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2223条信息
- 四绝压群伦 几人能似余任天
- 相关描述: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余任天的山水《富春江严陵滩钓台》曾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后被浙江省博物馆征集入馆收藏。
因地造林翠万重
知白守黑
王冕同里人
余任天先生(1908-1984)“寂寞楼居四十年”,潜心钻研诗书画印,他常自谦为“草野之人”,而潘天寿...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09/n914084.html
2017-03-09 09:00:18
- 孔达达——心意书法的当代典范
- 相关描述: 当下中国书法界,大抵都以“行、草、隶、篆”诸体为中国书法艺术表现主流,一向以字形清明的楷书艺术表现却成了边缘。想来,无非是能传递楷书艺术性审美者不多也。
按道理说,楷书自唐代定型至今,近一千五百年来,早已成为汉字书写诸体的基础日课,也是能善书者下功夫最着力的,为何不以用力最勤的书...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07/n913677.html
2017-03-07 13:46:08
- 取法与误读
- 相关描述: 在当代书法界有诸多引起争议的话题,在这些话题之中,要论参与的广度和学术的深度,除了《兰亭序》的作者问题,恐怕要数关于“民间书法”的争论了。在论辩的过程中,书法经典之判定、书法取法之途径、书法史写作之原则等诸多重要问题浮出水面,引人深思。本文首先回顾“民间书法”之争的缘起与过程,其次从“...
-
http://news.artron.net/20170307/n913534.html
2017-03-07 09:00:23
- 中国画的“气韵”体现在哪里?
- 相关描述:
我们评论人时常用到“气度不凡”、“气冲霄汉”、“气吞山河”等成语,鉴赏书画时也讲究“气”。中国画没有“气”就没有生命力,犹如一张死画。南齐谢赫在六法中把“气韵生动”列为第一。“气韵生动”就是中国画的“气”。一幅中国画的成败除了构思立意、章法布局、形象造型及作者的艺术修养等因素外,...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06/n913437.html
2017-03-06 16:20:57
- 朱绍良:《唐后行从图》考析
- 相关描述: 在知名藏家陆忠古书画收藏的宝库中,有一幅流传有序传为张萱《唐后行从图》的立轴。此幅为绢本,设色,纵180、阔100厘米。图中画人物29人,28人围绕的主要人物是一位宽袍大袖,衣着华丽富贵,头戴龙凤冠的女主人公。周围有太湖石、竹树、环绕围栏,画中人物行进其旁。从历代流传得知,此图乃唐张萱...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06/n913359.html
2017-03-06 14:19:22
- 梁清标“收藏甲天下” 一个人就是好几个世界级博物馆
- 相关描述: 把博物馆里的那些镇馆之宝都藏在自己的书屋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梁清标最有资格告诉你。
作为清朝最重要的鉴藏家之一,“蕉林书屋”主人梁清标历时47年,收藏了超过600件稀世书画珍品,其中包括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展子虔的游春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他是怎么做到的?
藏...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06/n913339.html
2017-03-06 14:00:05
- 梁清标“收藏甲天下” 一个人就是好几个世界级博物馆
- 相关描述: 把博物馆里的那些镇馆之宝都藏在自己的书屋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梁清标最有资格告诉你。
作为清朝最重要的鉴藏家之一,“蕉林书屋”主人梁清标历时47年,收藏了超过600件稀世书画珍品,其中包括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展子虔的游春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他是怎么做到的?
藏...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06/n913109.html
2017-03-06 08:51:24
- 形似非中国艺术的立艺之本
- 相关描述: 形似不是中国艺术的立艺之本。我们看传统中国画,没有哪一张名作画得像西画的逼真;我们听传统中国戏曲,有哪句唱腔像生活里的声音?中国艺术皆从生活中来,但最后皆须把生活抛开。中国画与戏曲中的程式便是一种提炼,一种提纯,但最高的境界又要把这程式随心所欲而又极具个性(极自然与自由)地表现岀来。懂...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03/n912748.html
2017-03-03 14:42:47
- 天下三大行书:写出了怎样的三个人、三段故事?
- 相关描述: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被后人誉为“天下三大行书”。
这三幅字,全部都是草稿。全部都是书写者情感最强烈时,挥墨而成的笔迹,最后,三幅草稿都成了绝世珍宝。
这三幅书法,本身字数不多,看他们的字,很像看一个人的日记。这里面有字体的美感,有私密...
-
http://news.artron.net/20170302/n912343.html
2017-03-02 10:31:11
- 书法的美学标准变了吗
- 相关描述: 如今,人们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法展,作品琳琅满目,但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在网络上搜索“书法展”,出来的新闻几万条,打开一些个人展的介绍,往往写着“草真篆隶兼备”“炉火纯青”“自成一家”;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书法家润格(即书法的报酬标准)标价动辄每平方尺几千元、近...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01/n912043.html
2017-03-01 11:44:54
- 形似不是中国艺术的立艺之本
- 相关描述: 形似不是中国艺术的立艺之本。我们看传统中国画,没有哪一张名作画得像西画的逼真;我们听传统中国戏曲,有哪句唱腔像生活里的声音?中国艺术皆从生活中来,但最后皆须把生活抛开。中国画与戏曲中的程式便是一种提炼,一种提纯,但最高的境界又要把这程式随心所欲而又极具个性(极自然与自由)地表现岀来。懂...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227/n911191.html
2017-02-27 09:36:03
- 笔墨之外的第三要素:结构的重要性
- 相关描述:
潘天寿 朱荷图 中国画
童中焘(以下称童):我们谈“笔墨”,往往都默认是指“用笔”、“用墨”,这实际上是有缺失的。这也是我认为“笔墨当随古代”这句话不妥的重要原因。回到上面我提到过的笔墨的另一个内容:点、画的关系和结构。为了更好理解,我们可以把它和书法做一个类比。书法强调的点、划...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227/n911117.html
2017-02-27 08:59:08
- 天舟文化联合益童成长中心开展文化公益活动
- 相关描述:
曹宽老师和孩子们合影
2017年2月24日,天舟文化联合益童成长中心开展文化公益活动。曹宽、胡俊、赵琳鹤三位艺术家给益童成长中心的孩子们讲书法课,意在从少年时就培养他们写毛笔字,练书法的兴趣。面对孩子们,曹宽老师说:“艺术有很多种形式,大家有的学舞蹈、有的学音乐、有的学举重,这些...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225/n910926.html
2017-02-25 20:34:12
- 非“官方素描”,德派素描特别在哪里
- 相关描述: 编者按
在中国出现的素描训练体系中,一般有德派与苏派两套训练方法。德派和苏派,不是严格的学术界定,而只是针对出现在新中国美术教育过程中两种不同素描训练方法的俗称。
从规模上,苏派素描在中国得到了教学上广泛的推广,德派素描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传播,与差不多只在美术界民间中流传的...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224/n910728.html
2017-02-24 11:49:19
- 王新:德国学派素描四大特征
- 相关描述:
丨线条“活”性与结构“神”性的统一丨
德国学派素描线条灵活痛快,结构严谨沉着,两者得到完美统一,所谓活性(或“写”性),是指这种“写”出来的线条,容易唤起视觉上的触摸感,其质感、速度、力度、节奏,牵引着观者之眼,对它在进行触摸感知,从而在想象中,追溯完成艺术家画线时的所有...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223/n910507.html
2017-02-23 15:51:51
- “傻临”“巧临”
- 相关描述: 临帖无疑是习书法最最重要的一桩事。不下大功夫,花大力气临帖,就妄谈书法,那是说胡话,就像吃饭不吃五谷杂粮,专想鸡鸭鱼肉一样,不早早踹腿才怪。
临帖需下苦功夫,常听老师们说,他们跟老师学书法的时候,老师常说:临某某帖一百遍,否则别来找我。
孔子庙堂碑(局部) 作者虞世南
...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223/n910495.html
2017-02-23 15:25:50
- 杜诗颜字韩文的出现 让人们更容易“学会”创造美
- 相关描述: 李泽厚(哲学家、美学家)
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实际上,从时间说,杜甫、颜真卿的艺术成熟期和著名代表作都在安史之乱后。从风貌说,他们也另开新面。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222/n910164.html
2017-02-22 15:16:04
- 祁小春:书法史学的当代进展
- 相关描述:
对谈瞬间,思维碰撞
2016年10月30日19:00在望京SOHO塔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谈会: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艺术理论家邱振中先生对话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驻访教授、艺术史学家祁小春先生。对谈由邱振中教授主持。
对谈开始,祁小春教授以中国书法史为中心发...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222/n910161.html
2017-02-22 15:02:58
- 《中国书法》中日学术背景下我的书学研究
- 相关描述: 祁小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教授,兼任中山大学兼职教授、(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书法史、王羲之研究。著有日文专著《中国古籍の板刻书法》《王羲之论考》,...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222/n910148.html
2017-02-22 14:49:05
- 素以为绚:德国学派素描四大特征
- 相关描述: 王新(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丨线条“活”性与结构“神”性的统一丨
德国学派素描线条灵活痛快,结构严谨沉着,两者得到完美统一,所谓活性(或“写”性),是指这种“写”出来的线条,容易唤起视觉上的触摸感,其质感、速度、力度、节奏,牵引着观者之眼,对它在进行触摸感知,从而...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70222/n910075.html
2017-02-22 11: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