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7秒
所有结果1179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雅昌快讯】嘉德秋拍:黄宾虹92岁作《西泠山水》4427.5万元成交
相关描述: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12月18日下午5点,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近现代”在嘉德艺术中心举槌,本场共153件精品上拍。其中,黄宾虹92岁为李家桢作《西泠山水》以3850万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4427.5万元成交。(拍前估价:RMB 12,000,000-...
今日大雪|跟着经典去赏雪:那些飘进画里的雪花
相关描述:  碎玉飞坠,琼枝横斜。一场雪,便能让琉璃世界降临于人间,而中国古代的雪景绘画犹能表现出茫茫天地中的那一片净洁,以及文人士子对这境界的诗心与咏叹。面对轻盈飘落的雪花和满世界的素白,约二三好友,对坐窗前,温一壶老酒,畅饮终日,何其美哉。   中国画家喜画雪景。明文征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
彭锋:一次关于绘画的哲学旅程
相关描述:  绘画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少触及的问题。人们更感兴趣的问题可能是什么是绘画,尤其是什么是一幅好的绘画。什么是绘画,是关于绘画的定义问题。它的答案可以作为标准,凭借它我们来判断某物是否是绘画。比如,雅丝米娜·雷扎(Yasmina Reza)的剧本《艺术》中,皮肤科大夫塞尔吉买的那幅上面什么也...
楚小庆:谢赫“经营位置”对于中国山水画及画论的影响
相关描述:  内容提要:谢赫提出的被后人引为绘画总法则的“六法”自古以来为画家所重视,“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不仅是绘画形式的重要法则,其中也凝结了画家的情感表达。本文从形神、意象、气韵这三个要点出发,分别对绘画空间的经营、绘画空间的形成以及空间形式的艺术表现作了阐述,认为中国山水画经营空间首先基于...
刘 继 潮:荆浩“物象之原”的发现与理论重建
相关描述:  一、“物象之原”的发现   《中国艺术精神》第六章的标题是:“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徐复观先生的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是就《笔法记》版本问题的再发现。   《笔法记》文本中的重要概念——“物象之原”,是荆浩的发明与发现。是笔者首次在自己的专著《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
任道斌:略论宋元明三代画评中的荆浩
相关描述:  (一)    引言   中国的山水画,自隋代展子虔起,从人物画辅景中脱颖而出,开始了独立的发展。唐时有大小李将军青绿、王维水墨的两种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水墨流派中又出现了重线条(笔)与重晕染(墨)的两种状况。而至唐末五代,荆浩(约850—?)的出现,中国水墨山水画才进入较为成熟的...
清旷的寒林——李成《读碑窠石图》赏析
相关描述:  中国山水画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至唐末五代逐渐完善和成熟,到北宋更是名家辈出,各具风貌,形成了“宋人格法”。北宋初年,以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的山水画家,继承荆浩水墨为主的山水画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被称为“三家鼎跱,百代标程”的大家。其中李成所画“寒林”也成为中国画的经典...
中国水墨画的脉系及思想之变 “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国际学术论坛纪要
相关描述:  时间:2017年10月21日   地点:武汉美术馆5楼学术报告厅   学术主持: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美术史论教授 沈揆一   “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是武汉美术馆继2011年推出 “水墨文章”系列展览后,对水墨话题的又一次有力发声。这场为期半年的展览由“启”“承”“转”“...
洪惠镇:试论山水“画”法与“写”法的嬗变
相关描述:  “画”法与“写”法是水墨山水画中两种既有血缘又有区别的技法。先有“画”法,后有“写”法,各在几百年中起主导作用。当今新的“画”法又在崛起,有与“写”法并驾甚至超越之势。但对它们贬斥者有之,褒勉者有之,认识颇不相同,很有必要在理论上试作探究。   山水“画”法与“写”法的区别主要在于用...
清旷的寒林:李成《读碑窠石图》赏析
相关描述: 宋 李成 王晓《读碑窠石图》   中国山水画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至唐末五代逐渐完善和成熟,到北宋更是名家辈出,各具风貌,形成了“宋人格法”。北宋初年,以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的山水画家,继承荆浩水墨为主的山水画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被称为“三家鼎跱,百代标程”的大家。其...
王进玉:谁在拉低中国画原有的标准?
相关描述:  中国画是有标准的,而且标准极高。无论是谢赫的“六法”论、荆浩的“六要”说,还是黄宾虹的“三要”、潘天寿的“五宜”等理论,都在告诉我们,中国画自始自终都是一门典型的精英艺术,只有文艺精英才有资格和能力介入的“高门槛”艺术。   举凡熟悉中国美术史的人都知道,首先,“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
牛俐:“唯技法论”者不值得同情
相关描述:  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中存在一种 “唯技法论”的现象,也就是画家对于技法的过度追求,将技法视为绘画创作的目的。这类画家将“技法”置于错位的位置,同时也将“艺术”与“游戏”混为一谈。   毫无疑问,技法是中国画创作的必要手段,离开技艺技法,创作主体也就失去了在绘画创作中的自由,其结果就是 “...
李春:临画也是一种修炼
相关描述:十月, 轻掀日历,秋已末。 微凉,冬将至。  “笔墨沁心”李春国画室   “笔墨沁心”李春国画室里,金色的阳光缓缓铺洒进来。暖心。   墨香与兰韵,香茗与咖啡,素心向秋,清浅入眸。   人一静谧,风度俱来。 李春临画   明代董其昌曰:   “先师古人,后...
中国水墨画的脉系及思想之变
相关描述:  任之 肖勇   时间:2017年10月21日   地点:武汉美术馆5楼学术报告厅   学术主持: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美术史论教授 沈揆一   “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是武汉美术馆继2011年推出 “水墨文章”系列展览后,对水墨话题的又一次有力发声。这场为期半年的展览由“...
中国水墨画的思想之变
相关描述:  10月21日,在武汉美术馆举行了一场以“中国水墨画的脉系及思想之变”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术史论教授沈揆一担任学术主持。与会的艺术家与学者围绕水墨画的“历史与身份”和“媒介与边界”两个维度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了关于水墨的历史谱系问题以及面对当代的转换之路...
孟新宇——入山
相关描述: 林虑山房,位于林虑山腹地的孟新宇工作室 孟新宇 《江南一梦》 100×100cm 布面油彩 2017 我一到山上,心里就安静下来了 孟新宇访谈录   时间:2016年4月   地点:太行屋脊孟新宇工作室   人物:孟新宇(以下简称“孟”)   《库艺术》编...
蓝瑛书画辨伪琐谈
相关描述: 蓝瑛   (1585-1664),一说(1585-约1666),明代画家。字田叔,人物画像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号东郭老农,所居榜额曰“城曲茅堂”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   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其山水...
刘懿:也说“写意”
相关描述:  中国古代绘画历经了由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宗炳的“以形写形”到谢赫的“传移模写”,再到荆浩的“巧写象成”等等,对于画的论述都称为“写”。而“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与“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从笔墨形质上来看的话, 以“书写”论“绘画”的关系最早出现在苏轼论文同的墨竹法:“画竹...
山山峥嵘入画图 ——洪波太行山写生小记
相关描述:  七月下旬,大江南北同此炎热,林州太行山大峡谷却是云蒸雾绕,一片清凉。  洪波,著名旅美画家,第一次走进太行山,参观过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进入太行山大峡谷,驱车沿桃花谷盘旋而上,来到太行天路,面对苍茫群山,这位游历世界的画家,仍不由得欢喜赞叹!  随即面朝峡谷,展开画夹,一枝笔、一丸墨...
他心中有朵不落的莲花 ——林乐伦和他的绘画
相关描述:  2011年,在衡阳市博物馆,一个突如其来的展览彻底打乱了我对乐伦的认识,这个展览就是“人在中途——林乐伦书画展”。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乐伦是个书法家,是个温文尔雅的书法家;看完展览,我才知道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将一只脚迈进了绘画的大门,并且以他那青花风格的绘画征服了众多观赏者,这是我始料...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