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22秒
所有结果4127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青铜器辨伪需要分五步
相关描述:  看铜质、掂重量。从铜器的重量上来说,一般商前期器轻薄,商后期器重质厚,庄重雄伟。西周器有铭而浑厚,春秋战国之器轻薄精细。到了汉代铜器重拙粗矮。   看皮壳、辨锈色。真锈有绿、蓝、红、黑等多种颜色,有金属光泽。在贴骨处是黑锈,其上层是红锈,再之上是蓝或绿锈。凡锈色单一,质地疏松,一抠就...
2017杭州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展出
相关描述:   11月25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承办的“光之容器——2017杭州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幕。   展览由两个展区组成, 第一部分是“主题展区”,以主题展形式,特邀艺术家为参展对象,该展区所有作品均围绕“光之容...
为何各地斜向古城这么多?
相关描述:  为什么世界各地如此众多的斜向古城,与同样身为古城的成都城惊人相同?特别是伊拉克的纳西里耶城,坐落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四周没有山,也没有东北风,这座纬度和成都相同的城市,竟奇迹般地与成都有着同样的街道朝向,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   几千年前,世界各地的城市规划,难道还有国际标准?当时...
【雅昌专稿】白手套&高溢价 佳士得香港秋拍“养德堂珍藏中国古玉器”收获1.5亿港币
相关描述:  (雅昌艺术网讯)11月29日上午,佳士得香港秋拍“养德堂珍藏中国古玉器”专拍在香港会议中心展览中心收槌,本场共82件古玉器上拍,全部成交,本场总成交额为150,180,000港币,大部分拍品高溢价成交。西周早期玉龙纹玦、红山文化晚期青玉带齿动物面纹饰均以1090万港币成交,均超低估价3...
国宝重器,承载民族从未褪色文化自信
相关描述:     上海博物馆藏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故宫博物院藏各种釉彩大瓶。      浙江省博物馆藏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均资料照片)   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 将于本周日开播,昨天,即将在第一季节目中亮相的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三星堆布局也是斜向 为何各地斜向古城这么多?
相关描述:  三星堆和郫都古城布局都是斜向 解密古蜀成都城斜向谜底   为什么世界各地如此众多的斜向古城,与同样身为古城的成都城惊人相同?特别是伊拉克的纳西里耶城,坐落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四周没有山,也没有东北风,这座纬度和成都相同的城市,竟奇迹般地与成都有着同样的街道朝向,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
玉林出土的最早青铜器:西周兽耳三角夔纹铜罍
相关描述:  青铜器   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在红铜中加入锡,既创造性地解决了红铜的强度问题,又较好地保持了其延展性,所铸器物在可塑性和耐用性等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可用来制作农具、兵器、礼器、酒具等。在我国,汉代以前的文章中多记青铜为“金”,精纯而美好的青铜则被称为“吉金”。   青铜器的铸造和...
北京故宫PK台北故宫:哪家的藏品更妙
相关描述:   中国有两个故宫博物院,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台北。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几经辗转,1948年迁往台湾。于是就有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其文物珍品中,有90%来源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老照片   两大故宫博物院,谁的国宝多?这个...
齐家文化青铜艺术品 王金潮讲述倾注半生的青铜故事
相关描述:   王金潮教授   2017年11月18日下午,王金潮教授在齐家文化课堂给你讲述他倾注半生的青铜故事。青铜器的自身与历史一样的厚重,距今4000余年。我国从有文字记载的商代开始,它的工艺水平和铸造技术,就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在现代,青铜器也因为它独特的单一性、稀少的数量和优美...
季子飤盂 吴国重器
相关描述:  在苏州东吴博物馆里,展示了一件体现典型吴文化的青铜器——季子飤盂。这是一件漂泊海外多年,饱经沧桑的吴之重器,六年前方回流国内,如今作为镇馆之宝对观众开放,自然引起广泛关注。 季子飤盂 吴国重器   此青铜盂铸造精致华丽,器型端正,纹饰新颖。侈口深腹,圆肩平底,肩上有一对兽耳,颈...
体道与超越 ——论祁小春先生书法对当代的启示
相关描述:  祁小春先生是当代的学术大家,也是一位有优秀的书法家。大家都知道他的王羲之研究成就卓越,却没有充分意识到他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才华与非凡洞见。   体道与超越   在行草书为创作主流的当代,以篆书这一冷门作为主攻方向,其中有着祁小春先生长期从事书法史研究的深刻认知及对书法当代发展的敏锐...
《清明上河图》的文化效应 推动市肆风俗画发展
相关描述:  宋徽宗时代的宫廷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为市井风俗画作品,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画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再现了北宋开封城市生活的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且为“故宫百宝”之...
《清明上河图》的文化效应
相关描述:    虹桥段   宋徽宗时代的宫廷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为市井风俗画作品,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画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再现了北宋开封城市生活的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山西榆社偶尔坪遗址发现罕见战国建筑遗存
相关描述:   图为房址遗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供图   本报太原11月14日电 记者李建斌13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山西省榆社县偶尔坪遗址中发现了极为罕见的战国建筑遗存。据介绍,此类建筑遗迹现象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对战国时期地上、地下建筑的形制、工艺及使用功能的研究具...
跟随李铸晋,进宫再读赵孟頫
相关描述:   ▲ “赵孟頫书画特展”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赵孟頫书画特展”第一期结束已过去半个月的时间,10月24日起,“赵孟頫书画特展”第二期正式开放,最新上架的绘画作品包括赵孟頫《吴兴清远图》、《人骑图卷》、《杜甫像轴》、《枯木竹石图》、《幽篁戴胜图卷》及《自画像册页》等。 ...
偶尔坪发现罕见战国建筑遗存
相关描述:  11月10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备受关注的太焦高铁建设沿线文物考古发掘又有重要发现,联合考古队在太焦高铁榆社段偶尔坪遗址中发现了极为罕见的战国建筑遗存,有灰坑、灰沟、小型墓葬、灰坑葬、陶窑、土坑灶、地下建筑基址及地上夯土基址、部分夯土城墙等。   太焦高铁榆社段偶尔坪遗址,地处...
杨官寨考古:西安建城史或提前至5500年
相关描述:  今天是2017年11月13日,星期一,农历九月二十五,西安最低气温3℃,最高气温15℃,晴转多云。   西安作为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朝古都,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历史学家认为,西安建都史...
“赵胥作品展”亮相北京画院美术馆
相关描述:  本报讯(记者 施晓琴)10月31日,由北京画院美术馆、北京大学公共考古与艺术中心、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绘事后素——赵胥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赵胥近10年来集中创作的水墨作品40余件,涵盖了画家时常表现的枯荷、赏石、古柏等内容,包括由湖州赵孟頫松...
考古新发现:西安最早或于5500多年前已建都
相关描述: 西安最早或于5500多年前庙底沟时期已建都   中国数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源头何处寻迹?西安作为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根脉是否还有时代更早的实物佐证?距今五六千年前生活在关中地区的史前先民如何实现“入土为安”?伴随着杨官寨遗址的深入发掘和研究,探究这些问题的蛛丝马迹逐一显露。   高陵杨...
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首现国内庙底沟文化大型成人墓地
相关描述: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其中最早在西安建都的朝代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西周。而通过近年来考古人员在杨官寨遗址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基本厘清了该遗址的整体布局结构,在该遗址范围内发现的建造有大型环壕的庙底沟文化聚落、两侧成层摆放大量陶器...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