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23秒
所有结果1061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修复:时间的朋友,时间的敌人
相关描述: 研讨会现场   世间万物都有“寿期”,书画作品也不例外。中国自古就有“绢保八百,纸寿千年”之说。但中国书画的绘画载体绢、纸都轻薄娇嫩,一旦保存不善,只怕数十年的风霜都难以经受。当我们来到博物馆,橱窗后面泛黄的古代名画佳作历经千百年岁月洗礼,带着时光的印记,仍然能够在我们眼前呈现那个遥...
书画鉴定四级分类法
相关描述:  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真伪鉴定,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启功先生在《书画鉴定三议》一文(原载《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中早已明确地指出了书画鉴定过程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书画鉴定的准确率,即鉴定具有一定的“模糊度”;二是书画鉴定的复杂性,即鉴定不只是“真伪”的判别,还牵涉...
略谈中国古书画的艺术鉴定法
相关描述:  中国古代书画传世“克隆”品数量之多,不是善良人们的正常思维所能理解得了的。   明代万历年间书画鉴赏家李日华在《味水轩日记》中,如实记载了他八年间评赏书画之事,仅据日记,李日华在品鉴时发现书画赝品的次数竞达8l处。兹摘录几则如下:   “上海贾人持书画来阅,四、五十卷,一、二佳者。...
鉴藏观念与古书画修复技艺的关系
相关描述:  单国霖   上海博物馆(现已退休)   陈列部组员、书画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简介   浙江萧山人。擅长中国书画理论历史研究。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历任上海博物馆陈列部组员、书画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主编有《华品书画集》、《海上名画家精...
珍贵的古书画要经历多少次“手术”才能活下来?
相关描述: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说起书画,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淡泊明志的山水人家,还是栩栩如生的鱼虫花鸟?   这次,咱们不聊怎么画,而是给大家讲讲古书画如何做“手术”。   对于书画的真假,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心理:拿到真迹,沾沾自喜;拿到赝品,懊恼不已。但是,你可知道,...
历代砚滴造型有什么特点?如何分辨砚滴真假
相关描述: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饮流斋说瓷》:“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   砚滴材质除金属、玉石、玛瑙外,大多是陶瓷材料的。从传世品和出土器物来看,砚滴的出现不晚于汉代,最早为铜制,后改为陶、瓷、玉、石等材质。其样式不定,历代均有创新。   汉代砚滴多为龟蛇熊羊之...
第三章 孙竹篱绘画作品真伪鉴定——第二节 续论孙竹篱绘画作品的辨伪
相关描述:   鉴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目的却极为简单,一是辨真伪,二是分优劣,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鉴定的核心手段是比较,真迹和真迹比,赝品和赝品比,赝品和真迹比。   一   孙竹篱在世时,他的画作就很受市场欢迎,但价格并不太高,1986年,每件作品,大概是100元。1986年10月,孙竹...
解密“国宝帮”的三篇硬文
相关描述:  “国宝帮”并不是什么秘密,然而,要把这件事解释清楚却不那么容易。随着2017年“国宝帮”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一些深入解读的文章纷纷问世,这为公众拨开迷雾创造了契机。在此节选三篇文章的部分内容,供有兴趣的读者品鉴阅读。   ▌刘九洲:国宝帮问题初探   最近,在古代艺术品收藏领域,...
古瓷器鉴定方法之传统经验方法
相关描述:  这是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主要通过对古瓷器实物本身进行分析的鉴定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就瓷论瓷”、“格物致知”。它有实践性的优点,也有经验局限性的不足。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古瓷器的“五大特征”(即造型、胎质、釉质、彩料、纹饰、工艺、款识)的比例辨别来对古瓷器的窑口、生产时代...
古瓷器鉴定方法之现代科技方法
相关描述:  20世纪中叶以来,针对古瓷器赝品制作日益逼真,许多现代科学仪器和手段被引进古瓷器鉴定领域,形成独立的古瓷鉴定现代科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热释光测年法:其原理是通过测定陶瓷器遭受自然界中地下和宇宙中各种放射线辐射的多寡来确定年代。这种方法能够对唐代以前的陶器进行测定,对唐三...
不舍小投入吃大亏 老翁花300多万收藏瓷器全假货
相关描述:  去年年初,新闻媒体报道了市民张女士鉴定“百万古钱币”被骗一事后,引起众多藏友的共鸣。事实上,在文物收藏界,因为爱好而入行,但由于不懂相关专业知识而上当受骗的人不少。在厦门,一位7旬藏友花费了三百多万元,收藏了98件瓷器,不料,收藏的古董瓷器竟然全是假的。   古玩市场假货横行   ...
天珠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相关描述:   一直流传于藏区的天珠究竟起源于何时?记者从12日在北京红廷别墅举行的《玉海拾珠——史前天珠探秘与鉴赏》《象雄天珠》出版座谈会上了解到,最新的研究证实,天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文明时代。   随着西藏文化的广受关注,充满神秘色彩的天珠近些年来异常火热,市场上充斥着各种...
妄鉴王羲之《雨后帖》与歪批怀素《自叙帖》
相关描述:  王铁先生《也谈怀素<自叙帖>(续)》(见《书法》2008年第4期)一文,洋洋万言,重申了赞同台湾李郁周关于怀素《自叙》(故宫藏墨迹本)“文彭摹本说”的观点。但是李、王两人立论的根据多属赝品,笔者已撰文《吃药<晋唐小楷>与误判<怀素自叙>》,详析其误鉴《旧拓晋唐小楷》之事,现再谈王文中《...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真伪鉴定与赝品失误度
相关描述:  宋徽宗赵佶书《草书千字文》卷,泥金云龙笺本,纵35.1厘米,横1172厘米,辽宁博物馆藏。   此草书卷于1988年7月27日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书画鉴定专家组巡回鉴定中被鉴定为:“真迹精”。⑴   徐邦达先生评宋徽宗《草书千字文》说:“此是徽宗晚年真迹,笔法劲健流畅,稍学怀素,也不...
张旭《古诗四帖》辨伪
相关描述:  唐张旭《古诗四帖》草书墨迹,是一件赫赫有名而又争议极大的古代书法,梳理这件草书名作的种种乱麻,将是一件既困难又有意义的书法艺术鉴定趣事。   张旭《古诗四帖》墨迹,色笺纸,纵29.5cm,横195.2cm,辽宁省博物馆藏。   辽宁省博物馆所编《辽宁博物馆藏书画著录·书法卷》(辽宁...
隋展子虔《游春图》辨伪
相关描述:  隋展子虔《游春图》卷,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在当代出版的关于中国美术史、绘画史的各种著作中,该图均被称为在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代表性作品,被当作最早的传世山水画。   1978年,著名书画鉴定家傅熹年先生写出《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一文...
《旧拓晋唐小楷》辨伪与《怀素自叙》问题
相关描述:  《旧拓晋唐小楷》(安思远藏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原来是和怀素《自叙》(故宫藏墨迹本)风马牛不相干,只因拓本上的一方收藏图章“赵氏藏书”,吸引了几个人大做起关于怀素《自叙》墨迹的鉴定文章,一时声名鹊起。   首先对这方“赵氏藏书”印文给予关注的是台湾学者王裕民先生,王氏发现...
简谈海外书画鉴定家 李霖灿、方闻、傅申
相关描述:  在致力于中国古书画鉴定研究的专家里,还包括一批华裔书画鉴定家,他们较早地接触并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研究方法和观念,并将其引入中国古书画鉴定研究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李霖灿(中国台湾)、方闻(美国)、傅申(美国)等人。与谢稚柳一样,李霖灿也是画家出身,...
当代书画鉴定观念 与民国以前书画鉴定观念之区别
相关描述:  综观现当代对古书画鉴定的研究,在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方面比前人有了很大的进步,前人在对一件古书画作品作真伪判定的时候,往往只凭感觉讲对错,讲依据时也往往是只字片语,提不出具体可以论证的理由,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有了相对系统的研究文章,张珩于1964年发表的理论研究成果《怎样鉴定书画...
以权威鉴定家所支撑的当代“鉴定学”的局限性
相关描述:   谢稚柳、启功、傅熹年、徐邦达的书画鉴定流派时期所呈现出的观念形态,不同于张珩时代和吴湖帆、黄宾虹、张大千时代的书画鉴定观念,当然也会不同于未来的书画鉴定观念和鉴定方法,书画鉴定流派纷呈是当今时代的产物,它只属于这个时代。从目前对书画鉴定人才的培养方式来看,今后的书画鉴定研究者可能大...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