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7秒
所有结果3035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宋代钧窑天蓝釉碗
相关描述: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初年的禹县(今河南禹州市)城北门里的钧台。钧窑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艳丽鲜亮的釉色,变幻神奇的窑变,绚丽斑斓的色彩组合,在众多的瓷系中,独树一帜,为世人所青睐和称颂。   钧窑有官、民钧之分。官钧:胎质虽不精细,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几乎呈...
光绪粉彩花卉瓶
相关描述:     粉彩瓷始创于康熙五十二年,盛极雍乾时期。粉彩瓷画,是在已烧成素胎的釉面上勾饰纹线,再敷一层氧化砷粉(玻璃白),然后分层次接色渲染,经700—800℃窑火二次烧成。由于低温釉上彩呈色较“五彩”绵软粉润,因而还被称为“软彩”。   这种釉上彩新品种,虽然容易受腐蚀磨损,导致失...
汉代陶灶陶釜
相关描述:     陶灶是汉代比较典型的明器 陪葬器物 之一。《释名·释宫室》称:“灶,造也,创造食物也”。《汉书·五行志》称:“灶者,生养之本”。汉代是一个“事死如生”重死轻生的社会,因此陪葬品也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生者要在死者的墓葬中配置一套陶制的日常生活所需的模型器具,如仓、灶、釜、...
明景德镇仿宋官窑瓷梅瓶
相关描述:     宋官窑,根据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南宋叶《坦斋笔衡》、明初曹昭《格古要论》、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以及《饮流斋说瓷》、《辍耕录》等有关著述所载:宋代有北宋汴京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南宋郊坛下官窑三种之分属。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烧瓷全部供宫廷专用,失去商品瓷的性质。有的文献...
明崇祯银蓝青花罐
相关描述:     1997年冬,笔者在西安古玩市场上买到一只青花莲子罐。这只莲子罐破得厉害,口、颈及上腹部碎裂成八片,用几十枚铜扒钉锔合。颈下肩部暗刻一圈蔓草纹,胫根部暗刻双旋纹一周。颈部用一圈下垂角旗纹(是变体莲瓣纹在晚明到清初时期的简约画法)装饰,罐腹一侧画雄狮纹,另一侧画蕉树纹,地面用...
明弘治高士图青花三足筒式炉
相关描述:     三足筒式炉源于战国至两汉期间的酒具青铜樽,青铜樽本有盖、双铺首耳环及三熊足,至明中期已简化为三足筒式炉,并且在用途上从酒具变作香炉。   此炉高8厘米,口径和底径均12.4厘米,为明弘治民窑产品(见图1、图2)。   一、民窑瓷器在明代成化朝以前胎质较粗松,自成化始,除...
图真合“三阳开泰图”冬瓜罐
相关描述:     图真合刷花《三阳开泰图》冬瓜罐,高27厘米,最大围70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20厘米。敛口,圆鼓腹,白胎,胎质细腻坚硬,通体施白釉。此图以山间小溪旁边三只羊为主题,白羊静静的吃草,黑羊凝望前方,棕色的羊抬头看着天空,以松树、太阳作背景。巧妙地利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色块,...
瓷砚实用亦堪赏
相关描述:     砚,俗称砚台、砚瓦,磨墨器具。作为华夏文房四宝之一,唐代以前多用瓦砚,以后通用石砚,仍沿称砚瓦。砚既是磨墨写字的实用品,又是可以观赏把玩的文案清玩,历来为文人墨客青睐,唐诗人杜荀鹤诗咏:“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宋代的苏轼、米芾、清代的纪昀皆嗜砚成癖,玩砚、藏砚到...
明宣德青花玉壶春瓶赏析
相关描述:     玉壶春瓶,系古人的实用酒器。“玉壶春瓶”四字,指的就是用玉壶去买“春”(“春”系指酒),玉壶春瓶,因此得名。   这里介绍的是一件明代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见图),高32.8、口径9.8、底径12.1厘米,撇口沿,细颈,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为杏圆状下垂圆腹,曲线...
谜之哥窑,为何市场难有出头之日
相关描述: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在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秋,一件元代哥窑倭角方洗在北京保利“佞宋”专场中,以2645万元成交,虽然超过起拍价10倍之多,依然被研究者认为价格偏低。哥窑有着怎样的身世之谜?为何在市场上难有出头之日?    “芝为华彩玉为肌,火气全无古气披,恰是白...
全世界仅此2件,曾被用来腌鸭蛋!
相关描述:  众多周知,被学界、收藏界公认的元青花完整器全世界仅三四百件。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估价均过亿。      ▲元青花凤首扁壶   而目前所发现的元青花几乎都有着一个传奇故事。   下面这件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也不例外。      元青花的原产地在江西景德镇,而它...
明清哥窑之美:化残缺为神奇
相关描述: 哥窑葵花洗(故宫博物院)   明清即被视为名瓷仿烧   “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这是乾隆皇帝作于1781年的《咏哥窑葵花碗》中的诗句,道出了哥窑之美。有人将哥窑瓷器的开片纹片戏称为茶叶蛋上的破碎纹路,也不失为一种解读。   这种被称为“缺陷美”的哥窑瓷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考究...
哥窑之美:化残缺为神奇
相关描述: 宋哥窑五足洗(上海博物馆) 南宋哥窑葵口碗(上海博物馆) 明成化景德镇窑仿哥窑碗(上海博物馆)     明清即被视为名瓷仿烧   “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这是乾隆皇帝作于1781年的《咏哥窑葵花碗》中的诗句,道出了哥窑之美。有人将哥窑瓷器的开片纹片戏称为茶叶蛋上的...
哥窑存在一直成谜 难以从考古角度寻找科学的佐证材料
相关描述:  哥窑是我国南方青瓷产品发展到宋代的杰出代表之一,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据故宫博物院专家耿宝昌文章介绍:“现收...
隋唐时期陶瓷业的发展
相关描述:  杨坚先后兼并了北周和南陈,统一中原,方国号隋,至炀帝而亡。时间不长,但这一时期的陶瓷业却比较发达。这是一个承上(南北朝)启下(唐代)的过渡时期,它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风格的开始。   陶瓷器造型基本上继承了南北朝的风格,又有所变化,更加饱满。从已经发掘出的隋墓里,我们可看到大量质量较高...
“汝钧不分”有物证
相关描述:     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初学古瓷时,就从一些书上看到古陶瓷界有着“汝钧不分”的说法,但在后来的收藏实践中发现,这种说法很难找到实证。一方面是人们说到汝窑,都是指北宋晚期在朝廷命令下专为烧制宫中用瓷的官汝窑,这种官汝窑原是民间窑场,因制瓷质量高、符合宫廷要求而受命转为专烧官窑器的,...
主题文物勾勒历史记忆 博物馆“三狗”迎新春
相关描述:   青釉狗圈   元代白玉狗   崧泽文化兽首形玉饰   农历“狗”年临近,不少超市的货架上都已经摆满了与“狗”相关的吉祥物,挂饰、贴纸、玩具等应有尽有。这些吉祥物大多以红色作为主色,寓意着红红火火。而在常熟博物馆的展柜里,同样静卧着三只珍贵的“狗”,它们虽不艳丽夺目,却...
长沙窑褐彩盘口瓷壶的鉴赏
相关描述:     笔者在安徽望江县偶然发现并收藏到一件较为珍稀的长沙窑青釉褐彩双系盘口瓷壶。该壶通高13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7.5厘米,通体青黄釉、褐彩,盘口沿、短直颈六棱形短流、肩上有双系,绳纹曲柄、溜肩、椭圆腹,胎质灰白、厚重,保存完好,整个造型朴实简洁,优美明快,具有明显唐代长沙窑产...
湖田窑青白釉高足碗
相关描述:     笔者藏有一件五代晚期至北宋初期,由景德镇湖田窑制作的青白釉高足碗,其高度为6.2厘米,口沿宽度为10.8厘米,底足径为4.1厘米,该碗口沿外撇,花口,六出筋,高足;其胎质洁白、细腻,胎骨结实,烧结程度好,胎体极为轻薄,碗口沿处 含釉 仅为0.12厘米,透光度极好;该碗表里均...
瓷器的释疑辨伪
相关描述:  由陶而瓷,由实用器皿发展成为艺术品,历时数千年,在中国历史上成就辉煌,成为艺术百花苑中一朵奇葩。   瓷器艺术有真伪之分,优劣之别,于是鉴定就成了一门学问。一个有经验的收藏家,拿到一件瓷器后,先看胎质、釉色、纹饰、款识是否符合,再掂一掂“手头”(手感和重量)是否合度,再轻轻弹敲听声音...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