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8秒
所有结果4571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风流如斯王献之
相关描述: 新妇地黄汤帖 王献之 唐人摹本 25.3×24厘米   背景资料:   王献之(344-386),东晋著名书法家,字子敬。羲之第七子。曾官中书令,人称“王大令”。性格高迈不羁,少有盛名,风流冠时。   王献之工书法,自幼刻苦好学,后来精通行、草、隶、飞白等多种书体,尤以草书见长。...
扬州八怪,“怪”在哪里
相关描述:  由河北博物院、扬州博物馆等共同举办的“清孤不等闲——‘扬州八怪’书画展”日前在河北博物院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郑燮、金农、黄慎、汪士慎、李鱓、高翔、罗聘等人90余幅书画作品,展览将持续至5月21日。 郑燮《墨竹图轴》   郑燮之竹“瘦”、“简”,“瘦”指枝杆细,但细而不弱,挺拔劲...
魏晋遗风 致中极和 ——浅谈赵孟頫《俗尘帖》
相关描述:   致中峰和尚尺牍之《俗尘帖》赵孟頫   田二丽   《俗尘帖》,元代赵孟頫纸本墨迹,纵31.3厘米,横68厘米,属行草书,凡十九行,共187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俗尘帖》是赵孟頫致中峰和尚十一册书札之一,至于书写时间学术上有不同的意见,单国强在《赵孟頫信札系年初编》中认为,此书...
国画离不开书法? 这问题唐宋时期就解决了
相关描述:  书画同源论,说的是书与画的渊源相同,注重的是书与画相同的一面。为强调两者的不同之处,或对同源提出质疑,从唐代以来,书画界间或加以提醒和申述,用以强化各自的特征。   唐代张彦远一方面认为书画的渊源相同,一方面又认为书画发展的线索不同,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清代学者朱履贞认为书画混一的证据...
认真写字——孟昭俊书法研究初探
相关描述:  迄今为止,四十不惑的我有一个最大的遗憾,就是书法不好。有时候就会瞎想,假如当年国家高考将书法列入其中,或许我的人生会有所不同,至少生活会因为书法不错增加一些幸福感。当年董其昌因为书法不好落第,发奋图强,最终成了书画大家,得其烟云供养一生,真是令人羡慕!谁知道转眼之间,国家就下了文,要求...
蔡树农:皖派首推邓石如
相关描述:  近代以来,江浙书画篆刻界成就突出,有目共睹,其实,明清两朝有一个省份诞生过许多杰出书画篆刻家,甚至不仅是影响江浙,而且是影响全国书画篆刻界。这个省份就是比邻江浙的安徽。都说提起书画篆刻,江浙占了大半个江山,可是真的绕开了安徽,中国书画篆刻历史是不是马上变得黯然失色?书法是这样,绘画是这...
【雅昌快讯】成都八益2017春拍即将举槌 藏家“捡漏”好时机
相关描述: 成都八益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导言:2017年4月22日,成都八益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即将在成都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钻石3厅举槌开拍,此次拍卖会共设两大专场,“中国书画精品专场”和“瓷器工艺品、佛像、唐卡专场”,拍品共计358件。 藏家在2017八益拍卖预展现场  ...
王敬恒——灵感的源泉
相关描述: 王敬恒 从形而上到形而下   王敬恒,又名王易,字季之。1927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师从吴昌硕、任百年等。后山水,师沈石田、黄公望、石涛等。并深入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认真研究黄宾虹笔法墨法。1974年识陈子庄,并受陈子庄激励,以“画贵有自己”而不辍探索。1988年在四川省美术展览馆...
【雅昌快讯】赵浩如80寿诞书法巡展在昆明启幕
相关描述:  2017年4月17日,赵浩如80寿诞书法巡展新闻发布会暨昆明展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发布会现场   赵浩如,1938年4月23日生于昆明,为云南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学者。著有《诗经选译》、《楚辞释注》、《古诗中的云南》、《昆明揽胜》、《赵浩如行草书》、《历代楹联选》、《云南名联...
书法界“去唐楷化”的倾向现象亟须关注
相关描述: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局部)   常听喜欢书法的朋友说,当下楷书最不吃香,尤其唐楷更是如此,在书法展览中最难获奖。的确,目前的楷书领域,书写者在艺术构思、章法布局,甚至在用纸格式上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期获得最佳艺术效果,但是真正能体现楷书自身风骨的却不多。雄浑圆劲的颜体,刚健精美的柳体...
【艺术人物】潘公凯:传统笔墨与当代错构如何“会通”?
相关描述:  由冬至春,潘公凯的三个展览先后开幕,从中华艺术宫的“笔墨·求索”,到龙美术馆的“坐忘之舟”,再到苏州博物馆的“会通之界”。一边是对笔墨的重新认识,另一边是利用“错构”创作的当代装置,东西方艺术语言和精神谱系的两端,在苏州博物馆实现了“会通”。这三个不同角度的展览,恰恰实现了潘公凯当年提...
林阳谈:书法审美 当随时代
相关描述:   林阳,1958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文史馆馆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北京民进书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知伪不是为了造假 请还收藏一片净土
相关描述:  时下,几乎国内所有的电视收藏类节目,都向公众普及正面的收藏知识,而对于藏品的作伪、识假方法却稀有涉猎,致使国内收藏界普遍盛行“讲真不谈假”的习惯和做法。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认识误区,更是一种业界误导。   毋庸置疑,向大众普及收藏知识,自然离不开正面的灌输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收藏事...
书法界“去唐楷化”倾向亟须关注
相关描述: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局部)   常听喜欢书法的朋友说,当下楷书最不吃香,尤其唐楷更是如此,在书法展览中最难获奖。的确,目前的楷书领域,书写者在艺术构思、章法布局,甚至在用纸格式上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期获得最佳艺术效果,但是真正能体现楷书自身风骨的却不多。雄浑圆劲的颜体,刚健精美的...
国画离不开书法? 这问题唐宋时期就解决
相关描述:  书画同源论,说的是书与画的渊源相同,注重的是书与画相同的一面。为强调两者的不同之处,或对同源提出质疑,从唐代以来,书画界间或加以提醒和申述,用以强化各自的特征。   唐代张彦远一方面认为书画的渊源相同,一方面又认为书画发展的线索不同,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清代学者朱履贞认为书画混一的证据...
收藏:知悉“伪术”又何妨
相关描述:     时下,几乎国内所有的电视收藏类节目,都向公众普及正面的收藏知识,而对于藏品的作伪、识假方法却稀有涉猎,致使国内收藏界普遍盛行“讲真不谈假”的习惯和做法。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认识误区,更是一种业界误导。   毋庸置疑,向大众普及收藏知识,自然离不开正面的灌输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促...
嘉德2017年春拍:明朝那些重臣和他们的书法
相关描述: 李东阳   李东阳是明代中期数朝重臣,十八岁即中进士,曾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官有清名直声,反对宦官刘瑾篡权,人称贤相。他擅诗文,幼年即有神童之目,以博学多能领袖文坛数十年。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书法。他四岁就能写径尺大字,此后他对书法的爱好与研究可称与日俱增。他精篆、隶,...
知悉“伪术”又何妨
相关描述:  时下,几乎国内所有的电视收藏类节目,都向公众普及正面的收藏知识,而对于藏品的作伪、识假方法却稀有涉猎,致使国内收藏界普遍盛行“讲真不谈假”的习惯和做法。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认识误区,更是一种业界误导。   毋庸置疑,向大众普及收藏知识,自然离不开正面的灌输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收藏事...
书画同源 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盛行
相关描述:  书画同源论,说的是书与画的渊源相同,注重的是书与画相同的一面。为强调两者的不同之处,或对同源提出质疑,从唐代以来,书画界间或加以提醒和申述,用以强化各自的特征。   唐代张彦远一方面认为书画的渊源相同,一方面又认为书画发展的线索不同,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清代学者朱履贞认为书画混一的证据...
国画研究 | 苏轼论画的“学”与“不学”
相关描述:  一般来说,不管是哪门技艺,非刻苦学习而不能得。绘画作为一种技艺——当然,它不仅仅限于技艺,还蕴含着画家太多的思想和情感——自然也要刻苦学习后才能有所成就。若想要光照后学,那所要付出的就更多了。但是,苏轼却在他的画论中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画不必学。苏轼究竟有多大本领,竟敢说出如此...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