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899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洪武瓷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关描述:          2010年11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南京艺术学院联合主办,南京艺术学院具体承办的“2010年南京明洪武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该院隆重举行。来自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陶瓷研究学者、专家出席了会...
青岛3千年前贵族墓重见天日
相关描述:  昨天,在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第三次发掘现场,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处古墓,令人惊喜的是,在墓棺椁里还发现了殉葬狗,并出土了一组仿铜陶礼器等器物。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林玉海所长介绍说,根据殉葬品和仿铜陶礼器等器物可以确定,这处墓是西周时期一个地位显赫的贵族墓。综合前两次遗址发掘中发现的6...
4000年前 “江南水乡”看良渚
相关描述:  良渚古城面积290多万平方米,是目前所发现的中国良渚时期最大城址。“美人地”的遗址呈现了东西平行分布的古河道,古河道两岸则分布着建筑基址,形成了“江南水乡” 临河而居的生活格局。   在一个飘着淡淡雾气的早晨,划着小船慢慢穿过枕水而建的木屋,或许4000多年前的良渚古人的生活场景...
重塑“漆”彩世界
相关描述:   乔十光漆屏《太阳鸟》 沈嘉禄   中国是漆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及运用漆的国家,余杭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出第一只漆碗虽然简陋质朴,却首现数千年前人类漆文化的绚丽曙光。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古老的传统漆文化日渐式微……   中国的漆文化,自数千年前诞生之日起,就没打算与日常疏...
探析裴李岗文化石铲承载的社会信息
相关描述:  铲,《释名》曰:“平削也,柄长二寸,刃广二寸,以划地除草,此古之铲也。”认为铲在古代是作为翻地、除草之用的。而《说文解字》曰:“广韵曰:铲,平木器也。”可见,铲的功能多样,也可作为平木之用。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发现了大量的石铲,遍布大江南北,形式多样。其中,裴李岗文化的石铲年代较早且磨...
论隋唐大运河出土的磁州窑瓷
相关描述:  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遗址考古揭开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走向的千古之谜。   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考古发掘获三大成果,其一,发现宋代石构建筑;其二,在900平方米遗址的范围内发现8艘唐代沉船;其三,出土了全国二十几个窑口的瓷器。这次出土的瓷器,其数量之...
4000年前的青铜时代:辽宁历史上的精美篇章
相关描述:  前言   “三普”发现中青铜时代文化遗存最多   在距今4000年左右,活动于辽海地区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他们手中的工具和武器不再只是石器,他们学会了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并开始用它来制造工具或武器。这样,古朴庄重、泛着青灰色光芒的青铜器正式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青铜器...
67处文物点发现大量古代遗址及文物(图)
相关描述:   本报刊发的《京杭大运河第一闸现身聊城》报道22日见报后,不少读者表示了关注。报道中的船闸是因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勘探施工才发现的,而且在以前的类似报道中也多次提到了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与文物考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记者昨天采访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文化厅南水...
长江流域首处史前玉石器加工场被发现(图)
相关描述:   迄今为止长江流域第一处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加工场——方家洲遗址近日在杭州被发现。中新社发 余哲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21日电(见习记者 余哲)大堆流纹岩的废弃石片被认为是石锛的主要材质,两端或一端有乳突状旋痕的棒条状石器与玉玦制作相关。今天,记者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迄今为...
常州金坛出土蚕图腾 养蚕制丝技术推前上千年
相关描述:  江苏多位文史专家经3年考证研究,日前确认常州金坛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该市三星村遗址出土的蚕图腾,将我国养蚕制丝技术推前上千年。   无锡至德国学研究院专家组历时3年反复论证,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丝绸之路之源——丝源、绸源、路源均在吴域大地,也就是现在的太湖流域一带。   该院...
埃及出土12尊法老时期狮身人面像
相关描述: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日前宣布,考古人员在埃及南部卢克索市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12尊2300多年前的狮身人面像。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哈瓦斯说,狮身人面像是在通往古埃及女神穆特神庙的一条古路上被发现的,这条新发现的古路现今大部分已埋于地下。发现狮身人面像的地点刚好与连接卡尔纳克神庙和...
珍稀陶埙:再现6000年前雅乐盛景
相关描述:     近日,河北省邢台市文物部门对位于柏乡县小里村的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一灰坑中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陶埙。该陶埙为泥质红陶,手制,刺猬状,空腹腔,平底。顶部左右各有一个不规则形音孔,腹部正面有一吹孔,器身有8组指甲纹装饰。器身高8厘米,最大直径7厘米,音孔最长直径约为0.5厘米...
赞皇南马遗址发掘结束 印证先商发祥石家庄
相关描述:   赞皇先商遗址灰坑发掘现场 遗址内出土的陶制角器   ■赞皇南马村大规模先商遗址距今3500或3600年到4000年间   ■大量出土的陶器、骨器为印证商祖先起源于石家庄地区再添新证据   ■出土器物增加了更多的装饰花纹,很多都进行了磨光处理   近日,赞皇南马村大规模...
内蒙发现大型史前村落遗址 出土大量文物
相关描述:  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上,考古人员先后发现了两处距今约5000年、表现出不同文化类型的大型史前村落遗址。   正在现场发掘的考古专家表示,这两类遗址的发现,在中国东北地区尚属首次,将为重新认识该地区史前文化提供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两处遗址分别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
河北第五届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陆续展开
相关描述:  6月12日是第五届中国文化遗产日。围绕今年“文化遗产 在我身边”的主题,省文物局与有关新闻媒体联动,推出一系列特色宣传活动,让文化遗产走近公众。   “文化遗产 在我身边——— 定州文化遗产采风”活动拉开我省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帷幕。省内文物界、文史界和诗词界、书画界的数十位专家、学...
四川考古发现三星堆文化源头
相关描述: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四川省什邡市发掘了一处目前成都平原发现的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认为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   据当地媒体《成都晚报》报道,去年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什邡市城南新区“亚洲最大雪茄生产基地”项目工地发现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经过长达数月的发掘清理和研讨,相...
马家浜遗址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关描述:
马家浜遗址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关描述:  自去年11月10日启动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二度发掘工作,至昨天暂告一段落,春节后将继续发掘。记者获悉,前期近3个月考古发掘取得可喜成果。除发现生活区灰坑、大量兽骨、房屋遗迹外,考古队已清理出19个墓葬,丰富的随葬品中包括玉玦、石锛、骨锥、陶盉、陶匜,另外还首次发现了马家浜文化中的骨玦、迄今...
马家浜遗址发掘遭遇“寒流”
相关描述:  自11月10日马家浜遗址二次发掘工作启动以来,每一锹土铲起都牵引着大家关注的目光。可惜天公不作美,连日风雨使得发掘工作面临重重困难。11月13日下午,天气刚刚转晴,考古队员又重新聚集起来奔赴发掘现场,开始对马家浜遗址进行新一轮的“拨云见日”。   发掘进度可能“顺延”   之前,专...
沈家山遗址发掘再传惊喜 现场疑现战国陶器
相关描述:  沈家山工地昨又有不少古墓葬重见天日,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一些疑似战国时期的陶器纷纷亮相,其中红陶加砂的碟、碗、杯和现在的紫砂茶具有点相似,但这些器具到底出自古墓葬还是古遗址暂时还难确定。   昨天上午8点多,施工单位在挖土时,泥土中露出了陶器一角。考古人员将附近的泥土清理后,发现了灰...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