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7秒
所有结果1179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怀念马鸿增先生
相关描述:  马鸿增,1940年生于江苏省高邮县。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73年起在江苏省美术馆从事研究工作,1984年至2001年任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   马鸿增先生是中国美术界德高望重的美术理论家,是江苏省美术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学术顾问。先生于2月25日上午9时18分驾...
马鸿增评洪谷子:山谷之子,山谷之魂
相关描述:山谷之子 山谷之魂 文 / 马鸿增 我和洪谷子在江苏省美术馆同事多年,深知他对大自然山水的热爱到了痴迷的地步,以致将原名洪维勤改名为洪谷子。这个改动,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他的心愿——做山谷之子,写山谷之美,传山谷之魂。而且“洪谷子”又正好与他所尊崇的古代山水画大家荆浩的别号相同,这就又多了...
三品美术馆新年巨献 品鉴中国书画四项学术主张
相关描述:  “品格调、品气韵、品意境”,三品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常务馆长倪加福。值此新春之际,我代表三品美术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2018年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大家传播经典。   下面与大家分享三品美术馆的学术主张,以供大家在鉴赏中国书画中参考。   三品美术馆针对...
田旭中:十幅作品让人读懂中国文人山水画
相关描述:  文人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现选择千余年来中国文人山水画具有代表性的十位画家的作品,算是一个脉络梳理和学术研究。   一、五代/南唐董源《潇湘图》   此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沙洲苇渚,映带无尽。画面几乎不见线条,以墨点表现远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质感的山形轮廓...
“气韵生动”对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之启示
相关描述:  水彩画是中国人最早体验西方绘画的一种方式。它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和油画一样,随着西画东渐传入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水彩画是用水调色,在吸水的纸上描绘对象。在18世纪的英国,水彩是用来描绘和制作地理形貌特征的表现工具,这使其创造出大量的水彩风景画精品,从而使风景画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水彩...
砚边絮语:技术型画家和学养型画家
相关描述:  技术型画家和学养型画家   为什么我们评判中国画的艺术成就时,总是那么苛刻,总是那么不近人情(其实又是最近人情)。技术型画家和学养型画家不同,前者是用激情生命来滋养艺术,后者是用学养生命来滋养艺术,前者很快便能发出炫目的艺术之光,但也很快就会把自己燃烧掉,成为文化艺术旅程中的匆匆过客...
卢辅圣:中国文人画简述
相关描述:  中国文人画是世界上唯一由知识分子所建构的绘画形态,并以其长达1000多年的演化发展过程,占据了中国美术史的煌赫篇章。      畅神适意的价值取向   早在魏晋南北朝,就有不少士大夫参与绘事,其中可见顾恺之、宗炳、萧绎那样的文化名人。到了唐末五代,擅画的文人更多,他们凭借自己...
​中国画的边界
相关描述:  摘要:“中国画”一词是国际化语境下的产物,假如没有国际化语境,也就没有“中国画”这个概念,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我们自己也没有把这种绘画形态称为“中国画”,在古代,更多的人把它叫做“丹青”,或者直接就叫“画”。   “中国画”一词是国际化语境下的产物,假如没有国际化语境,也就没有“中国画...
我眼中的师恩钊老师及其作品
相关描述:  2017年的初冬,为“一带一路 大美安徽”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奔忙的我,有幸在北京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北派山水领军人物师恩钊老师。刚进北派山水艺术中心的展厅,我就深深地被师老师作品画面中那泱漭浩瀚的气场攫住了。“太震撼了!”这是当时发自内心深处的最最真切的感触!那是让人忘了呼吸的一种美,是万...
上海画家缘何 纷纷恋上太行山
相关描述:     最近几年,太行山渐渐成为许多上海画家尤其山水画家心中的圣地,他们往往不是正在太行山写生,就是在去太行山写生的路上。上海画家为何会纷纷恋上这座中原名山呢?即日起至2月11日在芊荷艺术空间举办的“俯仰天地大——汤哲明太行屐痕”展便给出了答案。   此次展览的作品是汤哲明最近三年间...
如何一口气读懂中国绘画史
相关描述:  东晋顾恺之之后,开始了中国美术史的人物记载,展子虔让我们看到了最早的山水画,李昭道建立了唐代青绿山水的标准图式;王维的“水墨最为上”开创此后千年的水墨文人画进程。近世西学东渐,素描的强行介入,中国画有了新的面貌,然而,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却至今仍然是一个问号。   顾恺之是记载的最...
世西学东渐 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
相关描述:  东晋顾恺之之后,开始了中国美术史的人物记载,展子虔让我们看到了最早的山水画,李昭道建立了唐代青绿山水的标准图式;王维的“水墨最为上”开创此后千年的水墨文人画进程。近世西学东渐,素描的强行介入,中国画有了新的面貌,然而,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却至今仍然是一个问号。   顾恺之是记载的最...
什么是笔墨
相关描述: 主讲人:姜宝林   姜宝林,山东平度人,1942年生。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师从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顾坤伯。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   “笔墨”是个老生常谈的...
论“大写者”
相关描述:  当下提出“大写者”,不是口号,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课题。从表面上看,“大写者”,即“大写意画家”,然而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这里的“者”,指画家没有错,而中心词是“写”。“写”:即“写意”,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书写,其本质是“一之舞蹈,气之流行,道之飞动”(韩玉涛《写意论》)。换句...
边凯:陶铸古今、自出机杼
相关描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代史家司马迁在形容大儒孔子时曾这样表达他那虽有景仰却略显纠结的心情。而中国的山水画传统就如这座横亘在所有画人面前的高山,它既令我们抬头仰望,又时常惹人困顿不堪。那么,对于我们所看到的传统,包括先贤遗作,又该应如何提取其中最具活力的东西来为...
丘挺:思古求新
相关描述:  中国水墨最值得称道的是其精微度与品格之高华,而境界之生成不能忽略对笔墨技术的探索,即由技而进乎道。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谈到:“吴道子有笔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将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就是要画出一种有笔有墨的山水来,这种朴素的笔墨语言探究过程,本身就是水墨中最本体的绘画观念和造...
「中国水墨画的脉系及思想之变」国际学术论坛
相关描述:  2017年10月21日,武汉美术馆举行为期一天的 “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国际学术论坛。论坛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美术史论教授沈揆一担任学术主持,围绕“水墨艺术的脉系及思想之变”的学术主题,四十多位批评家、艺术家、理论家、文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此次论坛分为上下两场...
清旷的寒林——李成《读碑窠石图》赏析
相关描述:   中国山水画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至唐末五代逐渐完善和成熟,到北宋更是名家辈出,各具风貌,形成了“宋人格法”。北宋初年,以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的山水画家,继承荆浩水墨为主的山水画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被称为“三家鼎跱,百代标程”的大家。其中李成所画“寒林”也成为中国画的...
山水的危机
相关描述:  当代山水画之弊,非徒绘事之衰微,尤在山水沦丧,山水经验之不彰。山水画之使命在藉绘事而重振国人之精神魄力,再续山川元气。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篇即点明绘画之宗旨在于“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毛延寿描述灵光殿中的绘画“图绘天地,品类群生”,而在今天,这俨然成了国家地理频道的专职,...
山水策略
相关描述:  诚然,摄影和绘画都只是一门手艺,但其中却蕴藏着大道理、大智慧。例如在对“山水”的表现中,求证的就是自然与现实的真谛,就像荆浩所言:“度其像而取其真”。以“山水”为名,像古人草船借箭,寓传统于当下,观山水之于当代,在探索书画与影像关系的同时,探寻的是中国当代影像根植在我们艺术传统中的智性...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