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2449条信息
- 埃及博物馆安保薄弱是梵高名画失窃主因
- 相关描述:
梵高《罂粟花》
埃及总检察长马哈茂德22日视察前一天发生梵高名画失窃案的开罗马哈茂德·哈利勒博物馆时指出,该博物馆安全防范措施薄弱是导致失窃的主要原因。
马哈茂德说,这家收藏着很多珍贵艺术品的博物馆的保安措施极为虚弱,馆内安装的43个监控摄像头大都只是摆设,只有7个能正常工...
-
http://news.artron.net/20100823/n119565.html
2010-08-23 08:40:38
- 和田玉籽料贵过黄金 七成买玉人实为投资客
- 相关描述:
和田玉籽料
近日,价格突然疯涨的黄龙玉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黄龙玉只是近期玉石涨价风潮的冰山一角,记者昨日从省城多家珠宝玉石市场了解到始于2003年的这股玉石涨价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股涨价潮背后,除了原料稀缺、工艺复杂等常规原因,从楼市和股市中转移出来的大批投资...
-
http://news.artron.net/20100820/n119426.html
2010-08-20 16:26:48
- 汉画的集藏、保护与应用:透视南阳汉画馆
- 相关描述: 中国楚汉文化的发祥地——河南南阳,地处秦岭东麓、淮河源头,素有“楚豫雄藩”、“中原冲要”之誉,是我国南北分界线中点的重要城市。
汉代文化是南阳历史文化的顶峰和代表,汉画像石则又是其中的一座丰碑。所谓画像石,是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
-
http://news.artron.net/20100818/n118911.html
2010-08-18 12:08:43
- 收藏故事:灶头边抢救出镇馆之宝
- 相关描述:
-
https://news.artron.net/20100817/n118684.html
2010-08-17 09:48:14
- “文化战争”与艺术创新
- 相关描述:
《高粱与棉花》
《木槿》
李:这种对待传统中出现的“舍本逐末”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反思。您在面对传统时,提到一个“浪子回归”的概念,我的理解您这是有...
-
http://artist.artron.net/20100809/n117381.html
2010-08-09 17:05:33
- 德国警方追回被盗名画《犹大之吻》 疑为摹本
- 相关描述: 最近,失踪两年、市场价值据说达上亿美元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名作《耶稣被捕》(又称《犹大之吻》)在德国重现江湖。6月25日,德国警方和乌克兰警方在柏林展开联合行动,逮捕了涉嫌盗窃名画的3名乌克兰人和1名德国人。此外,还有一个由20人组成的艺术犯罪团伙在乌克兰境内被捕。根据乌克兰内务部长莫...
-
http://news.artron.net/20100809/n117196.html
2010-08-09 09:36:02
- 乌拉圭馆祝福上海世博会 揭幕镇馆之宝雕塑“提升”
- 相关描述:
-
http://contemporary.artron.net/20100805/n116741.html
2010-08-05 10:09:51
- 黄金版《清明上河图》在菲律宾发行
- 相关描述: 应上海世博会菲律宾组委会及菲律宾世博代表团的要求,30套世博黄金版《清明上河图》日前在菲律宾邮政局公开发行。
据菲律宾《世界日报》报道,在2010年世博会开幕式上,代表中华辉煌文明的画卷《清明上河图》强烈震撼了世界,并成为中国国家馆镇馆之宝。中国首次破例
面向全球限量发行世...
-
http://news.artron.net/20100804/n116491.html
2010-08-04 09:17:31
- 怀斯“南瓜”扎根海南
- 相关描述: 两只南瓜,静静地躺在深黑色广阔肥沃的田野上。背景是一片墨绿色的松林。细看一下,大地上还有绿色的草、红色的野花,等等。
怀斯作品《晚收》
一个老人,在自家的库房中小憩。老人手持一把利斧,颇有些自得地咧开嘴微笑着。他的身后是堆积成小山的木材,有些显然是他刚刚劈就的。阳光照在他的...
-
http://gallery.artron.net/20100803/n116314.html
2010-08-03 09:55:27
- 珍宝馆:精致典雅中体味皇家气质
- 相关描述: ■馆名:珍宝馆
■地址:故宫博物院
■特点:介绍宫廷珍宝为主题的专门展馆
■镇馆之宝:金瓯永固杯、田黄三连印章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珍玩宝物,涉及宫廷典章礼制、宗教祭祀、生活日用及休闲玩赏各个方面。这些珍宝处处显示出皇家的雍容与典雅。
帝后的奢华--天朝...
-
https://news.artron.net/20100723/n114475.html
2010-07-23 09:15:51
- “艺术地铁”展现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人文情怀
- 相关描述: 还未踏进圆明园,就已感受昔日“万园之园”的沧桑与华美——这是北京地铁4号线圆明园站带给澳大利亚籍华人颜世勇的体验。面对地铁站内的西洋楼残柱浮雕,他情不自禁地拍照留念。
“我来北京旅游,发现不仅坐地铁出门很方便,地铁站也相当与众不同。”颜世勇说。
日客流量数百万人次、里程20...
-
http://contemporary.artron.net/20100720/n113960.html
2010-07-20 09:00:39
- 打造泥火交融艺术精髓 中国陶瓷走向高科技
- 相关描述:
图为纳米陶瓷刀。
近日,历时30天的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精品展在为游客呈现了一次陶瓷艺术盛宴后成功谢幕。此次展览,展出了259件艺术珍品,吸引了103位陶瓷艺术家和数百名收藏家的参与。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万观众慕名前来。
中国制造漂洋过海
“中国正由一个陶瓷出口弱...
-
https://news.artron.net/20100716/n113595.html
2010-07-16 08:56:06
- 《砥柱铭》流传的路线图
- 相关描述:
《砥柱铭》 手卷 局部
6月3日,北宋黄庭坚书法长卷《砥柱铭》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4.368亿元,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这一纪录远远超过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2.3亿元成交价。虽然业界人士认为这一拍标志着经济...
-
http://news.artron.net/20100713/n113192.html
2010-07-13 10:29:17
- 拍出4亿多的黄庭坚名作被指赝品
- 相关描述:
相关文章:《砥柱铭》并非黄庭坚作品?
三大疑点
疑点1:头80字好些错字
《砥柱铭》的照片一经公开,王保良大吃一惊:“黄庭坚与苏轼、米芾等人齐名,为啥在《砥柱铭》中写了那么多错别字?”他说,砥柱铭的开头部分,80多个字就出了好几个错字。
疑点2:运笔犹豫、顿涩...
-
https://news.artron.net/20100712/n112938.html
2010-07-12 08:38:05
- 卡拉瓦乔“耶稣被捕”遭盗 警方疑画为摹本
- 相关描述:
卡拉瓦乔被盗名作在柏林被追回
最近,失踪两年、市场价值据说达上亿美元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名作《耶稣被捕》(又称《犹大之吻》)在德国重现江湖。6月25日,德国警方和乌克兰警方在柏林展开联合行动,逮捕了涉嫌盗窃名画的3名乌克兰人和1名德国人。此外,还有一个由20人组...
-
https://news.artron.net/20100707/n112540.html
2010-07-07 09:41:52
- 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 青铜宝石受宠名画名落孙山
- 相关描述:
-
https://news.artron.net/20100707/n112523.html
2010-07-07 09:36:06
- 为谢裕发先生《情系瓷都》专辑作序
- 相关描述: 欣闻百达高(新加坡)集团董事长谢裕发先生要出一本《情系瓷都》的陶瓷美术专辑,不由得令我格外欣喜。一个华裔新加坡人,苦心经营中国陶瓷20年终有所成,在景德镇迎来千年华诞之际,与上海亿高陶瓷有限公司、景德镇景东陶瓷有限公司一起出版一部弘扬中国陶瓷文化,扩大景德镇陶艺界影响的陶美专辑,在我的...
-
http://artist.artron.net/20100706/n112396.html
2010-07-06 14:07:05
- 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 青铜宝石受宠名画名落孙山
- 相关描述:
龙纹青铜盉属中原形制,这次票选登上榜首。
孔雀石在票选中居于次席。
南宋陈容《墨龙图》。
“省博新馆绝不是有馆无宝!”由广东省博物馆与本报联合策划的省博新馆“镇馆之宝”网络投票活动持续了1个半月,于6月30日落下帷幕。堪称“广东出土古代最精美青铜器”的...
-
https://news.artron.net/20100706/n112296.html
2010-07-06 09:20:22
- 青铜宝石受宠名画名落孙山
- 相关描述:
龙纹青铜盉属中原形制,这次票选登上榜首
南宋陈容《墨龙图》
“省博新馆绝不是有馆无宝!”由广东省博物馆与本报联合策划的省博新馆“镇馆之宝”网络投票活动持续了1个半月,于6月30日落下帷幕。堪称“广东出土古代最精美青铜器”的信宜铜盉(西周)以52101票,高票当选为“花魁”,...
-
https://news.artron.net/20100706/n112255.html
2010-07-06 08:48:23
- 中国特有的文化链
- 相关描述: 每一段题跋、每一个印章都表明原帖传承过程中经历的驿站,牵连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代代因袭相传,构成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链
书法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审美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名人名帖流传于世间,收藏者、鉴赏者在帖的前前后后留下的题跋款识、收藏印章,使原帖叠...
-
https://news.artron.net/20100625/n110755.html
2010-06-25 08: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