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105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韩天衡:金钱是对艺术的亵渎
相关描述:  秋天的阳光呈现金子的光泽,墙角的菊花开得正艳,小河倒映着一排老旧翻新的建筑,它们以锯齿形的轮廓透露了它的前世身份:那是有七十年历史的飞联纺织厂的厂房,而今成了韩天衡美术馆。   10月24日,韩天衡美术馆正式开馆。美术馆的建筑巧妙地体现中国书画与篆刻的理念与元素,它的空间关系、色彩构...
上海博物馆的文物征集:一些青铜器曾从废品站拣选
相关描述: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是由原上海博物馆金石组发展而来。经过61年来上海博物馆各位前辈孜孜不倦和锲而不舍的努力,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从几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百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就达十余万件。   青铜器研究部所负责的青铜、印章、雕塑、货币及古文字类文物,数量已占所有馆藏文物的一半。其中除了...
一些青铜器曾从钢厂与废品站拣选
相关描述: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是由原上海博物馆金石组发展而来。经过61年来上海博物馆各位前辈孜孜不倦和锲而不舍的努力,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从几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百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就达十余万件。   青铜器研究部所负责的青铜、印章、雕塑、货币及古文字类文物,数量已占所有馆藏文物的一半。其中除了...
百物而为之备——寿山石中的博古纹饰
相关描述:     陈达作山秀园石博古钮方章   福建东南2013秋拍   “博古”一词追根溯源,最早出自王黻的《宣和博古图》。此书成于宋徽宗宣和五年,书中收入约八百件青铜器,并将它们的纹饰加以详细的分类与定名,甚至诠释了不同纹饰的含义,并探索了古人以不同动物作为纹饰的原因和目的。正所谓“观其...
鄂君启金节的字数与重文、合文符号问题
相关描述:  鄂君启金节因其精美的错金铭文被誉为安徽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其中舟节铭文9列,每列都是18字;车节铭文9列,每列都是16字。如若不考虑重文、合文的问题,那么自然舟节是162字,车节是144字。然而舟节和车节的节文中都有若干处重文或合文符号,此两种符号均用“=”[1] 表示,标记于铭文右...
青铜酒器上为何有奇怪立柱
相关描述:   商代晚期父辛爵   商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酒器,考古学家将其分为24类。其中许多酒器口沿上竖立着两枚小立柱,这些立柱是做什么用的?这一疑问引起了考古学者的不同猜测。   爵、斝多带有立柱   带有立柱最为常见的酒器主要有爵、斝两类。爵是夏商周时期最为常见的饮酒器和...
青铜酒器上的立柱做何用?
相关描述:   商代晚期父辛爵   商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酒器,考古学家将其分为24类。其中许多酒器口沿上竖立着两枚小立柱,这些立柱是做什么用的?这一疑问引起了考古学者的不同猜测。   爵、斝多带有立柱   带有立柱最为常见的酒器主要有爵、斝两类。爵是夏商周时期最为常见的饮酒器和...
天朝皇舆丝绸路,罗马展览炫寰球
相关描述: 嘉峪关 戎地面   2011年10月15日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展览,在一个长30多米的巨型展柜中,展出的长30.12米,高0.59米的《蒙古山水地图》手卷,引起巨大的轰动。因为这件《蒙古山水地图》手卷是中国古代文物的新发现,原图为明代中叶皇家宫廷绘制,绘制了从明...
两千年青铜鑑的15年修复之路
相关描述: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从香港抢救回一件有2000年历史的青铜鑑。与上博已收藏的二件吴王夫差鑑相比,这件青铜鑑更大,高45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39厘米。慧眼独具的马馆长众里寻它,认定这件外表蒙尘的古董无论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研究价值方面来评估,都是独一无二的。...
两千年青铜鑑的15年修复之路:12道工序异常艰难
相关描述:   张光敏在介绍修复过程。 (资料图片)    修复后的青铜鑑。   修复前的青铜鑑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从香港抢救回一件有2000年历史的青铜鑑。与上博已收藏的二件吴王夫差鑑相比,这件青铜鑑更大,高45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39厘米。慧眼独具...
战国“交龙纹鑑”在沪重生
相关描述: 上博研究员张光敏修复“交龙纹鑑”的情景   一件距今20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交龙纹鑑(jiàn)”,经过上海博物馆专家16年的努力最终修复,明天将首次以完整面貌呈现在公众面前。这是记者昨天从上博获得的消息。青铜鑑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多用于储水、储冰或洗澡,战国中期以后就几乎消...
文物修复的筹钱渠道宽了
相关描述: 修复交龙纹鑑,需要拼接89块青铜残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物浩如烟海,但在岁月流转中,能保持完整且精美者数量有限。历史遗珠有待我们拂去蒙尘,修复原貌。然而,文物修复数量大,难度高,修复工作不以成本和收益计,单靠政府财政,难免有独木难支的无奈。   上海博物馆在对交龙纹鑑进行修...
《中国美术全书》是如何炼成的
相关描述:  编者按 25年,上千位专家,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34家出版社,302卷,这一连串数字铸就了《中国美术分类全集》这部皇皇巨著。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所有的专家学者和出版工作者矢志不渝,这背后又有着怎样感人的故事?在3月20日举行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出版座谈会上,总编辑出版委员会、出版单位、专...
上博首次以社会资本助力文物修复
相关描述:    据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介绍,青铜鑑多用于储水、储冰或洗澡,流行于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国中期以后几乎消失。20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从香港购回此件青铜鑑,因为上面没发现铭文,因此以其独特的交龙纹纹饰加以命名。   与上海博物馆此前收藏的两件“吴王夫差鑑”相比较,此...
上海博物馆修复2000年前青铜澡盆
相关描述:  一尊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澡盆”——交龙纹鑑,20日在上海博物馆初露真容,这一持续近15年的文物修复项目有望在今年10月完成。   青铜鑑流行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为当时使用的一种容器,多用来储水、储冰或洗澡。此尊高45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39...
总序
相关描述:  宁波是方神奇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港口城市海纳百川的气度和江南水乡水木清华的盈秀,形胜东南,令人神往不已。唐宋以来,才俊辈出,灿若群星。尤自20世纪以来,呈现出令国内诸城市望其项背之人才“井喷”效应,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乃至政治等领域的顶尖层面,宁波人纵横驰骋,驾驭有度,不断...
南谢北徐之间 鉴定家谢稚柳与徐邦达的过往
相关描述:  谢稚柳与徐邦达是中国书画鉴定界两位鉴定大家,为我国古书画的鉴定和收藏作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南谢北徐”。谢稚柳出生于1910年,比徐邦达长一岁。解放后,谢稚柳工作于上海博物馆,该馆所藏书画,有许多是经谢稚柳之手收进的,而且其藏品也都经他鉴定过;徐邦达供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故宫博物院书...
汉代玉器考据与赏析
相关描述:  我国的汉文化承袭先秦,汇集南北,形成和确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与符号。汉代的玉器精美瑰丽,蔚为大观,在中国治玉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至于当今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玉器的时候,不得不以崇敬的心态和仰视的目光,来欣赏2000多年前的两汉时期,留给我们的无比丰富的绮丽瑰宝。   汉代玉...
青铜器饕餮纹研究现状综评(一)
相关描述:        相关链接:青铜器饕餮纹研究现状综评(二)   题注:现行青铜器研究,多用兽面纹一词,但笔者认为在纹饰功能意义尚不明确清晰的情况下,用另一个推断性的名称取代原有名称,并非可取。故而本文仍遵旧习,称其名为饕餮。   饕餮纹是一个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不可回避的概念。虽然近世也有...
回流青铜重器太师虘簋现身上海拍场
相关描述: 太师虘簋   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重器太师虘簋由国内专家从海外征集回归,并将于12月23日现身上海崇源秋季拍卖。据悉,西周太师簋共有四件,其余三件现在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国之重器离散数68年后回归在专家看来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学术界的...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