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2262条信息
- “藏石——吴藏石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
- 相关描述: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杨逸 摄影/李细华)7月5日,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藏石--吴藏石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是在吴藏石(1914-1979)诞辰百年之后、逝世近四十载之际,广东美术馆为其举办的回顾性展览,展览汇聚了吴藏石存世的所有美术作品,并搜集了一批图像及文字资料,扼...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09/n943524.html
2017-07-09 19:40:20
- 司杰:谈中国画创作的主体精神——对中国画“笔墨”之思考
- 相关描述:
艺术家司杰
一、笔墨是中国画创作的最基本的精神表达
现当今对中国画最基本的精神表达——笔墨也争论得莫衷一是。笔墨本来是中国画存在的基础,就连最基础的东西也争论个不休。争论是件好事,证明大家都在用心思考问题。笔墨当随时代,这是大家公认的,是应该没有问题的。笔墨发展到今天已形成...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70706/n943020.html
2017-07-06 09:52:43
- 美术留学生在中国
- 相关描述:
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硕博留学生在爨底下村合影
今年3、4月间,来自中国美院和中央美院的100余名硕、博留学生,背上画夹、步履不停,北上北京沿河城幽州村、爨底下村,南下杭州京杭大运河、西湖、龙坞茶村、富春江、仙居皤滩古镇、高迁古村、永安溪畔的仙居绿道考察写生。
通过实地...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06/n943004.html
2017-07-06 09:36:39
- 黄新波 画面有浓厚诗情深湛哲理
- 相关描述: 我很小就知道岭南的居廉居巢,岭南画派在没骨画法上的贡献独树一帜,是近代美术史上重要的一页。近现代以来,广东出现关山月、黎雄才、梁世雄、陈金章、陈永锵、方楚雄等诸多优秀的中国画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何水法
黄新波1933年到新亚学艺传习所学习时认识了鲁迅先生,听...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03/n942289.html
2017-07-03 10:13:35
- 高奇峰 不集众长,无以进展
- 相关描述: 高奇峰,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与高剑父及陈树人一起致力于中国画改革,人称为岭南画派,又称“二高一陈”或“岭南三杰”。他曾在文章中写道:“学画不是徒博时誉的,也不是聊以自娱的,当要本天下有饥与溺若己之饥与溺的怀抱,具达己达人的观念,而努力于缮性利群的绘事,阐明时代的新精神。”
与守旧...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03/n942288.html
2017-07-03 10:12:46
- 司徒乔 以画笔直面勇敢的人生
- 相关描述: 在我看来,文学与绘画是同样需要这种素朴诚实,不装模作样,不自外于普通人的生活,才能取得应有进展的。我对司徒乔已不仅是喜欢,而是十分钦佩了。 ——沈从文
番禺遇赵少昂先生,早岁曾游艺坛名宿高奇峰先生之门,天才豪迈,有出蓝之誉,十年以前,即蜚声海内外……其昼可爱,抑其品尤可慕也。余尝...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03/n942283.html
2017-07-03 10:05:49
- 画家光会画还不够 还要会“书”
- 相关描述:
黄宾虹作品
中国画最独特的一点即笔墨性,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书写性,即它是“写”出来的。西洋画也画线条,也可以画得很准确、很流畅,这不是中国画的“线”,中国画中的线有起伏顿挫,畅缓疾徐,完全是情绪记录,它跟书法是一个道理,是书写出来的,它从书法中来,所以董其昌、沈周、文徵明、徐渭...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9/n941612.html
2017-06-29 16:53:26
- 画家疏离书法比疏离诗更可怕
- 相关描述: 中国画最独特的一点即笔墨性,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书写性,即它是“写”出来的。西洋画也画线条,也可以画得很准确、很流畅,这不是中国画的“线”,中国画中的线有起伏顿挫,畅缓疾徐,完全是情绪记录,它跟书法是一个道理,是书写出来的,它从书法中来,所以董其昌、沈周、文徵明、徐渭、陈淳、唐寅、王铎...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6/n940461.html
2017-06-26 08:53:05
- 【雅昌专稿】“藏龙岛散人”谢跃:我为什么要谈“被低估的武昌艺专”?
- 相关描述:藏龙岛散人谢跃 雅昌艺术网:现在不少老师谈到武昌艺专的时候,会认为它的历史价值远远被低估了,您也曾谈到这个问题。还原到当时的社会情境,武昌艺专的位置应该是怎样的? 谢跃:虽然我们现在很明确地有九大美院,但是在那个时候,艺专很多,鱼龙混杂,最重要的是杭州国立艺专、北平艺专、上海艺专;所有...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3/n940099.html
2017-06-23 08:59:29
- 漫谈画家字
- 相关描述: 古人谈字论书常提到“书家字”、“医家字”、“道家字”、“作家字”、“画家字”等。之所以这样称谓,大概是因职业的不同而在书风上带出了较明显的群体性特征所致罢。比如,“医家字”往往讲究气脉连贯、不求规范,似乎草草匆匆;“道家字”氤氲嶙峋,字里行间有一番仙风道骨,透出清清泠泠;“作家字”温文...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620/n939527.html
2017-06-20 15:44:43
- 【拜访名师】广东省湖南醴陵商会专程拜访著名书画家汤万清、王健美夫妇
- 相关描述: 今天,商会会长谭万兴、常务副会长黄建国拜访了著名书画家汤万清、王健美夫妇。日前的商会周年庆上,汤万清先生及夫人王健美女士为表示祝贺,特赠送名为“萬壑来泉”(原稿存于北京,尺寸:长12m×宽3m,现市值2600万元)、“花开富贵”的画作各一幅。
汤万清:
系中国美术家...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620/n939476.html
2017-06-20 14:01:40
- 清代康雍外销青花瓷特展在嘉兴博物馆开展
- 相关描述:
近日,由嘉兴博物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芙蓉出水——清代康雍外销青花瓷特展”在嘉兴博物馆二楼禾韵展厅揭幕。该展将持续至7月26日,其间还将推出展览配套活动。
本次展览以“按图索骥”“克拉克与芙蓉手”“看得见的风景”三个部分呈现,共展出清代康雍时期的外销青花瓷105件...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70619/n938792.html
2017-06-19 08:26:45
- 清代康雍外销青花瓷特展在嘉兴博物馆开展
- 相关描述: 近日,由嘉兴博物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芙蓉出水——清代康雍外销青花瓷特展”在嘉兴博物馆二楼禾韵展厅揭幕。该展将持续至7月26日,其间还将推出展览配套活动。
本次展览以“按图索骥”“克拉克与芙蓉手”“看得见的风景”三个部分呈现,共展出清代康雍时期的外销青花瓷105件。此...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18/n938726.html
2017-06-18 14:38:44
- 王大凡《富贵寿考》瓷板画 荣古斋精品鉴赏
- 相关描述: 王大凡(1888-1961),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是将国画艺术和诗、书、画、印运用到陶瓷装饰上的杰出代表,其传世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以诗入画,以画孕诗,诗画结合的艺术风貌。1901—1920年,王大凡受汪晓棠影响较深,早期画的仕女与汪晓棠画...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16/n940885.html
2017-06-16 14:32:46
- 天机不可知也 气韵不可知也——徐照海先生和他的界画楼阁
- 相关描述: 这是一些关于徐照海先生的画和事。
徐照海有过热血强愁的少年风华时代。他是河南人,五十年代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校期间受到国画大师潘天寿及吴佛之,祝乐三诸教授的亲身教益和指导。毕业刚分配到湖南来时是光杆子一人,显得有点寂寞。
长沙与中原古城开封、洛阳大有区别。这江南重...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12/n937475.html
2017-06-12 13:05:16
- 略谈从《五杂俎论画》看古意
- 相关描述: 史学家常认为宋元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文人画萌芽并迅速崛起,文苑胜流无不游于绘事,推崇笔墨游戏,以抒己逸气,绘画的创作和鉴赏都有了极大的转变。而夏花绚烂之后即是秋叶静羌,正因为文人画所崇尚的逸笔逸气、虚远淡泊,所以才导致绘画易于走向草草写意、空乏无味的误区。宋以后常见画...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12/n937152.html
2017-06-12 08:56:23
- 从《五杂俎论画》看古意
- 相关描述: 史学家常认为宋元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文人画萌芽并迅速崛起,文苑胜流无不游于绘事,推崇笔墨游戏,以抒己逸气,绘画的创作和鉴赏都有了极大的转变。而夏花绚烂之后即是秋叶静羌,正因为文人画所崇尚的逸笔逸气、虚远淡泊,所以才导致绘画易于走向草草写意、空乏无味的误区。宋以后常见画...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12/n937138.html
2017-06-12 08:48:11
- 中西画之新吊诡——读申少君的画
- 相关描述: 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请正其本,探其始,明其训。《尔雅》云:“画,形也。”《广雅》:“画,类也。”《说文》:“画,珍也。”《释名》:“画,挂也。”《书》称:“彰施五采作绘。”《论语》:“绘事后素。”——康有为《万木草堂藏中国画目》序言,1917年 几十年在画里面转圈圈...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608/n936518.html
2017-06-08 15:59:54
- 独抒性灵于花鸟艺术——魏金修的中国画创作
- 相关描述:
魏金修《有朋自远方来》204×172cm纸本水墨设色2007年(局部)
魏金修《有朋自远方来》204×172cm纸本水墨设色2007年
任何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以及其艺术方式的呈现,都与画家自身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与艺术家个体的潜能开发、悟性体察相关...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01/n934858.html
2017-06-01 11:07:26
- 书法缺失则画无骨骼、无厚度、无节奏、无意蕴
- 相关描述:
王明明 北京画院院长
“书画同源”是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理论,对中国画创作来说是根基性的。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就有“书画同源”之说,认为书传意,画见形,“书画同体而未分”。元代赵孟頫在他的作品《秀石疏林图》上题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26/n933704.html
2017-05-26 17: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