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6839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每日一画赏析 · 风生水起逐浪高 · 王向明《重读美术史》
相关描述:王向明《重读美术史》150x150厘米 油画​在迷乱中寻找着出口,有成功,有失败。对着众多作品,对着众多的好作品,王向明一直在想,如果是他,该如何思考“重读美术史”这个问题,又该如何画?最后他以这幅《重读美术史》回应自己的答案:真诚地敬礼,平凡地对待,平衡就好。
每日一画赏析 · 风生水起逐浪高 · 刘曼文《蓝调》
相关描述:刘曼文《蓝调》200x162厘米 油画 2016年​《蓝调》以蓝色为主要基调,其实是具有明确指向的空间切入。蓝色的神秘、奢华、冷艳是作者对都市的解释。橱窗内模特造型轮廓的雕琢精致、平静、时尚以及橱窗玻璃折射的景观呈现了都市特征,同时也预示着潜在的精神空间。
每日一画赏析 · 风生水起逐浪高 · 朱刚《海派戏曲人物》
相关描述:朱刚《海派戏曲人物》75x60厘米 油画 2018​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化与艺术瑰宝。改革开放以来,海派戏曲重启活力,以传承与创新拨动生活的情感,凝聚时代的力量。中国梦与戏曲艺术的乡音乡情根脉相连,守住根,留住魂,是当代艺术家的使命。作品以西画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再现了人物的形象:...
每日一画赏析 · 金祥龙《潮起大江》
相关描述:金祥龙《潮起大江》121x200厘米 版画由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将于5月21日至8月14日亮相中华艺术宫。《潮起大江》将作为“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的18件作品之一首次...
每日一画赏析 · 程俊杰、黄斌勇《今日张江——5月》
相关描述:程俊杰、黄斌勇《今日张江——5月》 200x300厘米 油画《今日张江——5月》整幅画作洋溢着勃勃生气,带着装饰感的构图,人物全作侧面处理,白色的有轨电车,也是平面化处置,获得一种安宁祥和的氛围。路面上的斑马线的直白处理,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感,与扑朔迷离的光感浑然一体,让具象的绘画呈现出抽象...
每日一画赏析·奚忠恕《天路》
相关描述:水彩画粉画 · 天路作|者|创|作|谈       《天路》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家乡的变化,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对最美奋斗者、建设者的礼赞也倾吐着对这片深厚土地的爱,《天路》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一种体现、一份传达。欣赏者可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天路上继续前行,会有云岚...
北京荣宝集珍·古董文玩(第一期)网络拍卖会——格古·文房及古董文玩专场(一)将于4月13日开启线上预展,并于4月15日开拍!
相关描述:(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专场参拍)      北京荣宝集珍·古董文玩(第一期)网络拍卖会——格古·文房及古董文玩专场(一)将于2020年4月13日10:00—4月15日10:00 开启线上预展,并于4月15日10:00开拍,4月18日20:30结拍。                      ...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青玉跽坐人形佩赏析
相关描述:​中国自古被誉为礼仪之邦,常言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椅子还未被发明的先秦时期,跽坐也称跪坐,是最符合“礼”的标准坐姿。青玉跽坐人形佩,是1976年出土的商朝玉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该玉器用圆雕手法雕刻,造型独特,玉人头顶留短发一周,猴面宽额,臣字眼,蒜头鼻,显得格外呆萌可爱。玉人整体呈...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三彩鸳鸯尊赏析
相关描述:​三彩器,全名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三彩鸳鸯尊,唐代,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尊呈卧姿鸳鸯形,背部有椭圆形口,鸳鸯扁嘴长颈,昂首卷尾,两翼覆身,蹼足站在一块方形台板上,通体施黄绿白等彩釉...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杜岭二号方鼎赏析
相关描述:​鼎,自古被视为国之重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重要代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而在实际用途中,鼎不仅是古代用以烹煮肉食和盛贮的器具,更是最常见且最神秘的礼器。杜岭二号方鼎,是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铜器之一,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方鼎腹部呈斗形,鼎口与鼎腹的截面基本为正方形,显得器物格外端正,口...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青铜面饰赏析
相关描述:​青铜面饰,是一种正面为浅浮雕的片状青铜器,依照形制的不同分为青铜人面饰和青铜兽面饰两种,面饰周边多有穿孔,可将其固定在某种器具或戴于兽的面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这副青铜面饰,是戴于马冠的饰物,出土于西周应国墓。器物根据人的面部结构进行仿制,五官具备,造型夸张,看上去更像猴面。面饰顶部两缕...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三月桃花杯赏析
相关描述:​三月,散发着温柔的诱惑,浪漫的气息,春风吹落一片朝霞,落入凡尘,化作了那一树桃花。三月桃花杯,是清朝康熙年间烧制的官窑瓷器“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中的一盏,现藏于河南博物院。一株古朴的桃树占满半个杯面,枝干纵情伸展,仿佛要冲出杯沿释放生机。结节处,用浓墨点出,凹凸之状自然天成,显得格外浑朴拙...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贺寿花插赏析
相关描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从古到今,中国人对玉总怀有一种独特的深情。对玉的琢磨,贯穿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中。清代玉器的制造在乾隆时期发展到高峰。乾隆年制贺寿花插,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是当时宫廷陈设玉器中的精品。花插采用极品和田青玉,以平雕、浮雕、透雕相结合,一侧为童子,表情稚拙乖巧,发髻造型...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夔纹扁足方鼎赏析
相关描述:​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方鼎是商代重要的礼器,夔纹扁足方鼎,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鼎高42.3厘米、重18千克。内底里中部铸有“妇好”二字铭文。从外部看,鼎由耳、腹、扁足三部分组成,均采用“三层花”的装饰手法:以云雷纹为地纹,烘托主题;粗...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贾湖骨笛赏析
相关描述:​这是一支来自于8000年前的笛子,以鹤类禽鸟尺骨钻孔制作而成,故称“骨笛”。贾湖骨笛,因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而得名,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笛身长23.6厘米,径最宽处1.1厘米,器物整体呈褐色,因石化而通体光滑晶莹。笛身有七孔,可以演奏出近似七声音阶的乐曲,由于骨管粗细不一易产生音差,故在...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四月牡丹花杯赏析
相关描述:​四月,着着淡绿的薄纱,染着典雅的芳菲,从清新婉约的风韵中走来。牡丹花带着清香在绿纱下悠然徘徊、左右摆动、翩翩起舞。四月牡丹花杯,是清朝康熙年间烧制的官窑瓷器“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中的一盏,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在怪石耸立的绿茵之中,探出几支红的、黄的、紫的花头,俏皮可爱。工匠用墨线勾勒花干,内...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镂空龙虎纹仪仗戈赏析
相关描述:​戈是华夏文明独有的兵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石戈进行战斗。夏商周出现的青铜戈是更为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镂空龙虎纹仪仗戈,出土于河南省许昌鄢陵县王店村,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器物整体为镂空状,给人以玲珑剔透之感。前有圭状援,援与胡均有圆形边,无刃,中间为双面镂空的蟠螭纹,错落相盘...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二佛并座像赏析
相关描述:​造像,指基于宗教信仰而制作的崇拜对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有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也有以金属铸造成的铜造像。二佛并座像,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此像为北魏时期青铜铸造。在佛座上有二佛并肩结迦趺坐,高螺髻,面目清晰,有身光和圆形头光,阴线刻的衣纹繁缛细密,两肩和胸部衣纹呈阶梯状排列...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彩绘镇墓兽赏析
相关描述:​镇墓兽,是古人安放在墓中镇墓辟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外界侵扰的神兽。最早见于东周,兴盛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河南博物院藏唐代彩绘镇墓兽,高95.80厘米,器型完整。面似胡人,怒目瞪眼,宽鼻,阔口露齿。头顶独角弯曲向上,象耳极力外展,脑后装饰夸张冲天戟,背部有长短不齐的刀刺,双...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莲鹤方壶赏析
相关描述:​壶,用来盛酒或水的容器。中国早期的壶是由壶口、壶颈、壶腹、壶足构成,有的壶还附有双耳。莲鹤方壶,是春秋郑国国君墓出土的青铜礼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壶高125.6厘米,重64.3千克。壶身呈椭方体,修颈斜肩,垂腹圈足,整个壶身遍布纹饰。圈足下压着两条勾首顾盼的卷尾兽,张口咋舌、似乎倾其全力...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