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5秒
所有结果175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雅昌专稿】如何从一座博物馆看一座城?
相关描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都考古便不断给人带来惊喜,不仅揭开历史谜团,给文献传说找到文物佐证,还将成都的城市文明史向前推进2000余年。据统计,在成都市内大小博物馆超100家,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强大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09年,成都博物馆新馆(以下简称成博)在天府广场奠基,2016年...
【雅昌快讯】成都博物馆以“巧手夺天工”呈现传统工艺的现代新生
相关描述:展览现场【直播回看】“巧手夺天工——传统工艺的现代新生”策展人导览2019年9月27日,成都博物馆秋季新展“巧手夺天工——传统工艺的现代新生”展览在三层临展厅开幕。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10月开启,“巧手夺天工”即是本次非遗节的专题联展之一。展览汇集了16位非遗传承人、10...
【雅昌专稿】魏学峰:以书法解读石刻 用当代身份回应传统
相关描述:杜甫草堂他以左手执笔,其书古拙雄放、深秀典雅,是当代文人书风的杰出代表。百岁老书画家孙其峰先生称其“自出手眼”,书法篆刻大家韩天衡先生赞其“与南阜(高凤翰)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就是美术史、美术考古学家、书法家,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前副院长魏学峰。7月12日,“魏学峰的艺术”在成都杜甫草堂...
书画手卷包首锦:包裹书画的织品
相关描述:手卷卷起来包裹在外面的部分,卷好后能包住画轴之首,故叫“包首”,能起到保护卷轴、使其免受污损的作用。包首同时也被称为“护首”“引首”“包头”等,在后世的文献中还有“褾”“玉池”等称谓。后来诸多书写者及整理者在包首纸背面标注内文题目、卷帙号等,这些标记也成为包首的一部分。手卷在不同历史时期,...
老官山汉墓出土织机模型 见证四川在丝绸之路重要地位
相关描述:在刚刚结束的《国家宝藏》第二季中,新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五星出东方”汉晋锦护膊,以及中国丝绸博物馆耗时3年复制出的织锦纹样,以华美的图案和精湛的织造工艺惊艳了观众。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现场介绍,2012年底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模型,是复制出“五星出东方”纹样织锦的关键。赵丰所言的织机...
新年第一讲:馆长视角解读金沙太阳节
相关描述:新春伊始,市内各大博物馆精彩纷呈的活动让观众在饱览新春传统民俗的同时,还体验了一把历史与文化的穿越之旅。特别是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玛雅文明与古蜀文明的碰撞,园林花艺和璀璨灯组的交织,还有丰富的主题演艺活动,可谓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而这些主题展示背后其实“大有学问”。在今天的“馆长讲解日”活动...
精彩纷呈:国丝馆发布2019年计划
相关描述:日前,中国丝绸博物馆发布2019年整年展览及社教活动计划。3月29日-6月9日,“一衣带水:韩国传统服饰与织物展”,将展示韩国传统服饰及近期研究复原的已失传的织金、罗、纹缎、纹绫等复原织物并介绍现代机器织造生产的各类韩国服装面料。6月22日,在“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五周年纪念日将带来丝路主题...
东汉制盐画像砖登陆央视《国家宝藏》古人2000多年前或已用天然气煮盐
相关描述:东汉制盐画像砖川报观察记者 吴晓铃12月30日,央视《国家宝藏》第二季即将迎来四川博物院的3件国宝。从川博32万余件馆藏文物中精挑细选的3件精品,分别是东汉制盐画像砖,蜀石经残片以及格萨尔唐卡。记者了解到,川博馆藏的汉代画像砖有196件之多,而《国家宝藏》独独选中这件制盐画像砖,皆因这块略...
巨大苏绣《孔子》现身南京1865
相关描述:12月6日下午,由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江苏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美美与共 织绣再出发”艺术展在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E11栋举行,中国“四大绣”(苏绣、蜀绣、粤秀、湘绣)“三大锦”(云锦、蜀锦、宋锦)行业大咖汇聚现场,一时高朋满座,气氛热闹非凡。入门处,由中国顶级刺绣艺术家朱寿珍...
“非遗与创新”“传统与现代”交织 四川工艺设计大展来了
相关描述:​陈列于绿荫曲径中的陶器瓷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皮影在屏幕之上活色生香,身着羌族千年传统服饰的娃娃却是现代科技的芯片人偶。一场关于四川传统工艺的展览,一场现场设计融合传统元素的创意大赏11月23日在四川省科技馆开展。“巴蜀工坊”四川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展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一件铜壶上刻画200多个人物 这就是战国版“清明上河图”
相关描述: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上,画家张择端在5米多的长卷中刻画了5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汴京的城市风貌,这幅作品也被誉为国宝级画作。在四川博物院,有一件青铜器被称为战国版的“清明上河图”,它就是四川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的水陆攻战纹铜壶。在这件只有40厘米高的铜壶壶身上,竟然刻画了200多个不同...
陈岸瑛:借力高校 将传统工艺带入现实生活
相关描述:​陈岸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当前,我国提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旨在选取并重点支持一批具备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推动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案例,带动全国范围内传统工艺的发展和振兴。这不仅是推动经...
中国当代织锦、刺绣艺术展现“锦绣前程”
相关描述:张大千的山水、郑板桥的竹、《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众多以织锦、刺绣方式创新呈现的经典名作和经典形象日前集中亮相北京中华世纪坛。作为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要项目,这场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中国手艺网主办的“锦绣前程”——中国当代织锦、刺绣艺术展跨中秋节、国庆节假期,向观众集中展示了中...
“锦绣前程”——中国当代织锦、刺绣艺术展开幕
相关描述:中国的织锦、刺绣文化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们既实用又美观,凝聚着智慧,洋溢着才思,饱含着情感,展现着技艺,享有崇高的世界性声誉。为了全面推进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深入贯彻振兴传统工艺计划,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
“锦绣前程”展现织锦刺绣当代魅力
相关描述:  9月25日,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中国手艺网主办的“锦绣前程”——中国当代织锦、刺绣艺术展在北京开展。   展览邀请到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设计师和艺术家参展,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振兴织绣工艺。作为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要项目,本次展览所...
金沙遗址入馆人数创新高 多种玩法助力国庆博物馆热
相关描述: 图片均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国庆黄金周里,到博物馆过个清爽文艺的小长假,成为愈来愈多市民的出行选择。日前从金沙遗址博物馆获悉,10月3日,该馆的入馆人数超过2万人,相当于去年同期人数的2倍,创下历年来除金沙太阳节外单日入馆人数之最。丰富的活动和逛展新体验,正在让更多市民走进金沙。...
成都老官山汉墓发掘出织机,力证蜀锦的真实存在和锦官城称号的来历
相关描述: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从杜甫脍炙人口的诗篇中,似乎能窥得,千年前,一场春雨下的成都城是怎样一番生机盎然的景象,也能体会到杜甫当时面对这春夜雨景时闲适欢喜的心境。   成都,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杜甫诗中的锦官城。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四川古称“蜀国”、“蚕丛之国”,...
成都考古界福将谢涛,与成都地下4500年的“一期一会”
相关描述:   一城一事,一期一会。   成都,几米深的地层内,埋藏着4500载岁月的更替。2000万人在这4500年的土层上居住、生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在他们每天脚踩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但是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几乎是天天跟这些土层打交道,他们研究这些土层中曾经发生过的变迁,从...
让蜀锦老手艺转“危”为机
相关描述:  “以前一台机器两个人每天只能织20厘米,现在技术升级后也才织1米多,所以蜀锦这么珍贵。”在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胡光俊站在按1∶1比例仿制的明清时期蜀锦小花楼木织机旁如是说。   蜀锦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因其独特的工艺而盛名不衰。年近古稀的胡光俊跟蜀锦打...
蜀绣最高境界:异色 异形 双面
相关描述:  蜀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手工丝线绣,是巴蜀文化中的瑰宝。在中国四大名绣中,蜀绣经历数千年悠久历史,拥有132种针法,独具80余道衣锦线。2006年,“蜀绣”和“蜀锦织造技艺”一起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四大名绣和四大名锦8种非遗中,成都同时拥有2种,这反映出成都地区织绣技艺...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