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51秒
所有结果2557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清明】悼念逝者,致敬英雄
相关描述:钱瘦铁《菊花》78.5x27厘米中国画 中华艺术宫藏责任编辑:张昊翀
陈妍音《飞扬的青春——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
相关描述:​陈妍音《飞扬的青春——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290x160x200厘米 雕塑2012年 中华艺术宫藏《飞扬的青春——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是海上雕塑名家陈妍音的雕塑作品。她的作品,往往深入新中国家庭与女性心理,在不动声色的平静之中,自有一种坚忍不拔的力量。也因此,她被业内视为中国女性雕塑家之...
朱屺瞻《墨兰》:一枝一叶总关情
相关描述:​朱屺瞻《墨兰》136x68厘米1980年 中国画 中华艺术宫藏朱屺瞻作兰,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境与画格,为作品融入生命力。《墨兰》整幅画面,表现了朱屺瞻所作兰竹的纯美意趣。朱屺瞻是一位注重师法自然的画家,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此幅《墨兰图》构图文雅别致,笔法清秀俊俏。山石作为...
唐云《荷花》:阵阵荷香氤氲袅绕,沁人心脾
相关描述:​唐云《荷花》136.5x67.5厘米中国画 1966年 中华艺术宫藏只见荷叶林中,白荷迎风怒放,片片花瓣次第展开,绿干从水草丛中袅袅婷婷地伸出水面,荷干虽然细长但不失苍劲,有的直立如坚硬的箭镞,似要刺破苍穹,气势劲挺;有的慵懒地伸着懒腰,尽显妩媚娇态。几片宽大如盖的荷叶,或于微风中轻舒漫...
戈湘岚《马(之三)》:有另一番野逸之情
相关描述:​戈湘岚《马(之三)》60.5x32厘米中国画 1940年 中华艺术宫藏此幅是戈湘岚创作于1940年的马系列之三。同前两幅系列一样,画面上只刻画了两匹闲适之马,背景细节一概忽略。稍以墨韵染出马的体格,再施以淡色,以突显其傲骨。他的马取法郎世宁,但又不拘泥于各种细节和色彩。没有徐悲鸿写意马的...
王个簃《端阳节(菊花)》:画自然界的盎然生机
相关描述:​王个簃《端阳节(菊花)》115.5x82厘米中国画 1986年 中华艺术宫藏此图画一株高大的树杈从左侧伸出枝干,枝干占据画面上方的二分之一。已是入秋时节,下方树杆上已光秃无物,唯树枝上方仍有绿叶焦黄相错。下方数株菊花怒放争艳,颜色斑斓。菊花将画面右下角填满,右上角空白处几行草书,使画面构...
戈湘岚《马(之四)》:闲庭信步,错落描绘
相关描述:​戈湘岚《马(之四)》60.5x32厘米中国画 1940年 中华艺术宫藏此幅是戈湘岚1940年创作的马系列之四。这一系列的马雅妍清逸,赋予他自身独特的人文精神。画面上不设背景、细节,仅有两匹闲庭信步的马错落描绘,以墨韵分染结构,浓墨晕染斑纹。以淡彩赋色,姿态悠然而自得。在表现技法上,勾勒精...
贺天健《桐庐一角》:水墨铺展舒放,色彩雅致和谐
相关描述:​贺天健《桐庐一角》112x54厘米1955年 中国画 中华艺术宫藏这件作品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作品中的笔致已由早年的精致工整,变为纵横爽直。山石以解锁皴绘出,水墨铺展舒放,色彩雅致而和谐。画家在作品中多用润笔,山头、峭壁间的树丛,也以细松之笔点出。代表秋色的树木用笔多细致、重刻画,用色...
吴湖帆《山水》:“集古而大成”的正统面貌
相关描述:​吴湖帆《山水》26x28.5厘米中国画 1935年 中华艺术宫藏本幅作品在画法上,色墨淡宕中见明净,用笔浑厚而洒脱。勾皴点染的运用,水墨和设色兼收并蓄,数家技法融合无间,在传统绘画流派的中更见自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纵观本幅构图新颖、用笔精细。既有烟岩万迭之势,又有苍翠华滋之妙。全画...
吴湖帆《石溪僧秋山图》:不禁产生“云游居住”之遐想
相关描述:​吴湖帆《石溪僧秋山图》106x36.5厘米中国画 1925年 中华艺术宫藏吴湖帆的这幅《石溪僧秋山图》,画面留有空白作虚的处理,形成意境开阔、气象清新的艺术境界。构图布局,缜丽丰腴,意境空灵;用笔着墨滋润秀雅,富有情趣;设色清丽而秀润;营造出一种“可游、可居”的境象氛围,不禁产生“云游居...
陆俨少《吴敬梓先生撰书图》:远离尘嚣,矢志著书
相关描述:​陆俨少《吴敬梓先生撰书图》65.5x42.5厘米中国画 1982年 中华艺术宫藏此幅《吴敬梓先生撰书图》的画面中,描绘的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先生,坐于小屋撰书的情景。画面以林间小屋为中心,四面草木溪石勾绘皴擦细致,外围则以水墨点染为主,结合陆氏之特有的勾云墨块留白之法,描绘出云烟缭绕之景。...
吕蒙《秋山红叶》:开创出泼墨泼彩画法
相关描述:​吕蒙《秋山红叶》43x46.5厘米中国画 中华艺术宫藏此幅《秋山红叶》构图简洁,富于视觉张力,描绘了深秋时节红叶布满山头的景象。画中的艺术形象,各部位均可一笔而成,高度概括了对象的基本精神,笔法、笔意、境界、神韵等,均呈现在这纵笔挥洒之中。山谷和红叶,分别施以湛蓝和朱色大面积的铺染,后用...
徐匡《草原之夜》:宁静、安详、优美、浪漫
相关描述:​徐匡《草原之夜》26x20厘米版画 1979年 中华艺术宫藏这幅版画作品,描绘了草原中的夜景。在寂静的夜色中,月亮在地平线上的云雾中微微泛出,为夜景添加了一份神秘的面纱。黑白两大色调组成的草原花草,在如镜子般的月光里,反射出亮光与影子。整幅画面宁静、安详,意境优美、浪漫。
徐匡《山高水远》:写实的手法如照相摄影般
相关描述:​徐匡《山高水远》140x90厘米版画 2005年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用写实的手法,如照相摄影般描绘了一位,正小心踩着独木桥过河的少数民族少女,她的肩头背着黑压压的柴火。画面中,水面及天空的用色较浅,而人物低头紧盯着木桥的神情,在身后深色调的木柴重压之下,更显谨慎和凝重。
徐匡《纳木湖畔》:满怀憧憬和希望
相关描述:​徐匡《纳木湖畔》37.5x52厘米版画 1979年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描绘了藏区少女在湖畔打水的情形。艺术家用素描般的笔触与线条,勾勒了少女在湖畔回眸而笑的场景,湖面中倒影的铁塔与湖边的金属油桶,给这一片草原带来了几分现代感。这画面似乎是告诉着人们,草原也在不断地建设,而草原上的住民,正满...
关良《武剧图》:充分体现墨韵趣味的特点
相关描述:​关良《武剧图》52x37厘米中国画 20世纪70-80年代 中华艺术宫藏关良把一个人物的系列形象印在脑中,视为一组向美渡过的造型,只选一个与自己心象叠合一体的完美典型,画在纸上。从早年的铅笔速写、后来的毛笔勾稿,到最后定稿成图。他的画美于戏,洗净了市井油滑气息,在不同程度上,赋予清爽素逸...
关良《武剧人物》:人物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相关描述:​关良《武剧人物》90.5x88厘米中国画 1979年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笔法干湿浓淡变化丰富,墨色变化得当,表现出物象的质感和情趣。人物的造型,吸收了民间造型艺术的某些特征,仅仅通过身段、手势、腰腿等,简练的几笔阔大笔触,就把人物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幅画作人物形象立体丰满,相对于人物形象...
关良《别姬》:典型的“关家面目”
相关描述:​关良《别姬》66x45厘米中国画 20世纪70-80年代 中华艺术宫藏作品人物动态生趣盎然,色彩浓重而线条清晰,是典型的关家面目。它以西画的材料介质,国画的笔墨格调,营造出中国传统戏剧中的经典场面,可谓是“霸气十足”。苦禅先生说:“良公的画法叫得意忘形”。李苦禅所谓的“得意忘形”,指的是...
关良《静物》:造型语言独具一格
相关描述:​关良《静物》67x67厘米中国画 1983年 中华艺术宫藏关良的戏剧人物画,在其绘艺生涯里是独具风格特征的,也是最为人关注和称道的一类作品。实际上,他的油画、水彩画和花卉静物题材中国画,亦具特色,充满活力。这件《静物》的画面取景于窗边桌案,景物排列参差有序。关良运用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兼...
吴冠中《绿苗圃》:未来生命的辉煌
相关描述:​吴冠中《绿苗圃》46x46厘米油画 1977年 中华艺术宫藏正如一群稚气的儿童,苗圃同样可爱,都显示未来生命的辉煌。苗圃的意境之美,须造型的形象之美来传译。这幅苗圃是育于水中的芋头苗,叶初吐,平视一片青绿,没有形象的高点,没有“形”之主体指挥。须冷静下来,须蹲下去,像昆虫般爬进苗之根处,...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