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169条信息
- 给画家赵奇的信
- 相关描述:赵奇同志:
你去年12月中旬来信,我到1995年才回信,你会怎样想呢?原因是这样的:假若在广东龙山,这信早就在当地回了。回家之后的日子难过,春节前还得这么难过下去。
我很赞成你的倾向与主张,而且你没有被狂潮恶浪冲的发生困惑感,为你高兴也为我高兴。有些同志上了当能回头也好,但很难...
-
http://artist.artron.net/20110916/n190277.html
2011-09-16 11:25:51
- 多创作一些鼓舞人心的作品
- 相关描述: 新年伊始看八届美展,有不少好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奇的《京张铁路——詹天佑和修建它的人们》,是继他画的《东北——山村教师和他的学生们》之后的又一力作。赵奇精于画人物,没有虚饰,作品特定的时间、地点及主题扣得很紧,笔下的人物各有自己的面孔、衣着,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动...
-
http://artist.artron.net/20110916/n190264.html
2011-09-16 11:00:09
- 大乡土
- 相关描述: 写实倾向
除了表现倾向,大乡土现象也反映在写实、写意倾向之中。此外还有一种相关现象:走出大乡土而转向抽象。
写实倾向,赵奇最有代表性,他的主要影响是历史画。1984年的《可爱中国》、《嘎达梅林》(合作),1987年的《靖宇不死》,可以视为他艺术创作的“大连环画”阶段。所谓大...
-
http://artist.artron.net/20110916/n190259.html
2011-09-16 10:54:13
- 不为人知的幸福
- 相关描述: 都说生活五彩缤纷,人们的追求却总是趋同。共同的幸福目标已经被文学家和艺术家描述得诱人难解。可总有一些人,想创造“不合时宜”的思想,表达独属于自己的感悟,传达孤独中的幸福感。读赵奇的《最后,眼睛总是湿的——一个画家的自语》,让我产生了如是印象。
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心灵独语,但很显然,...
-
http://artist.artron.net/20110916/n190256.html
2011-09-16 10:47:07
- 笔墨与造型的世纪审断
- 相关描述: 在九十年代,赵奇和刘国辉对水墨人物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还没有人能像赵奇那样在《生民》(1990)和《京张铁路》(1994)等作品里驾驭如此宏大壮观人物场面,人物刻画具有纪念碑式的雕塑感,这种雕塑感源自于他对人物体量造型的追求,在中国水墨人物画中,他是最不忌用大体面塑造人物形象的,轮廓线...
-
http://artist.artron.net/20110916/n190255.html
2011-09-16 10:45:39
- 《最后,眼睛总是湿的》
- 相关描述: 《最后,眼睛总是湿的》一书作者赵奇觉得自己的这次写作就好像和老朋友做了一次聊天。一个朋友走了,又一个进来;而我的印象却是:作者似乎更像一个注重心理分析的作家,非常感性地描述出自己的意识像血液一样在透明的血管中跳跃、发散、流动。
尽管作者用文字描述自然景物、事件、特别是人物形象的天...
-
http://artist.artron.net/20110916/n190253.html
2011-09-16 10:42:31
- 可堪称道的书画评论集
- 相关描述: 马喆的《心象艺缘——当代艺术评论文集》(春风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集中评论了辽沈地区35位书画艺术家的创作,并附有他们的代表作作为赏评和论证的实例,论著的史传性、审美性和学术性都可堪称道。
史传性。书中所论的多位艺术家,其艺术创作都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的代表作在当代都...
-
https://news.artron.net/20100831/n121009.html
2010-08-31 10:50:35
- 首届“架上连环画”邀请展 中国美术馆举办
- 相关描述: 4月29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架上连环画”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邀请的画家基本为全国高水平的著名连环画家、油画家和国画家,共约20余位。他们均在本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和较高的成就。参展作品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值得鉴赏和品味。
随着我国美术生态文化的多样发展,...
-
https://news.artron.net/20100504/n104356.html
2010-05-04 09:48:54
- 关于范治斌的水墨肖像
- 相关描述:
青年画家范治斌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作为赵奇教授的研究生,专攻人物画。与我们以往对于北方画家中国画的误解不同,范治斌的中国人物画,不仅造型坚实,而且在笔墨方面也表现出自由与激情,并且具有细腻多变的线意与墨韵,体现了范治斌在北京工作任教后转益多师,潜心钻研的创造活力...
-
http://comment.artron.net/20091124/n92795.html
2009-11-24 14:18:21
- 情之所至 随性而发——关于范治斌的水墨肖像
- 相关描述: 青年画家范治斌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作为赵奇教授的研究生,专攻人物画。与我们以往对于北方画家中国画的误解不同,范治斌的中国人物画,不仅造型坚实,而且在笔墨方面也表现出自由与激情,并且具有细腻多变的线意与墨韵,体现了范治斌在北京工作任教后转益多师,潜心钻研的创造活力。特...
-
http://huadong.artron.net/20091124/n92766.html
2009-11-24 14:18:21
- “清宫散佚书画国宝特展”讲述国宝轶事
- 相关描述:
唐 簪花仕女图(局部) 周 昉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作为与新中国同龄的人民政权的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8月20日至10月18日推出“清宫散佚书画国宝特展”,旨在纪念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入藏辽博60周年、宣传清宫散佚书画国宝的流传和保护历程。
本次展览精选了馆藏清...
-
http://comment.artron.net/20090903/n86229.html
2009-09-03 11:41:35
- 海峡两岸画家共绘水墨“新象”
- 相关描述: 2月18日至27日,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率领的代表团一行8人赴台湾台中市,出席了由中国美术馆与台湾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新象——2009两岸当代水墨展”开幕式及座谈会。这是两岸美术馆首次以主题策展形式联合举办的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也是台湾美术馆继1992年举办“海峡两岸当代水墨绘画联展”...
-
http://comment.artron.net/20090319/n72553.html
2009-03-19 11:34:25
- 关于时间的幻术—— 读赵奇的诗集《一个人》
- 相关描述: 从本质上来说,作诗的冲动源自一种游戏的心态。游戏乃是令操作者和旁观者都感到欢乐的一种行动。它拒斥功利性而将自身置诸于纯粹的自由之中,较少受到外部世界的干扰而出发于本真的心灵。无论世事如何,真正的诗人总是会紧紧抓住“诗”这一最后的希冀而继续进。行自己的游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固执的...
-
http://artist.artron.net/20081110/n191785.html
2008-11-10 11:11:20
- 大乡土
- 相关描述: 写实倾向
除了表现倾向,大乡土现象也反映在写实、写意倾向之中。此外还有一种相关现象:走出大乡土而转向抽象。
写实倾向,赵奇最有代表性,他的主要影响是历史画。1984年的《可爱中国》、《嘎达梅林》(合作),1987年的《靖宇不死》,可以视为他艺术创作的“大连环画”阶段。所谓大...
-
http://artist.artron.net/20070630/n191781.html
2007-06-30 11:03:24
- 《最后,眼睛总是湿的》
- 相关描述: 《最后,眼睛总是湿的》一书作者赵奇觉得自己的这次写作就好像和老朋友做了一次聊天。一个朋友走了,又一个进来;而我的印象却是:作者似乎更像一个注重心理分析的作家,非常感性地描述出自己的意识像血液一样在透明的血管中跳跃、发散、流动。
尽管作者用文字描述自然景物、事件、特别是人物形象的天...
-
http://artist.artron.net/20070309/n191779.html
2007-03-09 11:01:58
- 流淌出心魂的敬畏和暖意
- 相关描述: 脚踩两只船的画家从来不少,像凡•高、保罗•克利、夏加尔这些人都有很不错的文字功底。说眼前的,中国画家中,有些人也是水陆两栖,在绘画之余将文学搞得同样有声有色,譬如,吴冠中的《我负丹青》、黄永玉的《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还有陈丹青的《多余的素材》,让我们看着就放不下。真是意外的收获。现在...
-
http://artist.artron.net/20070105/n191776.html
2007-01-05 10:56:51
- 笔墨与造型的世纪审断
- 相关描述: 在九十年代,赵奇和刘国辉对水墨人物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还没有人能像赵奇那样在《生民》(1990)和《京张铁路》(1994)等作品里驾驭如此宏大壮观人物场面,人物刻画具有纪念碑式的雕塑感,这种雕塑感源自于他对人物体量造型的追求,在中国水墨人物画中,他是最不忌用大体面塑造人物形象的,轮廓线...
-
http://artist.artron.net/20050131/n191773.html
2005-01-31 10:52:28
- 英雄的逝去
- 相关描述: 鲁迅的小说《奔月》,写的是羿的英雄末路:善射的界,在完成了种种伟绩之后,只能给妻子嫦娥吃乌鸦的炸酱面;他的箭法太巧妙了,竟把飞禽走兽射得精光;“那时谁料到只剩乌鸦做菜……”他叹息道;后来,嫦娥奔月而去,界拿出射日弓,连发三箭,月亮只是一抖,安然地悬着;这时候,有个女仆悄声评论界:“有时...
-
http://artist.artron.net/20031130/n191772.html
2003-11-30 10:49:36
- 追念历史的微光
- 相关描述: 近年来,画家赵奇以其冷静的思考和坚实的技艺,创作了大量有独立思想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草原故事,还是知青岁月,都凝聚着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包含着他的浓郁的民间情怀。
形象的苦涩沉静,笔法的断续苍劲,色彩的落寞消退,使赵奇笔下的画面呈现出凝重的历史感。从传递信息的角度看...
-
http://artist.artron.net/20031130/n191771.html
2003-11-30 10:47:19
- 以“人”为题旨的艺术求索
- 相关描述: “把世界还给人,把人还,给他自己”,一直是现实主义艺术的灵魂。正是在此点上,赵奇的创作有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他以新的艺术方法和视角,关注现实生活,把对人的忧虑从社会层面深入到内部精神,把广义的生存状态与人性深处的丰富复杂性相结合,使其作品得以融人现代的历史,并与变革时代达到了共通。
...
-
http://artist.artron.net/19970831/n191756.html
1997-08-31 1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