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秒
所有结果341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保护古籍:我们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相关描述:     酸化较严重,且微有霉蚀,封面破损的民国二十五年《中国银行年鉴》。   相关链接:   湖南图书馆80万册古籍面临损毁   罗益群( 研究馆员,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中华民族以古代四大发明著称于世,其中的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甚巨。相较其它文明古国而言,我国的...
古籍传承何时坐热冷板凳:公众缺了解 专业人不足
相关描述:   《新序十卷》(局部),(汉)刘向撰,宋刻本     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展厅里,宋代司马光当年撰写《资治通鉴》时留下的一段460字的残稿,刚刚进入世界记忆名录亚太地区名录的《本草纲目》最早刊本,以及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好的元刻《黄帝内经》,还有曾经在百年间被认为...
公众认知缺乏 “古籍”传承何时能坐热冷板凳
相关描述:  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展厅里,宋代司马光当年撰写《资治通鉴》时留下的一段460字的残稿,刚刚进入世界记忆名录亚太地区名录的《本草纲目》最早刊本,以及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好的元刻《黄帝内经》,还有曾经在百年间被认为已经消失的日本第一批使用西方印刷术刊印的拉丁文《金言集》,极...
公众认知缺乏 "古籍"传承何时能坐热冷板凳
相关描述:   《新序十卷》(局部),(汉)刘向撰,宋刻本   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展厅里,宋代司马光当年撰写《资治通鉴》时留下的一段460字的残稿,刚刚进入世界记忆名录亚太地区名录的《本草纲目》最早刊本,以及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好的元刻《黄帝内经》,还有曾经在百年间被认为已经消...
文化展览为什么如此寂寞
相关描述:  国家图书馆在第15个世界读书日期间举办的“汉字:文化津梁中国奇迹”展览于5月10日落幕。与其同时开始的“中国古代书籍史展览”还在展出。   两个展览,是国家图书馆为社会公众精心准备的,然而却是寂寞的。   设在国图展览厅的“汉字:文化津梁中国奇迹”大型展览,从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组建南京古籍修复人才培训基地
相关描述:  3月24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图书馆)在宁举办了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座谈会。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图书馆、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和代表20余人参加会议。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建议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江苏省...
上海图书馆被确定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
相关描述:
上海图书馆被确定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
相关描述:  从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华古籍总目》编纂工作正式启动,这一工程,将依省区、机构、类型、文种等多个分卷进行编纂,至此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关注的重大工程由此拉开序幕。此外,通过专家的现场考察和评审,以及经文化部批准,会议还宣布包括上海图书馆在内的12家古籍收藏单位被确定为...
宣南文化节今天开幕 明天专家坐堂现场鉴宝
相关描述:  今天上午,第8届北京宣南文化节拉开帷幕,100名北京市民和在京外籍人士体验了免费宣南文化一日游。明天,鉴宝专家还将在中国书店内为市民进行免费鉴宝。   上午10时30分,琉璃厂特色文化街的11家老字号举行了首日创意文化集中展示。荣宝斋推出了木板水印技艺现场体验,戴月轩则向市民展示湖笔...
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首都高校巡回展
相关描述:  荣宝斋木版水印、古籍修复、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老北京百年不衰的传统技艺吸引了高校学生驻足观赏。5日,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举办的“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首都高校展”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拉开帷幕。   据介绍,“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首都高校展”年内还将在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巡回开展。   ...
文物修复业呼唤专项人才
相关描述:  再过几个月,新一批高校毕业生将面临择业关口,在沉重的就业压力面前,南京艺术学院文物修复专业大四学生80%都已经找到了工作岗位,而且大都进入各地博物馆和图书馆从事文物修复。   全国博物馆所藏各类文物近2000万件,其中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而国内博物馆的修复人才只有400多人,以现...
北京肄雅堂古籍修复对公众开放
相关描述:  昨天(12日),烟雨朦胧的琉璃厂比往日宁静许多,许多人不知道,在中国书店海王村古玩市场,肄雅堂古籍修复技艺正式对公众开放。这意味着,这项传统技艺首次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去年,中国书店肄雅堂古籍修复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收藏家对肄雅堂很熟悉,它诞生于清光绪年间,专事古...
专家称中国古籍藏库三分之一需专业人员修补
相关描述:    熊梅,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的一名工作人员,已在省图书馆“蹲点”快两个月了。记者遇到她时,她正专注地用厚厚的木块,反复在一叠书本装帧模样的手工纸上做压平。熊梅做的并不是简单的手工活,她正在参加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的培训。     熊梅告诉记者:“我在翻译组负责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
50万册破损古籍要干800年才能完工
相关描述:  前天,历时一个半月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落幕。近400种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国宝级古籍,吸引了近1万5千名观众前往参观。除了各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外,参观者中还有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特殊群体——古籍修复人。展柜前,他们最在意的并不是古籍的收藏故事,而是古籍的版...
捐助古籍修复可望书中留名
相关描述: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试点工作在南京图书馆启动后引起各方关注,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兼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马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南图在进一步加大古籍修缮力度的同时,鼓励社会捐助,捐助者的姓名将通过古籍的传承而为后人所知。   修复或将面向市场   在采访中马宁透露,作为全国第...
中山大学图书馆 网罗全国古籍修复顶尖高手
相关描述:  镇馆之宝代表:五代刻本《雷锋塔藏经》(在全国大约20件同类藏品中属于罕见完整版),为馆藏刻本中最早作品。该馆收藏的年代最早的手钞作品中,也有一件《唐人写经》。   古籍藏品规模(不含民国文献):约30多万册,以明刻本见长,善本2000多种、2万5千多册。   特色:3500...
古籍修复难题亟待突破
相关描述:  焦点话题   1、唐代典籍蛀虫洞如何修补?   记者获悉,古籍原本的修复目前仍有许多尚未攻克的难题。特别是在活字印刷术普及之前,古籍文献多为钞写而成,每次仅能钞成一部,钞本修复材质的选择让不少专家煞费苦心。   记者看到,省图书馆镇馆之宝《唐人写经》上有不少虫蛀后留...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揭牌
相关描述:  为更好地推进我国古籍保护工作,解决古籍修复和保护当中的问题,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国家图书馆揭牌,这标志着全国古籍普查登记中心职能正式实施,普查工作将全面展开。该中心将主要解决古籍修复保护和人才培养的问题。初步确定明年春天起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开设古籍鉴定与保护的课程。 ...
珍品流失海外 中国首度实施古籍保护方案
相关描述: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由中央政府首次发布并统筹实施的古籍保护方案。      这一意见说,由于诸多原因,当前中国古籍保护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现存古籍底数不清,古籍老化、破损严重;古籍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尤其是少数民族古籍保护...
九万册古籍善本集体“疗伤”
相关描述:  最大难题:一流古籍修复专家全国仅有数十人   明代的《谈尘》、《文字禅》,清代的《康熙三十九年岁次庚辰时宪历》……市文物局所属的9万余件深受虫蛀、风化、霉变所害的古籍善本将全面进行修复,其中42册已送到上海图书馆,委托国内顶尖修复大师为其“疗伤”,预计三个月后就能“痊愈”。本着“...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