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598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余杭区鸬鸟镇发现东汉古墓 百人围观古墓发掘
相关描述:  余杭区鸬鸟镇,位于余杭西部,这是个山区乡镇,毗邻安吉,风景秀美,特产是梨,还有漂流景区。   前天傍晚,鸬鸟镇出了一个大新闻,镇上仙佰坑村东山岭老陈家,在挖宅基地时,竟然发现了一座古墓。老陈家里人,立即停止了挖宅基地,上报了村里和文保部门。   经鉴定,这是一座东汉时期的古墓。昨天...
神木石峁遗址“金字塔” 考古
相关描述:  如果要问中国近些年的史前考古有什么重大发现,相信很多人会想到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的石峁遗址。人们把这座兴盛年代不晚于公元前2300年、规模大于良渚与陶寺、面积约400万平方米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的城址称之为“石头上的王国”。   “在中国西北俯瞰秃尾河的一处山脊上,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座曾...
探访黄河故道下的汉代聚落
相关描述: 绘图/王伟宾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东晋陶渊明记述的乡村景象,简朴恬淡,似乎是我们对古代农人生活的全部想象。那么生活在陶渊明之前,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农人又是如何劳作、怎样生活的?它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直到2003年6月,安阳市内黄县三杨庄的...
薄到只有0.2毫米的蛋壳黑陶杯,叹服四千年前的技艺
相关描述:   蛋壳陶,是典型龙山文化所特有的一种陶器。器型仅见高柄杯一种,其特征是器表呈黝亮的黑色,器型规整,器壁极薄,最薄处接近蛋壳,但质地却极坚硬。由于其薄如蛋壳,故称为蛋壳陶。1930—1931 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专家们,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发掘城子崖遗址时,首次发现了蛋壳陶,...
中国古代器物的设计之美
相关描述:  中国古代器物设计,不仅注重器物形态上的美观,还能够兼顾环保等理念,与此同时,中国古代设计还将节约、公平等美好品格注入其中,百代之下,依然使人惊叹不已。   汉代铜灯   汉代的铜灯设计,无论是近日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雁鱼灯,还是此前声名大噪的长信宫灯,都在注重器型优美的同时,兼具环保意...
殷墟出土之钻陀及相关问题
相关描述:  肇始于旧石器时代,发轫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产、生活中深得钻孔技术之便。最具说服力者当属钻木取火之术,《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直至汉唐时期,此法仍很流行。   考古资料显示,新石器时代以来,诸如玉、石、木、骨、角、牙、蚌...
曹慧奇:关于偃师商城的一些思考
相关描述:  一、简单回顾   1983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队在配合首阳山电厂基建过程中,在偃师县城西侧发现了掩埋在地下的偃师商城。此地望与班固所说的“尸乡,殷汤所都”(《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条下自注)相符,遂引起学术界和世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并引发了新一轮的学术大讨论...
长兴发现吴越地区最早的土墩墓
相关描述: (上图:豆 下图:尊)   两件长兴出土的贵族硬陶礼器   豆 古人用它来盛各种食物。这个豆,虽说无一条花纹,但陶质细腻,表面光滑,已不是平民之物,而是贵族礼器,它与鼎、壶配套使用,就是商周礼器的基本组合。   尊 商周祭祀时要用到它,盛放猪头、羊头等。看到它身上爬的5只动物了么...
清乾隆陶质蟋蟀罐
相关描述:     图1     图2   图3   蟋蟀,亦名“促织”,俗称“蛐蛐”,是一种喜欢互相打斗的昆虫。   中国人玩蟋蟀的历史悠久,据考,斗蟋蟀这项活动起源于唐代,明清时期已十分流行。与此同时,装蟋蟀的器具也随之出现,而且制作精细,并被赋予了一定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希腊博物馆古董常失踪,原是守夜人监守自盗
相关描述:  希腊旅游胜地圣托里尼岛上一座考古博物馆多件珍贵藏品不翼而飞,希腊文化部27日宣布发现失踪古董下落:博物馆一名守夜人“监守自盗”。   这名守夜人26日被捕。警方在他家中找到多件博物馆藏品,包括在阿克罗蒂里遗址发现的15件公元前17世纪陶罐,源于一座公元前8世纪神殿遗址的两件石质人偶,...
石峁遗址:中国北方早期国家的都城
相关描述:  在晋陕高原近邻处的黄河西岸,沉寂了4000多年的石头城——石峁,被考古学家探查的脚步声惊醒了。声声探铲叩响了这处史前文化遗产的处女地,一个距今4300年北方早期国家的都城遗址,如今轰动了世界。这座硕大无比的史前古城正在改写中国上古史及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神木市高家堡...
山西万荣发现北魏汾州刺史薛怀吉墓
相关描述: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日前正式对外公布一项北朝考古重要发现: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万荣县西思雅村北抢救性发掘出一座北魏大型砖室墓葬。出土墓志证实,墓主人系北魏末年汾州刺史薛怀吉,葬于孝昌二年(526年)。出土器物380件(套),而墓志则记述了墓主人生平事迹和为官经历。   薛怀吉墓位于万荣县西...
白云翔:关于手工业作坊遗址考古若干问题的思考
相关描述:  摘要:手工业作坊遗址,是古代遗址的主要类型之一。以田野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为内容的作坊遗址考古,既是整个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手工业考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手工业考古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就手工业作坊遗址考古的重要性、作坊遗址的认定、考古发掘、作坊遗址考古中的...
殷墟铜爵铸造工艺研究
相关描述:  铜爵是殷墟时期最常见的青铜礼器之一,在墓葬中与铜觚配套使用,铜觚、爵套数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墓主人身份的高低。许多学者已对铜爵本体做了深入研究,如杜金鹏对铜爵的种类与型式、分期与演变、起源与消亡等做了系统分析,岳洪彬对殷墟出土的231件铜爵的型式、分期、演变、纹饰、铭文、组合等做了专门研究...
杨宁波:湖南湘阴青竹寺窑址首次发现东汉龙窑
相关描述:  青竹寺窑址位于湘阴县静河镇青湖村十六组,窑址西临湘江哑河(湾河),分布在低矮的丘陵上(图一),1988年11月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世荣研究员领队,与湘阴县博物馆联合对窑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古发掘,发掘地点位于湾河河边,共开探方八个,出土陶瓷器及残片近两万件,首次揭示了青竹寺窑址的...
关于手工业作坊遗址考古若干问题的思考
相关描述:  摘要:手工业作坊遗址,是古代遗址的主要类型之一。以田野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为内容的作坊遗址考古,既是整个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手工业考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手工业考古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就手工业作坊遗址考古的重要性、作坊遗址的认定、考古发掘、作坊遗址考古中的...
砚之流变:瓜肤而縠理,金声玉德
相关描述:   东晋 青釉三足陶砚 广东省博物馆藏   砚的发端:史前及先秦时期的原始研磨器   在史前及先秦时代,“砚”被称为“研”,作为用以调色、研墨与泚笔的工具,它呈现出较为原始的形态,以研磨板附属研磨棒或研石的形态被广泛应用。   史前时期,绘画颜料为矿物质粉末,它由各色块状的岩石或...
汉阳陵博物馆:科技与考古碰撞 诉说千年故事
相关描述:  “走过千年沧桑,有道盛世文景,尽在汉家陵阙。”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河之畔的汉阳陵博物馆,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采访团走进汉阳陵博物馆,拨开历史云雾,探寻帝王辉煌岁月。   据汉阳陵博物馆讲解员贾子钰介绍,汉阳陵博物馆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
汉代是陶制明器制作最发达时期
相关描述:  目前我国考古资料中所能见到的最早“建筑模型”,应是甘肃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陶屋。而墓葬中最早出现的“建筑明器”,目前是浙江绍兴坡塘306号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铜屋模型。及至东汉,“建筑明器”得到较大的发展。任职广东省博物馆的冯远在《两汉时期建筑明器研究综述》中称:“汉代是我国明器制作尤其...
希腊博物馆古董常失踪 原是守夜人监守自盗
相关描述:  希腊旅游胜地圣托里尼岛上一座考古博物馆多件珍贵藏品不翼而飞,希腊文化部27日宣布发现失踪古董下落:博物馆一名守夜人“监守自盗”。   这名守夜人26日被捕。警方在他家中找到多件博物馆藏品,包括在阿克罗蒂里遗址发现的15件公元前17世纪陶罐,源于一座公元前8世纪神殿遗址的两件石质人偶,...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