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6秒
所有结果420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钱国祥:古代都城制度对现代城市规划意义深远
相关描述:  曹魏创建的“建中立极”单一宫城形制,改变了中国古代都城的空间格局与面貌,是对古代都城五门三朝制度的沿承与发展,而曹魏太极殿的出现对古代都城的发展又有哪些影响?  钱国祥  10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做客成都博物馆带来公共考古讲座,他讲述了汉魏洛阳城与太极殿的考古...
范扬——文锦之绘 墨韵华章
相关描述:   范扬简介   范扬,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
王羲之疾病之推论
相关描述:   王羲之 远宦帖 26.5×113cm    王羲之 服食而在帖1 入刻《宝晋斋帖》    王羲之 服食而在帖2 入刻《宝晋斋帖》   王羲之《服食帖》   在《十七帖》中,王羲之提到自己服食的帖凡二,即第六《服食帖》: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王羲之《旃罽...
梁少膺:王羲之疾病之推论
相关描述:  在《十七帖》中,王羲之提到自己服食的帖凡二,即第六《服食帖》: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第二十四《旃罽帖》: 知足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   服食养生,乃羲之性中之事也。所谓“服食”,即寒石散。   寒石散之名,始见于《世说新语》卷上之上《言语第二》载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
陈师曾《秋花奇石》 ——陈坚对水彩画审美范式的刷新
相关描述:     秋花奇石 (国画 )  130×64厘米  1916年   陈师曾  北京文物出版社藏   陈师曾(1876—1923),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美术家、艺术教育家。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主修博物学,回国后先后任江西教育司长、长沙第一师范教...
桑浦美术馆|陈师曾绘《铜瓶雪梅图》
相关描述:  年来尘事都忘却 梅花微笑古铜瓶   在民国初期的京津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当属金城用日本庚款发起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此前桑浦公众号金城荷风成扇一文已经述及),该画会持续二十余年,可以说是民国期间北京、甚至北方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艺术社团,其影响力自不待言。当然有发起之功的并非金...
走红网络的这批油画,是这个女孩在陈寅恪故居完成的
相关描述:   近日,20多幅关于中山大学的手绘油画走红网络,受到网友的热捧,这批具有写实风格、清新而充满阳光的油画将中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油画作者康红姣,了解这些手绘画背后的故事。   图书馆普通工作人员变身画家   康红姣出生于湖南,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相关专业研究生...
其实并不难懂的崔自默(下)
相关描述:  教育就要讲究“实战”   在勤学苦练中一路走来,崔自默不断提升自己生命的高度与速度,同时,出于中国传统文士之心,他时时为中国教育忧心忡忡。他认为,只知道自己埋头研究,而不懂得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伟大事业缺乏人才继承,将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虽然人微言轻,但是崔自默“当仁不让”,他为中国教育...
两幅肖像 一段交情 ——李毅士、陈师曾、王梦白之间的画艺往来
相关描述:  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三个人   李毅士、陈师曾、王梦白,在多数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书籍中能分别找到这三个名字及三人的生平简介:   李毅士(1886——1942),原名李祖鸿,江苏武进(今属常州)人。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李宝璋是清末画家,叔父李宝嘉是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的作者。19...
王新元先生美国写生创作的诗词
相关描述:   1、  《爱她/就带她到尼亚加拉》  如果  你真的爱她  就一定要带她  到尼亚加拉  给她一件  这世间最完美的婚纱  ……  因为  这件婚纱  集结了  亿万年的  冰川之心  ……  还有  数千年的  五湖圣水  ……  三百多米的裙摆  瞬间掩盖了  这世间  所有的华...
博雅宏通柳诒徵
相关描述:     柳诒徵隶书五言联    柳诒徵、徐悲鸿1945年作《竹石图·隶书<孟子>句》成扇   最近,微信与微博流传柳诒徵后人因“分遗产不均”撕毁、烧毁了老先生的藏书。惋惜之余,一些专家也对此提出质疑,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武黎嵩近日表示,网上热传图中被撕的书籍很多其实是柳诒徵长...
中国书法的历史高度和当代困境(下)
相关描述:  三、中国书法艺术自近代以来总体上的衰落   余秋雨在《笔墨祭》中,以一种挽叹和展望的心绪和笔调,较为客观地描述了中国书法艺术从近代以来的衰落。近代历史,自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古老的中国大门,华夏发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传统文化从器物到制度、观念都受到猛烈的冲击与批判。书法艺术...
《涵德颂华--2018We+艺术空间清华校庆艺术展》将于5月6日在京开幕
相关描述:​涵德颂华--2018We+艺术空间清华校庆艺术展  前言  “中西融合,古今贯通”是清华人文的优良传统。  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是清华文人的使命担当。上溯到120年前尚未建校时,清华人文的奠基人梁启超先生,陈寅恪先生的祖父辈陈宝箴、陈三立就走在中国社会革新的最前列,播种下清华“人文日新”的...
一枝桃花
相关描述:  陈寅恪曾经和女儿讲过一件旧事:1896年春天,他和四个小孩在湖南长沙巡抚署后的花园里照相,他站在最右边,正好在一株桃树旁,为了日后好辨识,在拍照时,他伸手握住了一枝桃花,作为标记。   这一年,陈寅恪六岁。   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握住一枝桃花。看起来简单不过,但这个动作背后有这...
吕文浩:清华国学研究院何以人才辈出
相关描述:  讨论老清华的人文学术史的人一般都是从清华国学研究院谈起的。 这当然是很对的。在1925年国学研究院成立之前,清华的人文学术研 究大体是零星的、浅陋的,在学术界不占什么重要位置。国学研究院 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才第一次真正地给清华带来学术上的声誉,树 立了清华作为学术重镇之一的地位。 ...
杨劲松:重新开始
相关描述:   杨劲松今天所提出的艺术问题,已不再是媒介与语言问题,甚至也不是观念问题,其实质是一个哲学命题: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得以自由的生活。人如何超越国家、社会、集体无意识的规训,重现相信和展现人之为人的灵性与活力。   今天的当代艺术已经与它最初的假想敌“体制化”一样自成系统,在这...
林木:从大千看大师——漫议绘画大师应具的素质
相关描述:  近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张大千艺术展”,被观众视为走近大师的捷径。依大师的标准看,当代人评当代人为大师是不恰当的,因为大师与否,是美术史概念,美术史上的人物,没有一定时间的积淀是定不下来的,但张大千,一两百年后仍应会被当成大师看,因为他的才气在美术史上是罕见的。 张大千,龙泉...
中国美术馆文创中心推活动:与你一起玩转汉字
相关描述:     3月24日至4月29日,多场有关于中国文化和汉字之美的系列活动将在中国美术馆文创中心面向公众推出。中国独有的汉字大部分是象形文字,古人从自然中描摹灵感既而契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汉字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谱系。陈寅恪说:“每解读一个汉字,就是解读一部文明史。这每一幅图画,也是一部人...
黄永年:介绍一个世纪前的童蒙读物
相关描述:  春节后到上海参加纪念谭季龙 (其骧 )先生的学术讨论会 ,顺便去苏州买了点旧书 ,当然算不上是什么善本 ,不过总还有点用处 ,《香山诗选》就是颇有意思的一种。 这是选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诗 ,六卷两册 ,有选者曹文埴的序和光绪十七年 ( 1891年 )黟县李宗 的重刻序。回家后查了《贩书偶...
王国维与友人往来信札,如此古雅而讲究!
相关描述:  王国维信札管窥——民国学人的日常学术交流   一  求学经历   王国维自幼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父、祖都是读书人,尤其是父亲王乃誉,博洽多才,专攻书画篆刻、诗词古文等,著有《游目录》、《娱庐诗集》、《画粕》、《古钱考》等书。据王国维自己回忆,父亲在做生意的十余年中,“遍游吴越间,得...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