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1242条信息
- 四川首次同时发现20余座成汉时墓葬 出土大量文物
- 相关描述: 原标题:四川地区首次同时发现20余座成汉时期墓葬
记者7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8个月的考古发掘工作,考古人员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十里村6组的崖墓群中清理出东汉中晚期至两晋时期崖墓90余座,其中20余座可确认为成汉时期墓葬,为四川地区同时发现成汉墓葬最多的...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9/n1000805.html
2018-05-09 17:26:44
- 西安隋唐长安城东市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收获
- 相关描述: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于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对西安市隋唐长安城东市东北部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此前的2015年,因配合基建还曾对东部中部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与小规模试掘,三年共计勘探107100平方米,布探方55个,探沟1条,实际发掘2900平...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9/n1004095.html
2018-05-09 07:49:56
- 乌东德水电站(四川)考古项目发掘石棺葬335座
- 相关描述:
记者27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17年4月至今,考古人员对乌东德水电站(四川)的8个文物点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发掘石棺葬335座,为西南地区发现石棺葬数量最多的单个考古项目。
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规划建设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个水电梯级的最上...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3/n999833.html
2018-05-03 17:27:10
- 流传至今的宝剑,“宝”在哪里?
- 相关描述: 剑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代的剑由金属制成,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现在作为击剑运动用的剑,剑身为细长的钢条,顶端为一小圆球,无刃。剑的历史是源远流长,因其属于非常实用、常用的兵器,流行甚广甚长。
在古代,质地精良的宝剑大多出自...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1/n984898.html
2018-05-01 23:25:19
- 四川乌东德水电站考古项目发掘石棺葬335座
- 相关描述: 记者27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17年4月至今,考古人员对乌东德水电站(四川)的8个文物点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发掘石棺葬335座,为西南地区发现石棺葬数量最多的单个考古项目。
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规划建设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个水电梯级的最上游梯...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1/n1004107.html
2018-05-01 08:07:31
- 考古学视角下的巴蜀印章研究
- 相关描述: 摘要:通过对巴蜀墓葬资料的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可知是否随葬巴蜀印章与墓葬的形制、大小、葬式、随葬品数量的多寡及种类、性别等无关;巴蜀印章应非墓主身份等级、财富的标志,而可能是表示其所有者从事某种职业或具有某种技能。巴蜀印章的分布以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为核心区域。战国早期发现虽少,但已较为...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30/n999474.html
2018-04-30 01:47:13
- 黄豁 刘恩黎等: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遗址考古发掘接近尾声
- 相关描述: “这是钓鱼城衙署储藏重要物品的密室,类似于今天的金库,砖石打磨得如此平整,历经七百多年依然坚固结实。”袁东山一面抚摸高大坚固的拱券石墙,一面感叹宋代的建筑工艺。
随着钓鱼城范家堰遗址的考古发掘接近尾声,钓鱼城防御体系的空间布局、南宋衙署等军政机构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被一些历史学者...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30/n999458.html
2018-04-30 01:10:12
- 乌东德水电站考古项目发掘石棺葬335座
- 相关描述: 中新社成都4月27日电 (岳依桐)记者27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17年4月至今,考古人员对乌东德水电站(四川)的8个文物点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发掘石棺葬335座,为西南地区发现石棺葬数量最多的单个考古项目。
4月27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17...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8/n998111.html
2018-04-28 13:15:15
- 敦煌石窟中的“劳动智慧”:传承千年 关照今天
- 相关描述: 敦煌研究院1日梳理总结了敦煌石窟中现存的点滴遗迹,遗迹中不乏当时某个领域的“世界之最”。
敦煌研究院称,古代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往来于此的人们带来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与科技。在长期的碰撞和磨合中,聚居在敦煌的各族人民通过大量劳动实践,总结出适宜本地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方法,并形成了诸...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8/n999095.html
2018-04-28 04:09:56
- 乌东德水电站(四川)考古项目发掘石棺葬335座
- 相关描述: 中新社成都4月27日电 (岳依桐)记者27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17年4月至今,考古人员对乌东德水电站(四川)的8个文物点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发掘石棺葬335座,为西南地区发现石棺葬数量最多的单个考古项目。
4月27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17年4...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8/n998325.html
2018-04-28 02:42:05
- 河南朗陵遗址发现汉代冶铁废弃物处理场
- 相关描述: 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省确山县朗陵故城冶铁遗址内,发现一处汉代冶铁废弃物处理场。
这一冶铁废弃物处理场位于朗陵故城冶铁遗址西北部。考古人员在发掘时清理出一层层汉代时期冶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堆积,最深处达6米多。
“这一处理场原为一条沟壁陡直的大深沟,经过人工修整后,专门用于处理...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6/n998913.html
2018-04-26 09:45:07
- 南朗陵遗址发现汉代冶铁废弃物处理场
- 相关描述: 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省确山县朗陵故城冶铁遗址内,发现一处汉代冶铁废弃物处理场。
这一冶铁废弃物处理场位于朗陵故城冶铁遗址西北部。考古人员在发掘时清理出一层层汉代时期冶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堆积,最深处达6米多。
“这一处理场原为一条沟壁陡直的大深沟,经过人工修整后,专门用于处理...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5/n999008.html
2018-04-25 11:12:03
- 敦煌石窟中的劳动智慧传承千年 关照今天
- 相关描述: 中新社兰州5月1日电 (记者 冯志军)敦煌研究院1日梳理总结了敦煌石窟中现存的点滴遗迹,遗迹中不乏当时某个领域的“世界之最”。
敦煌研究院称,古代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往来于此的人们带来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与科技。在长期的碰撞和磨合中,聚居在敦煌的各族人民通过大量劳动实践,总结出适...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4/n999997.html
2018-04-24 09:57:04
-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成都鼓楼街遗址首邀公众探访
- 相关描述:
4月18日,是第36届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将今年活动主题定为的“遗产事业,继往开来”,以此来推动遗产保护的代际传承,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遗产事业当中,实现保护理念、精神、经验的代际共享。为此,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了我市部分市民、学生,走进鼓楼街遗址,开展公众考古...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18/n996648.html
2018-04-18 15:51:35
- 古玉器的几大分类
- 相关描述: 中国古玉器大致可分为礼乐类、仪仗类、丧葬类、佩饰类、工具类、生活用品类、陈设类、杂器类八种。其中,除了玉礼器几千年来品种变化不大外,其他几类都随时代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
礼乐类
是祭祀、朝享、交聘、军旅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一些器物。这类玉器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即所谓藏礼于器...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17/n998906.html
2018-04-17 09:30:01
- 古代的剪刀什么样?
- 相关描述: 衣食住行,衣居首位。作为裁衣工具的剪刀的发明,可谓中国工艺史上的革命性创举之一。今天,剪刀已经成了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基本上各个行业都能用到剪刀——裁缝剪布剪线,剪纸艺术,裁剪金属,牧民剪羊毛,花匠修剪枝条,动手术等。剪刀已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具,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10/n995689.html
2018-04-10 10:38:54
- 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遗址考古发掘接近尾声
- 相关描述: 新华社重庆4月5日电(记者黄豁、刘恩黎、周闻韬)“这是钓鱼城衙署储藏重要物品的密室,类似于今天的金库,砖石打磨得如此平整,历经七百多年依然坚固结实。”袁东山一面抚摸高大坚固的拱券石墙,一面感叹宋代的建筑工艺。
随着钓鱼城范家堰遗址的考古发掘接近尾声,钓鱼城防御体系的空间布局、南宋...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05/n995365.html
2018-04-05 01:59:00
- 甘肃完成马家塬出土的5000余件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
- 相关描述: 记者22日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去年该所对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继续进行考古勘探,出土马车12辆和以车饰、构件、车器、马具、马饰、生活器皿以及人身体装饰为主的遗物150余组件,这为西戎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位于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境内的马家塬战国墓地从2006年度开始连续...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02/n999318.html
2018-04-02 17:17:29
- 王子奇:甘肃高台县地埂坡一号晋墓仿木结构初探
- 相关描述: 摘要:甘肃高台地埂坡一号晋墓前室所反映的仿木结构,摹写的是一土木混合结构融合横向构架建筑的其中一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结构清楚的中国古代建筑横向梁架形象实物,对研究河西地区魏晋墓葬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史具有重要价值。
2007 年8~11 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甘肃省高台...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331/n994614.html
2018-03-31 09:18:46
- 《汉以前东北考古研究》之引言
- 相关描述: 将这本文集取名为《汉以前东北考古研究》,有这么几点考虑。一是,1982 年我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张忠培先生,张先生当时给我拟定的研究方向为“汉以前东北考古学”,在我从教的三十多年里,始终遵循先生指引的这一方向从未改变;二是,留校任教后,先后开设了“东北新石器与青铜时代考古”“汉以...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331/n994608.html
2018-03-31 09: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