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4秒
所有结果4546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复刻汉锦 重现千年华美
相关描述:  走进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一台织机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在一块织就的锦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文字及一些动物花草图案十分醒目,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锦,它于1995年在新疆尼雅被发现后引起轰动,成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以...
双鸾开镜秋水光 解鬟临镜立象床
相关描述:  铜镜,在近代玻璃出现之前,一直是古人照面妆容的生活用具,尤其是女人房中的必备之物。“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坠髻半沉檀”,这是唐代诗人李贺以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为题写的一首《美人梳头歌》,其中“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的诗句,就提到了铜镜。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民歌《木兰诗》,花木兰“...
晋代歙石金银晕罗纹板研现身皖南
相关描述:  “歙砚生产究竟始于何时?”一直是砚学界争论未决的难题。传统的观点是“歙砚起始于唐”,而新的观点认为“歙砚起始于唐前”,两者争论的焦点除了理论根据外,关键是缺少“唐前歙砚”过硬的实物佐证。笔者业余长期坚持对古砚的收藏研究,最近见到一方晋代歙石板研(图1、2),具有金晕、银晕、乌丁罗纹和绿...
两项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让汉机织出汉锦 重现千年华美
相关描述:  走进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一台织机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在一块织就的锦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文字及一些动物花草图案十分醒目,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锦,它于1995年在新疆尼雅被发现后引起轰动,成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以...
砚之流变:瓜肤而縠理,金声玉德
相关描述:   东晋 青釉三足陶砚 广东省博物馆藏   砚的发端:史前及先秦时期的原始研磨器   在史前及先秦时代,“砚”被称为“研”,作为用以调色、研墨与泚笔的工具,它呈现出较为原始的形态,以研磨板附属研磨棒或研石的形态被广泛应用。   史前时期,绘画颜料为矿物质粉末,它由各色块状的岩石或...
揭开书画用墨鲜为人知的奥秘
相关描述:  “在当今会画国画的人很多,但懂得用墨的人却很少”。我相信这个观点一旦抛出,想必很多书画家听了心里很不舒服,甚至对于有些知名书画家来说有些大不敬的感觉。但我的初衷不是令书画家们不快为代价,而是正本清源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怀揣着一颗真诚的心与书画前辈和书画爱好者们进行坦诚切磋,以飨读者。 ...
汉阳陵博物馆:科技与考古碰撞 诉说千年故事
相关描述:  “走过千年沧桑,有道盛世文景,尽在汉家陵阙。”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河之畔的汉阳陵博物馆,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采访团走进汉阳陵博物馆,拨开历史云雾,探寻帝王辉煌岁月。   据汉阳陵博物馆讲解员贾子钰介绍,汉阳陵博物馆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
展讯 | 《中国书画》“无上清凉”名家扇面精作展在京开幕
相关描述:  主办单位  《中国书画》杂志社  承办单位  《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  协办单位  港澳传媒国际华语台  北京天心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  2018年6月6日--6月12日  展览地点  《中国书画》美术馆  参展画家  展 讯部分到场嘉宾合影  2018年6月6日,由《中国...
汉代是陶制明器制作最发达时期
相关描述:  目前我国考古资料中所能见到的最早“建筑模型”,应是甘肃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陶屋。而墓葬中最早出现的“建筑明器”,目前是浙江绍兴坡塘306号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铜屋模型。及至东汉,“建筑明器”得到较大的发展。任职广东省博物馆的冯远在《两汉时期建筑明器研究综述》中称:“汉代是我国明器制作尤其...
新方法新公众——天黑请探墓
相关描述:正值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根据“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的主题,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推出了新的公众互动方式,“南越玩国”镇海楼广场摊位活动和“天黑请探墓”夜场活动,紧密结合南越国历史文化,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博物馆盛宴。 在以“南越玩国”为主题的摊位活动中,南博馆带来了...
容轩读印——汉代私印解读
相关描述:   汉印之所以成为后世篆刻艺术的典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庄重典雅、醇和古朴的审美理想,这种审美理想也是中国两千年来的主流审美意识。汉代私印以白文印为主体,白文私印以匀满平正为基本风格特征。吾丘衍在《学古编》中言:“汉魏印章,皆用白文,大不过寸许。”“白文印,必逼于边,...
古代建筑明器是研究当时生活方式的重要凭证
相关描述:  “中国屋檐下——中国古代建筑明器展”于日前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展,展览共展出来自河南博物院和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建筑明器共118件(套)。该展览从建筑明器的种类、建筑明器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南北地区建筑的异同等方面切入,为观众展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研究称,随着考古发掘重现天日,建...
让艺术之光照进一样的童年
相关描述:  2008年开始,龙岩市艺术馆每周四都会安排相关人员造访上杭县古田中心小学开展“艺术扶贫”,义务为孩子们开展舞蹈、朗诵、绘画等艺术培训。得益于“艺术扶贫”,古田中小学逐渐确立了“树魂立根 艺术育人”的特色办学理念。艺术教育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该校办学质量的提升,短短几年,这所山村小学被评为龙...
制作精美古董碗 引收藏界关注
相关描述: 越窑青瓷碗 唐 酒具 高5.8厘米、口径12厘米 玛瑙梅瓣式碗 宋 高3.9厘米 口径11.8厘米 底径4.1厘米 五彩仙人渡海图碗 明 陈设品 高6.8厘米 口径15.5厘米 足径5.7厘米   碗是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证,不过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
两件青铜器珍品撑起一个特展 其中有何故事?
相关描述:  朱昌言、徐文楚伉俪捐赠青铜器展5月12日至20日亮相上海博物馆(周一闭馆),向公众展示商代晚期兽面纹方觚和西汉信成侯鎏金方壶这两件罕见的青铜器珍品。   5月11日下午,上海博物馆在馆内举行朱昌言、徐文楚伉俪捐赠青铜器纪念仪式,朱氏家族成员朱一统、朱一定、朱一心、边耀南等携海内外亲友...
国家宝藏 | 走进博物馆,探索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相关描述:  自人类诞生至今,创造了各种文明,唯有华夏文明传继千年,从未断流。从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开始,中华走过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为什么是上下五千年?中华大地上的4873座博物馆里装着最好的答案。陈放在博物馆中的文物,穿越千年万年,令时光驻留,他们是我们民族如何存在的最好证据,文物是民族的共享...
林岫:慎断前贤“笔误”(一)
相关描述: 篆书七言联(书法) 邓散木 甲骨文八言联(书法) 罗振玉   林岫   关于历代书画作品中前贤的笔误,是个古老的话题。读书多闻阙疑,时有发现,必然时有新的议论和判断。千秋读书,绵绵一脉可谓久远;古今读书种子,芸芸可谓众矣,然而学无止境,见闻有限,具体到某时代某书画家某个“笔误...
孟宪钧:古籍善本拍卖的回顾与展望(四)
相关描述: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活字版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又一伟大创举,它向人类提供了一种更为快捷印制书籍的技术。早在宋代,我国已经产生活字印刷技术。宋人沈括在它的名著《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了布衣毕发明泥活字印书的事迹。元代王桢设计并制造了木活字300...
出土先秦两汉文献中的避讳材料述论
相关描述:  避讳字不仅充斥于传世文献中,而且在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的先秦两汉文献中,也有较多的文字避讳现象。利用这些避讳字和时代的对应关系规律,可以对出土文献进行校勘、断代、辨伪等考证工作。但由于秦汉讳制尚疏,避讳不严,这就带来避讳字用以文史考证的可靠性问题。同时,我们考察早期的出土文献中的避...
秦皇岛抚宁棚改工地疑现汉代古墓 出土大量汉代陶器
相关描述:  5月28日,秦皇岛市抚宁区西街棚户区改造现场,施工人员发现疑似汉代墓葬器物。   “咦!这些陶片挺奇怪,应该是古代的吧!”5月28日下午,秦皇岛市抚宁区西街棚户区改造现场,施工人员发现了异样陶片,随即上报相关部门。经抚宁区文物管理所现场勘察,这里疑似为汉代古墓。   据了解,文...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