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2958条信息
- 青年艺术家的“东方物语”
- 相关描述:
寤寐(真丝) 2015年 黄薇
少年(水墨绢本和亚克力) 2017年 杨凯
本报记者 李亦奕
如何使用艺术语言探寻与西方及全球的对话方式?如何将东方的传统文脉传承体现在艺术作品中?亚洲特殊的东方精神如何在当代语境中生长?2月24日,由中国美术馆自主策划并主...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11/n922820.html
2017-04-11 09:31:32
- 虞村的绘画
- 相关描述: 虞村的绘画与人的生存状态紧密相关,其风格富有个性与张力,并机巧融合了质朴、自然、表现、幽默的要素,既表现了人的形象本真,又再现了人的内心纠结,还呈现了能窥视到事物表征背后的玄机。这就是虞村绘画的意义所在!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410/n922629.html
2017-04-10 14:38:23
- 虚构的叙事——对中国当代油画新走势的分析
- 相关描述:
鲁虹
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沉寂后,中国当代油画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又兴起了一股新的浪潮(以下简称新绘画),并出现了一大批新人新作。其既与90年代初兴起的中国当代油画浪潮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更有着自身的特点,是十分值得人们关注的创作现象。从整体上看去,虽然新绘画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大好...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09/n922311.html
2017-04-09 23:03:04
- 线的雄辩
- 相关描述: 中国画的品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即线条笔道。笔线之高妙超逸,画之品位必然雅致而脱俗。而在当代中国画家中,杨晓阳对笔线一道深有心得,能独辟蹊径,独领风骚,以其个性化的笔墨将线的审美问题一一揭示,逐层透析,让我们看到或领会线的表现力及在当代发展的可能性。线的雄辩,在杨晓阳的绘画中再次得到证...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406/n921662.html
2017-04-06 10:13:00
- 吴琼:安格尔的视觉东方主义
- 相关描述: 安格尔(1780—1867)是法国继大卫之后最着名的古典主义画家,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法国画坛盛行的东方题材的追随者。如果说在德拉克洛瓦那里,东方题材和浪漫主义的联姻是因为它们在追求异国情调的视觉意志方面有所吻合,因而显得不是太过突兀,那么在安格尔这里,东方题材和古典主义的结合就是一种矛盾...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30/n920084.html
2017-03-30 17:06:34
- 阿海《中国当代艺术文献》2015提名艺术家
- 相关描述:
1963,出生于中国南京
1989,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沧浪,2016,纸本水墨,97x173cm
阿海的作品在表征上具有工笔画的细腻精致,但在情绪上又透露出写意画所独有的丰富意蕴,他巧妙地消解了传统中国画中写意与工笔的...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330/n919971.html
2017-03-30 11:39:14
- “学派与传承-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展前言二
- 相关描述: 江山代有才人出
时间很快,写生那会儿的十年,一晃而过。“再写生、共写意”的展览距今三年有余,“文脉传薪”巡回画展连续两届,中 国政协文史馆写意油画院的篇章翻过去了,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学派研究院的牌子又挂上了。基本上还是这般人,执着写意 中国,将油画落在本土文化的脉络上,不断地探...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70330/n919858.html
2017-03-30 08:45:26
- 安格尔的视觉东方主义
- 相关描述: 安格尔(1780-1867)是法国继大卫之后最著名的古典主义画家,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法国画坛盛行的东方题材的追随者。如果说在德拉克洛瓦那里,东方题材和浪漫主义的联姻是因为它们在追求异国情调的视觉意志方面有所吻合,因而显得不是太过突兀,那么在安格尔这里,东方题材和古典主义的结合就是一种矛盾...
-
http://news.artron.net/20170329/n919600.html
2017-03-29 13:46:07
- Modern Art Base入驻黄竹坑
- 相关描述: 3月23日,现代传播新开 Modern Art Base 携新展“居住的机器:非凡时代生活在艺术”开幕,有别于美术馆或商业画廊的展出形式,该艺术空间采取办公室画廊的形式,作为现代传播香港总部的收藏展。
展览策展人、《艺术界》编辑总监岳鸿飞(Robin Peckham)从集团创始人...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27/n919202.html
2017-03-27 21:18:39
- 蜂巢访谈 | 魏祥奇×宋朋:走向意识自觉
- 相关描述:
伪证与创生:宋朋个展
Perjury & Genesis:
Song Peng Solo Exhibition
艺术家 | Artist:宋朋 | Song Peng
策展人 | Curator:杨鉴 | Yang Jian
开幕时间 | Openin...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27/n918839.html
2017-03-27 09:40:57
- 【雅昌讲堂3583期】约翰·杰勒德:图像.实体(上)
- 相关描述: 主讲人介绍:
约翰·杰勒德/JohnGerrard:生于1974,都柏林,爱尔兰,现生活工作于爱尔兰都柏林和奥地利维也纳。近期展览包括:2015 :训练,达姆施塔特美术馆,德国;场,Thomas Dane画廊,伦敦;无限自由训练,慕尼黑当代艺术美术馆,德国。2014:“太阳能储...
-
http://video.artron.net/20170325/n910066.html
2017-03-25 08:42:59
- 三招教你辨别古玉真伪
- 相关描述: 古玉久埋在地下会出现种种变化,一些似沁非沁的玉色变化还必须依据现代的科技研究成果和考古发掘的详细资料来认识辨明。判断古玉真伪,可以从沁色、沁相、沁味三个方面综合鉴别。
沁味
出土的古玉,上手闻着,会有墓葬的气味,这种气味很难消失,比较一块高古玉埋藏地下几千年,可以说“味入玉...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24/n918418.html
2017-03-24 16:28:42
- 一路走来的愉悦体验——何工访谈
- 相关描述: 美展与擦身而过的感悟
詹宏静:你是第二届青年美展的参与者,你觉得第二届青年美展对你的艺术生涯有怎样的意义?
何工:说不上特别的意义,那时年轻人对外界好奇而又所知甚少,尝试着“现代”,其实多数参展作品只是触摸到一点所谓“形式感”的东西,我的也不例外。后来一度在国内艺术家口中经...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324/n918269.html
2017-03-24 10:24:42
- 体认日常的隐力
- 相关描述: “没有独立存在的图像,图像总是能在于与图像之间的对话。想象力可以成为批判的武器,因为它可以连接两个意想不到的事物去创造新的关系”(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Georges Didi-Huberman)
野火 98X97cm 纸本水墨 2017
日常是我们普遍面对又极易忽略的事物...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323/n918023.html
2017-03-23 11:06:04
- 保利香港春拍呈现一场中国与亚洲当代艺术的多元对话
- 相关描述: 刘野:现实的矛盾,情感的潜藏
刘野《诗人》1999 年作 油彩画布
169.5 x 199.8 cm 估价:HKD12,000,000 - 18,000,000
刘野独有的童趣语汇,不知不觉地就让观者融入《诗人》中的世界,回绕在个人自身和艺术家童年的回忆之间。19...
-
http://news.artron.net/20170321/n917452.html
2017-03-21 11:17:47
- 伸向废墟的天使翅膀 ——看段江华油画近作
- 相关描述: 段江华是一个需要研究的画家,段江华的作品是一种需要思考的艺术。从作于1993年的《王与后》开始,他的作品在那些使人心旷神怡,或玩世不恭的绘画之林中,突出地呈现出文化的沉重。那是与“明快”、“潇洒”、“飘逸”迥然异趣的境界。在近年以建筑“遗存”为主题的作品中,画家仿佛坠入难以苏醒的沉重噩...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316/n916269.html
2017-03-16 16:55:46
- 略论田野考古与文物保护的信息提取问题——以冶金考古为例
- 相关描述: 本文所谓“信息”系指考古物质资料本体承载的整个生命历程赋予的有形(物质) 和无形(技术、文化和精神等) 形态。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考古学的发展依赖于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和资料的积累,依赖于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探索,也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这些工作无一不是以系统提取和整合考古物...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16/n916142.html
2017-03-16 10:48:01
- 第三届今日文献展系列对谈第三场:思考与展望
- 相关描述: 本周六3月4日,新春文献展系列对谈将迎来压轴的一场。如果说第一场对谈解决的是对【混杂性和艺术新地带】的定义问题,第二场对谈是通过【介入与话语实践】在探索当代艺术创作的新方式及其可能性;那么在厘清了是什么(what),怎么做(how)之后,第三场对谈【思考与展望】将为大家剖析定义与方法论...
-
http://gallery.artron.net/20170301/n911815.html
2017-03-01 08:00:01
- 画院: 一支职业化的创作部队
- 相关描述: 四代艺术家的新面貌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展览国画组评审委员召集人)
对于此次展览,我们的要求是要近两年的新作,作品要有生活的积累,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对民族文化的自尊、自强、自信,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能够体现出创作是画家的中心任务,作品才是立身之本的理念...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227/n911519.html
2017-02-27 19:24:03
- 亚洲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以“物”为线索串联
- 相关描述: 2016年全国美术馆优秀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东方物语——亚洲青年艺术家邀请展”24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了17位亚洲青年艺术家的最新作品20余件绘画、装置、影像、雕塑作品。
策展人柳淳风将展览划分为“国眼”看世界、物尽其用、新都市与多媒介三个部分,“物”作为此次展览的方法论线...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227/n911396.html
2017-02-27 14: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