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7秒
所有结果646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艺术进化论》补遗
相关描述:  中国艺术批评家网和艺术国际网重新发表我25年前撰写的《艺术进化论》一文,又为文章附图。他们发表时漏掉了末尾二节,现将与当代艺术最有关系的这两节挂在网上。1992年,这篇论文由杨荔编辑发表。她当时的男友和而今的丈夫顾振清曾组织人争鸣,我推荐了比我年轻的朋友杨小彦和邵宏。他们俩人曾合作撰写...
题黄宾虹蜀游册
相关描述:  壬申秋,宾翁游蜀,居年余。其间,除授课、鉴赏古物之外,纵游了三峡、嘉陵江、嘉州、泸州、峨嵋、青城、渝州,领略了巴蜀山水之胜,得诗百余首,画近二百纸。此册26页中有14页为乾隆纸,12页为夹江纸。在另册中宾翁题有“前蜀游北碚,得乾隆楮,作画百十余件”之语,查其至北碚乃癸酉年夏由蓉返归途中...
叶浅予师生行路团记(1990年秋)
相关描述:  庚午之夏,叶浅予先生邀诸生友二十七人,由京、津、鄂、鲁、浙、台、港雅集于杭,创艺术行路团之举。始,游西湖,谒灵隐,踏云栖竹径;后登天目,访绍兴,泊桐庐;继而上溯富春江,至芦茨、子陵钓台、千岛湖,复返杭州,上莫干。一路攀高岭,穷回溪,扶翠采碧,览胜探幽,悠悠然神释心怡,冥合万化,陶乎其乐...
画家袁武:最近这几年才真正画出了自己想画的
相关描述:  在2016年中国美术馆的个展中,袁武曾经考虑在展览题目中加上“上阕”二字,和策展人商量后,发现这似乎易于让人产生“下阕”的联想。这不是袁武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此次展览更像是个回顾展,展出他1995年研究生毕业后至今,在京30年的创作。画了30年的画,获得无数奖项,在袁武自己看来...
朴深茂美-王敬恒的山水艺术
相关描述:  人生的很多交往,往往因为不可解释的机缘,我与王敬恒先生的相识便是如此。   1999年底,因为策划《世纪之门》大展,我在成都现代艺术馆馆长邓鸿先生的画室中结识了王敬恒先生。邓鸿先生少年才俊,正值事业高歌猛进之时,意气风发,但他对敬恒先生却谦恭有礼,敬如上宾,这使我对敬恒先生的艺术产生...
“近代画家革命巨子”陶冷月的民国写真
相关描述: 梯田(摄影) 1925年 陶冷月   中国现代画家中,于摄影如何认识,以及如何展开自己的摄影实践,相对成规模的资料发现其实不多。而陶冷月的摄影作品数量如此充分,相信于研究摄影与美术的关系,以及摄影在现代中国的接受等都有极大的帮助。   父亲陶冷月(1895—1985)是二十世纪早期...
刘振:美善相乐——《云中行》作品的精神内涵
相关描述:  刘春冰的《云中行》系列可以说是继《暧昧》之后的拔萃之作,也是为学界关注,观众喜爱的作品。虽然两者的艺术风格、创作路径和文化内涵截然不同,也各自代表了画家在不同时期的绘画发展的两个向度,但后者有着更为复杂的创作背景和学术意义,值得学者更为深入的探讨。   《云中行》的首要特点是超现实主...
重看海派绘画,到底重看些什么?
相关描述:  似乎是到了重看“海派绘画”的时候了。   无他,中国绘画经过百年多时间的巨大转折,也到了重新回看的时候,而海派,正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最大策源地——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无论是近期上海书画出版社首发的百年来对海派绘画规模最大的整理成果——《海派绘画大系》,还是上海中国画院为其成立60周年而...
重看海派绘画 到底是重看些什么
相关描述:  似乎是到了重看“海派绘画”的时候了。   无他,中国绘画经过百年多时间的巨大转折,也到了重新回看的时候,而海派,正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最大策源地——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无论是近期上海书画出版社首发的百年来对海派绘画规模最大的整理成果——《海派绘画大系》,还是上海中国画院为其成立60周年而...
假如王宝强投资的是书画艺术品,情况或许没有那么糟
相关描述:    著名影星王宝强    随着王宝强离婚事件的持续升温,他名下的存款、股份、房产都岌岌可危,虽然小编是站在正义的一方,但对宝宝的理财方式,也提出一些看法。首先,他的房产投资太碎,终极偿付手段太弱,其次,投资不上心,都属于贬值投资。在公示的法律文书中,除了奢侈品牌的首饰外,亿万富翁家...
罗江的“独行”
相关描述:  评论者多用“红土艺术”“生命意识”“苦涩美感”一类词汇描述彝族画家罗江的作品,我有些疑问。居住在云南红土高原的不只是彝族,他们的画或画他们的画是“红土艺术”吗?分布在云、贵、川各省区的彝族,不都居住在红土地上,他们的画或画他们的画还是不是“红土艺术”?说是或不是,恐怕都有些为难。“生命...
零媒介:水——由水墨引发的思考 张羽对话巫鸿(上)
相关描述: 2015年11月27日张羽与巫鸿先生在北京T3艺术区张羽工作室对话交流   张羽:从2014年的年初,我们相约10月在杭州三尚当代艺术馆我的个展上做一次深入交流。但那次您没能有时间参加我们的讨论,的确有些遗憾。这个展览我触碰了一些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是我一次比较深入地触碰与水的关系...
美善相乐:《云中行》作品的精神内涵
相关描述:  刘春冰的《云中行》系列可以说是继《暧昧》之后的拔萃之作,也是为学界关注,观众喜爱的作品。虽然两者的艺术风格、创作路径和文化内涵截然不同,也各自代表了画家在不同时期的绘画发展的两个向度,但后者有着更为复杂的创作背景和学术意义,值得学者更为深入的探讨。    云中行系列之白衣少女 ...
【雅昌专稿】“山深处——孟繁玮画展”座谈会 多维度探讨中国画的传统性与精神性
相关描述:  主题:山深处——孟繁玮画展   主持人:刘燕   参加者:赵权利、杨斌、谷泉、王红媛、于洋、邓锋、张鹏、徐红梅、谢慕、严长元、梁皓、孟繁玮   地点:三恒美术馆 研讨会现场   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必然是艺术家借用物性与自我的无数次精神碰触,在碰触中建立一种对自我内...
【雅昌快讯】以平常心和景入画 郎绍君、徐如黛伉俪展览开幕
相关描述:  (雅昌艺术网讯 王林娇)以美术史研究享誉学术界的郎绍君及其夫人徐如黛,夫妻二人近年再事丹青,以平常心和平常景入画,随性而作,绘就了“一段佳画”。 郎绍君、徐如黛伉俪展览开幕   7月2日,在北京通惠河畔的泰丰汇美术馆中,砚田秋耕-郎绍君、徐如黛伉俪书画小品展正式开幕,展出五十余...
探求新古典——读江宏伟
相关描述:  在工笔花鸟领域,江宏伟是一个有广泛影响的画家。他以洗染为主的画法,丰富了工笔画的表现力,形成了工笔画的新风貌和新格局。“洗染”成为一种画法现象和风格现象,并由花鸟画扩展到山水画和人物画。   最早见江宏伟的画,是198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花与鸟·八人画展”上。我在一篇短评中谈到:...
菩提有树——李孝萱印度纪游作品展隆重开幕
相关描述:   2016年6月25日,由北京品逸文化主办的“菩提有树-李孝萱印度纪游作品展”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西店村品逸美术馆隆重开幕。共展出李孝萱老师“印度写生”佳作六十余幅。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著名理论家郎绍君,画家:袁武、张江舟、梁占岩、邢少臣、纪连彬、李晓军,著名策展人杨建国,画家:李...
静读云山问清韵——孟繁玮山水画印象
相关描述: 山居图(国画) 孟繁玮   中国古代绘画素有知行合一、理学双证的传统。特别到了宋元文人画之后,诗文史论传统与书画实践愈发紧密地相连,以艺术之眼观照自然造化、以学术之心探研诗文画道,就成为文人画家创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这一角度看,当下中国画创作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由画家文化素养的缺...
【雅昌专稿】“山深处——孟繁玮画展”开幕 呈现“在路上”的朴素创作状态
相关描述: 艺术家孟繁玮 开幕式现场   2016年6月5日,“山深处——孟繁玮画展”开幕式暨研讨会在北京三恒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陆军(子仁)先生任学术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燕女士任策展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
梅兰竹菊为何成为文人最爱画的题材?
相关描述:  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历代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文人墨客无不醉心于此。为什么“梅兰竹菊”能成为中国文人最爱画的题材?为何“四君子”能成为中国所独有的绘画题材?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郎绍君在《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的序言中给予了解答。   ...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