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4127条信息
- 晋南东周考古的新突破——陶寺北墓地发现“卫侯之孙申子之子书”刻铭编钟
- 相关描述: 近些年,两周考古发现接连不断,关于两周时期的政治、地理、封国、文化等研究层出不穷。最近发掘的襄汾陶寺北墓地,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藉此契机, 由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临汾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襄汾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两周封国暨晋文化考古学术...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1/n984986.html
2018-05-01 23:58:34
- 流传至今的宝剑,“宝”在哪里?
- 相关描述: 剑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代的剑由金属制成,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现在作为击剑运动用的剑,剑身为细长的钢条,顶端为一小圆球,无刃。剑的历史是源远流长,因其属于非常实用、常用的兵器,流行甚广甚长。
在古代,质地精良的宝剑大多出自...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1/n984898.html
2018-05-01 23:25:19
- 没 有 纸张之前
- 相关描述: 在原始社会,人们交换思想、交流经验,通过口耳相传,多半靠记忆行事。后来发展到“结绳纪事”,以帮助人类记忆。而绳结过于简单,不足以表达复杂的事物,于是有了文字画,可以画在树皮、石头或陶器上。后来文字画又逐渐演变成文字。19世纪末以来,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掘出不少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1/n1004604.html
2018-05-01 16:14:38
- 人工墨的出现与发展
- 相关描述: 西周时期,人工墨开始出现。据《述古书法纂》记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邢夷是西周宣王时期人,人工墨的出现使得墨的大量运用成为可能。
春秋战国时期,墨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同期出土的实物竹简、木牍、帛书上的文字,经考证有很多是用毛笔蘸墨书写的。
秦汉是中...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1/n1004420.html
2018-05-01 14:04:33
- 张笑荣:江浙砖的藏与玩
- 相关描述: 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制造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出土的砖见于西周的陕西扶风周原遗址。古砖上的文字和画像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丰富多彩的砖文、画像不但为历史、考古、古文字及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还为我们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感性的材料,是与甲骨文、...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1/n1004303.html
2018-05-01 11:41:09
- 陕历博全新基本陈列展今对外开放,展顶级文物
- 相关描述:
为迎接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5月17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丝路盛世”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夜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暨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新展览开展活动。经过精心策划筹备,陕西历史博物馆升级改造后的新基本陈列将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与游客见面。开辟“国宝馆”是本次基本陈列升级改造的...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01/n1004032.html
2018-05-01 02:24:11
- 江浙砖的藏与玩
- 相关描述:
汉 万岁不败旭日东升古砖砚
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制造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出土的砖见于西周的陕西扶风周原遗址。古砖上的文字和画像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丰富多彩的砖文、画像不但为历史、考古、古文字及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还为我们了解古代的社会...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30/n998558.html
2018-04-30 10:40:31
- 冉宏林:试论“巴蜀青铜器”的族属
- 相关描述: 摘要:蜀族墓葬的墓口为窄长方形,葬具为船棺。巴族墓葬的墓口为宽长方形,葬具以单棺、单椁和一棺一椁为主。二者随葬陶器的种类相近,但组合各有不同。属于蜀族的“巴蜀青铜器”主要有柳叶矛、柳叶剑、三角援戈、无胡戈、双胡戈、荷包钺、斤、凿、凸刃环首削和直刃无首削,属于巴族的“巴蜀青铜器”主要有鍪...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30/n999455.html
2018-04-30 01:06:21
- 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特展
- 相关描述:
北京大学副校长陈宝剑致词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先生致词
山西省文物局局长雷建国致词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李季致词
2018年4月28日,北京大学迎来百廿华诞之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多家考古所、博物馆举办的《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正...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8/n998277.html
2018-04-28 18:57:19
- 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
- 相关描述:
作者:刘成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7年8月1日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魏晋以来的艺术观念史讨论得比较充分,但对于魏晋之前中国艺术的发展状况以及理论反思却挖掘得不够。所以,作者选取先秦两汉的艺术观念史作为研究主题,是独具学术眼光的,为中国艺术如何从自在走向自觉理出了一...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5/n999836.html
2018-04-25 17:30:24
- 文物追索的路 再难也要走下去
- 相关描述: 英国当地时间4月11日上午,一件中国西周时代的“虎鎣(yínɡ)”在英国肯特郡坎特伯雷拍卖行以41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66万元)价格被拍出。
这件罕见的青铜器疑似为圆明园流失文物,最初估价在12万镑至20万英镑之间(约合人民币110万至18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拍卖之...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5/n1000205.html
2018-04-25 00:13:11
- 游离的抉择 ——对“大学美术”公共课的看法
- 相关描述: 艺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目的,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判断、审美趣味的提高; 而专业的美术教育主要培养美术创作人才与教师、及其美术研究者。这两者不同的趋向决定了他们培养与教育方式不同,以及如何与社会需求相对接。所谓“大学美术”课程,游离在这两者之上,再加设这一课程意义...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4/n997377.html
2018-04-24 14:29:24
- 特展为何会收费 博物馆回应:缓解限流压力
- 相关描述: 今年是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的第10年。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已有多家博物馆实现门票免费。不过,不少市民反映,“门”免费进了,一些展馆内的特展,仍需收费才能参观。
记者统计了北京25家博物馆门票情况,其中14家门票为免费...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3/n997097.html
2018-04-23 09:52:54
- 徐良高:两周考古的新思路、新发现与新突破
- 相关描述: 近两年,两周考古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系列具有突破性和填补空白价值的新发现,大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两周历史的新认识。
西周都城聚落考古进一步深化
近几年来,在聚落考古思路的指导下,利用多学科手段,考古学家对西周王朝的都城——丰镐、周原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初步建立起地...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3/n999448.html
2018-04-23 00:55:49
- 艺术家卜绍基珍藏力作《金石花鸟十二条屏》瞩目曝光
- 相关描述: 广东新闻对百诚艺术馆承办的《心迹自然·卜绍基大写意花鸟画展》暨“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报道 继上周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广州市政协书画院协办,中旗集团、百诚艺术馆承办的《心迹自然 · 卜绍基大写意花鸟画展》...
-
http://artist.artron.net/20180423/n1115089.html
2018-04-23 00:00:00
- 户彝身上的密码信息解读
- 相关描述:
彝,泛指古代青铜容器,铭文上或称尊、或称彝,或称鼎彝、尊彝。现在一般考古和金石学者多称古代礼乐铜器为彝器。本文所涉的这件户彝(见图)形制为方彝,在古书籍中未见有此名称,宋人以这类器型作方形而名之。户彝这种铜器属大型盛酒器,盛行于商末周初,西周中期衰落,春秋早期以后绝迹。发现...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2/n998683.html
2018-04-22 09:45:42
- 来自3000多岁的残垣断壁的考古震撼
- 相关描述:
▲庙台子商周遗址航拍图。
一段残存只有三四十厘米高的残垣断壁为何让考古专家感到壮观?
几只残破陶器底部的黑色颗粒为何让考古发掘者感到欣喜?
颜色发红的坚硬土墙究竟有什么样的经历?
泥土中大致呈直线排列的黑色圆点又是什么……
1月12日,贾汪庙台子商周遗...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2/n984466.html
2018-04-22 00:06:29
- 4月21日至24日,西泠拍卖台湾征集藏品
- 相关描述: 4月21日至24日,西泠拍卖将赴台湾为2018西泠春拍征集拍品。具体行程安排如下:
台北站 公开征集
时间:4月21-22日(周六、周日)9:30-17:30
地点:台北福华大饭店 4楼405室(台北市大安区仁爱路三段160号)
台中站 预约征集
时间...
-
http://news.artron.net/20180416/n996422.html
2018-04-16 23:09:19
- 【雅昌专稿】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西周青铜器“虎蓥”365万元落槌
- 相关描述: (雅昌艺术网讯)最新消息,英国当地时间4月11日上午10点,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青铜器“虎蓥(yíng)”在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举槌开拍,经过20多分钟竞价,最终41万英镑落槌,约合365万元人民币落槌,远远超出了最初20万英镑的最高估价!即使这件青铜器可能是盗抢文物,也没有清晰的传承。
...
-
http://news.artron.net/20180411/n995854.html
2018-04-11 16:16:27
- 走近舌尖上的青铜器 从西周饮食礼仪看“规矩”
- 相关描述: 西部网讯 (记者 鲁鹏飞 通讯员 闫星) 鼎、簋、甗、豆、盉、觚、爵,这些字你都认识么?这些字都源于古代“吃货”们的创造。与现在我们“锅、碗、瓢、勺”的简单叫法不同,古代的“吃货”们,对食器都有着细致的分类和命名,在博物馆,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不明觉厉”的字。
4月4日起,由宝鸡...
-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11/n995810.html
2018-04-11 10: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