虚实、退让、浓淡来体现思辨,以一花一草一虫来体现逸趣禅思,窃以为凡画定有可观、可感、可思,三者统一,不可孤立而视。  所谓“可观”并不是随笔涂鸦,亦...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四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中国书画艺术自“两晋”初现特性以来,历代先贤从未停止对艺术境界之追求,大约经历了从得势到得韵,再到得性几个阶段。中国书画或从一开始便接受了老庄之思想,求画外之音玄外之声,从六朝至北宋,士人则注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此间如顾恺之《洛神赋图》、如苏轼...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三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余以为艺术家之生命,应从他死去的那一刻才算开始。因而,常常创作时,心怀敬畏之意,笔下不敢作无妄之谈,尤以“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砥砺自我。古往今来,山川河岳沧海桑田,为其不变者,实乃绵绵如水之文化,笔墨涵咏,不做应时之需,当做百世之考量。昔日,金农先...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二
相关描述: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余以为凡习画者,若永远停留在对物象真实的表达,则离物象的真实越远。中国画之精神不在写实,而在写意,在似与不似之间,诚如古人所言,初习画者看山是山,进而看山不是山,再进而看山是山,前后两者之差异,则在内心淬炼之后的感知,正如西方人永远不理解中国的太极,...
央视频·罗家宽我的艺术之路(一)
相关描述:  
罗家宽讲述吴哥文明
相关描述:  
张月华|纸上拂风 万朵宁静
相关描述:  张月华,青年作家,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习诗者,习画者,生活的修行者,略识音韵,文字散淡。  书画作品之所以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志启发,除过艺术家对笔墨色彩的巧妙运筹之外,还在于艺术家要有匠心独运的主题构思、挥洒自如的技法运用和余味深长的思想交待。此所谓三分笔墨、七分风骨。因为书画作...
胡适版《齐白石年谱》管窥
相关描述:  关于胡适版《齐白石年谱》  胡适版的《齐白石年谱》是齐白石先生生前最为看重的一部年谱,年谱的编纂者有胡适之先生、黎锦熙先生、邓广铭先生,可信度高,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回到齐白石的时代,拨开重重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齐白石,从而了解那个时代中国文化人的生存,窥探那个时代中国艺术发展的...
笔墨游心 性达天人——《罗家宽书画艺术品鉴录》自序
相关描述:  岁月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我跟随家宽先生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我们师徒之间说了很多话,做了很多事,我在先生的言语之中,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做“夫子循循善诱人”,我也在先生的处事风格中学会了什么叫做“博之以文,约之以礼”。十年来,我在用心阅读先生的画作,深切地体会到只有时间才能淬炼一个人的...
师门•第十七
相关描述:  《云谷谈艺录》系列文章  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吾师戒予陈先生,性情素寡,居斗室,食素餐,挥毫泼墨于其中,乐而不知往返。先生晚境,终成一代书家,然行不改寡淡,性不改平和,尤有风骨,不谄媚权贵,独以传道授业,裨益后学为重,此令人敬仰之。先生有诗云:“不慕神仙不学禅,山中一住...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