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7秒
所有结果1191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我眼中的师恩钊老师及其作品
相关描述:  2017年的初冬,为“一带一路 大美安徽”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奔忙的我,有幸在北京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北派山水领军人物师恩钊老师。刚进北派山水艺术中心的展厅,我就深深地被师老师作品画面中那泱漭浩瀚的气场攫住了。“太震撼了!”这是当时发自内心深处的最最真切的感触!那是让人忘了呼吸的一种美,是万...
上海画家缘何 纷纷恋上太行山
相关描述:     最近几年,太行山渐渐成为许多上海画家尤其山水画家心中的圣地,他们往往不是正在太行山写生,就是在去太行山写生的路上。上海画家为何会纷纷恋上这座中原名山呢?即日起至2月11日在芊荷艺术空间举办的“俯仰天地大——汤哲明太行屐痕”展便给出了答案。   此次展览的作品是汤哲明最近三年间...
如何一口气读懂中国绘画史
相关描述:  东晋顾恺之之后,开始了中国美术史的人物记载,展子虔让我们看到了最早的山水画,李昭道建立了唐代青绿山水的标准图式;王维的“水墨最为上”开创此后千年的水墨文人画进程。近世西学东渐,素描的强行介入,中国画有了新的面貌,然而,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却至今仍然是一个问号。   顾恺之是记载的最...
世西学东渐 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
相关描述:  东晋顾恺之之后,开始了中国美术史的人物记载,展子虔让我们看到了最早的山水画,李昭道建立了唐代青绿山水的标准图式;王维的“水墨最为上”开创此后千年的水墨文人画进程。近世西学东渐,素描的强行介入,中国画有了新的面貌,然而,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却至今仍然是一个问号。   顾恺之是记载的最...
什么是笔墨
相关描述: 主讲人:姜宝林   姜宝林,山东平度人,1942年生。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师从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顾坤伯。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   “笔墨”是个老生常谈的...
论“大写者”
相关描述:  当下提出“大写者”,不是口号,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课题。从表面上看,“大写者”,即“大写意画家”,然而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这里的“者”,指画家没有错,而中心词是“写”。“写”:即“写意”,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书写,其本质是“一之舞蹈,气之流行,道之飞动”(韩玉涛《写意论》)。换句...
边凯:陶铸古今、自出机杼
相关描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代史家司马迁在形容大儒孔子时曾这样表达他那虽有景仰却略显纠结的心情。而中国的山水画传统就如这座横亘在所有画人面前的高山,它既令我们抬头仰望,又时常惹人困顿不堪。那么,对于我们所看到的传统,包括先贤遗作,又该应如何提取其中最具活力的东西来为...
丘挺:思古求新
相关描述:  中国水墨最值得称道的是其精微度与品格之高华,而境界之生成不能忽略对笔墨技术的探索,即由技而进乎道。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谈到:“吴道子有笔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将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就是要画出一种有笔有墨的山水来,这种朴素的笔墨语言探究过程,本身就是水墨中最本体的绘画观念和造...
「中国水墨画的脉系及思想之变」国际学术论坛
相关描述:  2017年10月21日,武汉美术馆举行为期一天的 “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国际学术论坛。论坛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美术史论教授沈揆一担任学术主持,围绕“水墨艺术的脉系及思想之变”的学术主题,四十多位批评家、艺术家、理论家、文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此次论坛分为上下两场...
清旷的寒林——李成《读碑窠石图》赏析
相关描述:   中国山水画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至唐末五代逐渐完善和成熟,到北宋更是名家辈出,各具风貌,形成了“宋人格法”。北宋初年,以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的山水画家,继承荆浩水墨为主的山水画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被称为“三家鼎跱,百代标程”的大家。其中李成所画“寒林”也成为中国画的...
山水的危机
相关描述:  当代山水画之弊,非徒绘事之衰微,尤在山水沦丧,山水经验之不彰。山水画之使命在藉绘事而重振国人之精神魄力,再续山川元气。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篇即点明绘画之宗旨在于“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毛延寿描述灵光殿中的绘画“图绘天地,品类群生”,而在今天,这俨然成了国家地理频道的专职,...
山水策略
相关描述:  诚然,摄影和绘画都只是一门手艺,但其中却蕴藏着大道理、大智慧。例如在对“山水”的表现中,求证的就是自然与现实的真谛,就像荆浩所言:“度其像而取其真”。以“山水”为名,像古人草船借箭,寓传统于当下,观山水之于当代,在探索书画与影像关系的同时,探寻的是中国当代影像根植在我们艺术传统中的智性...
【雅昌快讯】嘉德秋拍:黄宾虹92岁作《西泠山水》4427.5万元成交
相关描述: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12月18日下午5点,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近现代”在嘉德艺术中心举槌,本场共153件精品上拍。其中,黄宾虹92岁为李家桢作《西泠山水》以3850万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4427.5万元成交。(拍前估价:RMB 12,000,000-...
今日大雪|跟着经典去赏雪:那些飘进画里的雪花
相关描述:  碎玉飞坠,琼枝横斜。一场雪,便能让琉璃世界降临于人间,而中国古代的雪景绘画犹能表现出茫茫天地中的那一片净洁,以及文人士子对这境界的诗心与咏叹。面对轻盈飘落的雪花和满世界的素白,约二三好友,对坐窗前,温一壶老酒,畅饮终日,何其美哉。   中国画家喜画雪景。明文征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
彭锋:一次关于绘画的哲学旅程
相关描述:  绘画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少触及的问题。人们更感兴趣的问题可能是什么是绘画,尤其是什么是一幅好的绘画。什么是绘画,是关于绘画的定义问题。它的答案可以作为标准,凭借它我们来判断某物是否是绘画。比如,雅丝米娜·雷扎(Yasmina Reza)的剧本《艺术》中,皮肤科大夫塞尔吉买的那幅上面什么也...
楚小庆:谢赫“经营位置”对于中国山水画及画论的影响
相关描述:  内容提要:谢赫提出的被后人引为绘画总法则的“六法”自古以来为画家所重视,“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不仅是绘画形式的重要法则,其中也凝结了画家的情感表达。本文从形神、意象、气韵这三个要点出发,分别对绘画空间的经营、绘画空间的形成以及空间形式的艺术表现作了阐述,认为中国山水画经营空间首先基于...
刘 继 潮:荆浩“物象之原”的发现与理论重建
相关描述:  一、“物象之原”的发现   《中国艺术精神》第六章的标题是:“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徐复观先生的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是就《笔法记》版本问题的再发现。   《笔法记》文本中的重要概念——“物象之原”,是荆浩的发明与发现。是笔者首次在自己的专著《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
任道斌:略论宋元明三代画评中的荆浩
相关描述:  (一)    引言   中国的山水画,自隋代展子虔起,从人物画辅景中脱颖而出,开始了独立的发展。唐时有大小李将军青绿、王维水墨的两种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水墨流派中又出现了重线条(笔)与重晕染(墨)的两种状况。而至唐末五代,荆浩(约850—?)的出现,中国水墨山水画才进入较为成熟的...
清旷的寒林——李成《读碑窠石图》赏析
相关描述:  中国山水画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至唐末五代逐渐完善和成熟,到北宋更是名家辈出,各具风貌,形成了“宋人格法”。北宋初年,以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的山水画家,继承荆浩水墨为主的山水画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被称为“三家鼎跱,百代标程”的大家。其中李成所画“寒林”也成为中国画的经典...
中国水墨画的脉系及思想之变 “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国际学术论坛纪要
相关描述:  时间:2017年10月21日   地点:武汉美术馆5楼学术报告厅   学术主持: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美术史论教授 沈揆一   “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是武汉美术馆继2011年推出 “水墨文章”系列展览后,对水墨话题的又一次有力发声。这场为期半年的展览由“启”“承”“转”“...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