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9秒
所有结果6840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莲鹤方壶赏析
相关描述:​壶,用来盛酒或水的容器。中国早期的壶是由壶口、壶颈、壶腹、壶足构成,有的壶还附有双耳。莲鹤方壶,是春秋郑国国君墓出土的青铜礼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壶高125.6厘米,重64.3千克。壶身呈椭方体,修颈斜肩,垂腹圈足,整个壶身遍布纹饰。圈足下压着两条勾首顾盼的卷尾兽,张口咋舌、似乎倾其全力...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祖辛卣赏析
相关描述:​卣(you,三声),据文献记载是盛放秬鬯(jù chàng)一类美酒用来祭祀的酒器。常见于商朝和西周时期,这件商代晚期的祖辛卣,器物通高25.5厘米、重3千克,出土于河南省辉县,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器体纹饰极为繁缛,通体纹饰下满布云雷地纹,由盖至足纵向装饰四条扉棱,两扉棱间纹饰均可独立为一...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五月石榴花杯赏析
相关描述:​五月,风恬淡而舒缓,撩动枝叶,沙沙声勾绘出一抹夏的红色。五月石榴花杯,是清朝康熙年间烧制的官窑瓷器“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中的一盏,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石榴花杯,胎薄如纸,轻巧莹透,油润如玉。匠人又以青色涂地,缀几支花草,重墨勾出树干瘦漏的姿态。枝头上的翩翩青叶,映衬出似火如焰的石榴花,沉沉的...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青玉兔形镇赏析
相关描述:​镇纸,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使之保持平整的工具,由古时用于压席角的镇演化而来。原本是文人放在案头把玩之物,有铜、玉、石等各种材质。镇纸作为文房用品应不晚于南北朝时期,玉镇纸大约于汉代已经出现,盛行于明清。青玉兔形镇,唐代,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器长8.5厘米,高4.5厘米,器形完整,以和田青玉雕...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白玉线雕鹰赏析
相关描述:在古老的文明诞生之初,鹰作为一种猛禽,是人们敬仰崇拜的图腾之一。以鹰为纹饰做成的饰品,更能彰显主人的勇猛和不可侵犯,也寄托着人们渴求神明护佑的愿望。白玉线雕鹰,西周晚期,宽2.2厘米,长5.7厘米,重16克,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出土,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玉料呈白色,略泛青,温润光洁,微透明。...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唐花釉花口三足洗赏析
相关描述:花釉瓷又称“花瓷”,创烧于唐代,以鲁山段店窑最负盛名,史料称其为“鲁山花瓷”。唐花釉花口三足洗,盥水器,平顶山市苗侯村唐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洗高11.5厘米,口径25.5厘米,重1.22千克。口沿呈八瓣荷叶状。器物通体为酱黑色,圆底露胎,三足为兽形蹄足,外壁施酱黑色釉...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清代象牙萝卜赏析
相关描述:​中国牙雕起源甚早,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出土有象牙雕刻制品,商代以后牙雕制品更是层出不穷,唐宋时期出现了新的雕琢技艺,牙雕制品的种类也愈发多样化,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象牙萝卜,清代。长27厘米,重165克。现藏于河南博物院。主体色彩以牙白为主,向水红渐变,在萝卜缨脆绿叶片与红色...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青玉人首蛇身饰赏析
相关描述:​蛇,被先民认为是人类的始祖神而备受崇拜。古代先民对蛇的敬畏,使之成为原始宗教的一种表现形式——图腾。人首蛇身的形象在《山海经》中就有多处记载,“自单狐之山至于提山,……其神皆人面蛇身”,“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首蛇身,尾交首上。”青玉人首蛇身饰,一对两件。外...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七月兰花杯赏析
相关描述:七月,风轻无雨,只有骄阳炙烤着大地,连同思绪一起飘逸。懒洋洋的柳枝与热闹的蝉鸣烹饪出盛夏味道,在滚烫的地面上顽皮着,斑驳着。七月兰花杯,是清朝康熙年间烧制的官窑瓷器“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中的一盏,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杯口轻撇,深腹,圈足。胎体轻薄、细腻,釉面洁白。杯身画面以青绿为主,青色勾出山...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青铜神兽赏析
相关描述:楚,芈(mi,三声)姓熊氏,公元前1042年楚始建国,被周成王封于丹阳,曾两次建都于河南,后逐渐南迁。由一个远离中原的蕞尔小邦,最终跃身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行列,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所灭。青铜神兽,春秋晚期楚国器物,通高48厘米,河南省淅川县徐家岭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称为神兽是...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淡黄秞原始瓷罐赏析
相关描述:商代的原始瓷器,源于制陶工具、技术发展,是我国古代由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早期阶段。它以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为胎,器表施用石灰石加粘土配制的釉水,因含有铁元素,在1150℃以上的高温氧化环境中呈现青绿色,曾有“釉陶”“青釉器”等名称。商代淡黄釉原始瓷罐,高25.4厘米,口径15.7厘米,安阳殷墟出...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海兽葡萄镜赏析
相关描述: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配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海兽葡萄镜,唐代,铜质。直径19.9厘米,重1.65千克,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镜为正圆形,正面平滑光亮。背面工艺复杂,镜背采取满花式构图,运用高浮雕表现手法,细密而又冗繁。视觉...
方由美术 (Ora-Ora) 作品赏析19:甘志强 《找原始的飞行》
相关描述:​甘志强,《寻找原始的飞行》, 2018年, 溷合媒介、录像, 30 x 20 x 20 厘米。(图片由艺术家和方由美术提供)甘志强,1965年生于香港。1991年获大一艺术设计学校艺术文凭。他的艺术生涯始于1990年代。1993年人生第一场展览「Once Upon A Time」在香港视...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岁于中丁”刻辞卜骨赏析
相关描述:中国的文字起源很早,传说原始社会时期黄帝命“仓颉造字”,到了商代,中国的文字已发展成熟,形成了文字体系。由于这些文字是契刻或书写在龟甲、兽骨之上,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典籍。“岁于中丁”刻辞卜骨,商代武乙时期,残长29.5厘米,宽21厘米,1973年安阳市小屯村南地出...
方由美术 (Ora-Ora) 作品赏析18:秦艾 《遗忘之山》
相关描述:秦艾,《遗忘之山》, 2019年,水墨设色纸本, 55 x 110  厘米。(图片由艺术家和方由美术提供)​秦艾,《遗忘之山》(局部), 2019年,水墨设色纸本, 55 x 110  厘米。(图片由艺术家和方由美术提供)秦艾擅长将中国传统的工笔绘画技法与西式的图景制作相融合、贯通,处处流...
方由美术 (Ora-Ora) 作品赏析17:刘琦 《月出白猿》
相关描述:刘琦,《月出白猿》(局部), 2019年,水墨设色纸本, 136x68 厘米。(图片由艺术家和方由美术提供)"白猿" 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常客,例如在《山海经》裡就有描述过牠为仙界裡常见的动物,象徵着"吉祥瑞和" 。中国着名诗人李白在诗裡就描写过白猿在月出时的模样,从而带出潇洒的诗意。当代水...
中原藏珍:束腰垂鳞纹升鼎赏析
相关描述:鼎是古代炖煮食物的生活用器,新石器时代就有用粘土制成的陶鼎,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铜鼎从日用炊器演变为祭祀礼器,被赋予权力色彩。束腰垂鳞纹升鼎,通高60厘米,重约54千克河南省平顶山叶县旧县四号春秋墓出土现藏于叶县县衙博物馆升鼎无盖,窄平折沿,外撇双耳附于内壁;束腰,下腹部外鼓且明显下垂...
方由美术 (Ora-Ora) 作品赏析14:Patrick Nilsson
相关描述:​Patrick Nilsson ,《So Never is Most Lonely Man Alone》, 2009年,软粉彩纸本, 120 x 160 厘米。(图片由艺术家和方由美术提供)Patrick Nilsson在瑞典西岸城市哥德堡成长。虽然他的兄弟自小已喜爱作画,但由于家中没有...
云蜂巢丨艺术的慰藉vol. 8 丨李维伊《谎言》
相关描述:当那一天开始破晓,或落日泛红,我们该是多么兴奋!事实将被认定为是丢脸的,真相将会被发现正带着脚镣在哀泣,浪漫主义和它那非凡的气质将会重临这片土地。世界的真实外表将会在我们惊诧的目光下改观。巨兽和怪物将会从海面上升起,围绕着高尾划船四处浮游,在地理书籍尚且值得一读的时代里,它们就是以这般模样...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八月桂花杯赏析
相关描述:八月,在桂花或清或浓的芬芳中,让人不觉冲动。空气中弥漫着思念的气息,把八月的天空涂抹得一片湛蓝,令人魂牵梦萦。八月桂花杯,是清朝康熙年间烧制的官窑瓷器“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中的一盏,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画面以皎洁如月的杯身为底,中心绘一金桂树,古拙繁茂,金桂簇簇,似觉微风送香,清芬袭人。桂树下...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