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5秒
所有结果5696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从“笔墨第一” 想到文物艺术品的“协调性”
相关描述:     中国书画承载着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与智慧,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与流派。书画鉴赏需具备足够的历史文化知识和鉴赏辨析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多上手实践,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方能练就火眼金睛。近读徐小虎所著《画语录》一书,在文字的浩瀚海洋中聆听中国书画传统鉴赏巨擘王季迁...
价值6272万!画坛有史最贵一只鸟
相关描述: 《孤禽图》,清代,八大山人,纸本水墨,纵103.5厘米,横44厘米,价值6272万人民币,私人收藏。   《孤禽图》,水墨纸本立轴,103.5×44公分,钤印:八大山人、涉笔、普字堂。题字“贤昭阳涉事”,落款“八大山人”。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
京城三场“迎春小拍”的结果预示哪些“风向”
相关描述:  每年北京三四月间的“迎春拍卖”总会被业内人士视为这一年市场动向的“风向标”。近日,中国嘉德第48期“四季拍卖”、北京匡时“迎春拍卖”与北京荣宝第81期“迎春拍卖会”刚刚落下帷幕。   嘉德本场“四季拍卖”总成交额达到了1.94亿元,同比2016年春第45期“四季拍卖”1.253亿元的...
国画离不开书法? 这问题唐宋时期就解决
相关描述:  书画同源论,说的是书与画的渊源相同,注重的是书与画相同的一面。为强调两者的不同之处,或对同源提出质疑,从唐代以来,书画界间或加以提醒和申述,用以强化各自的特征。   唐代张彦远一方面认为书画的渊源相同,一方面又认为书画发展的线索不同,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清代学者朱履贞认为书画混一的证据...
从“笔墨第一”想到文物艺术品的“协调性”
相关描述:  中国书画承载着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与智慧,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与流派。书画鉴赏需具备足够的历史文化知识和鉴赏辨析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多上手实践,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方能练就火眼金睛。近读徐小虎所著《画语录》一书,在文字的浩瀚海洋中聆听中国书画传统鉴赏巨擘王季迁讲述古代...
《落日之辉·清代的书画篆刻艺术》前言
相关描述:  历时268年的清代,中国社会由封建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其书画篆刻史的发展,在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朝野并进、流派纷呈、中外交流的局面。   首先,书法出现了与元明以来馆阁体儒雅规整面目相异趣的豪放新风,无论是入仕新政的官僚如王铎,还是寄迹江湖的明遗民如傅山,皆在书风中...
郑重:百里溪畔 歇脚为安——一本“终极式”的《谢稚柳传》
相关描述:  我还是在满头青丝的时候,常听谢稚柳先生用杜甫“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的诗句,来表述自己的心情;再后来又读到他的词“无尽流光,总是抛人老”“头上霜丝梳更少”;对他如此的暮年感怀,当时总感到无法体味。而如今我也是白发如雪,比起谢先生当年吟诗填词时,两鬓更多星星,深感那些古诗妙词仿...
书画同源 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盛行
相关描述:  书画同源论,说的是书与画的渊源相同,注重的是书与画相同的一面。为强调两者的不同之处,或对同源提出质疑,从唐代以来,书画界间或加以提醒和申述,用以强化各自的特征。   唐代张彦远一方面认为书画的渊源相同,一方面又认为书画发展的线索不同,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清代学者朱履贞认为书画混一的证据...
董其昌《仿大痴山水》附陈继儒诗题现身嘉德春拍
相关描述:  苍岩曲曲水斜斜,   茆屋高低浅带沙。   车马城中尘似海,   多应不到野人家。    董其昌《仿大痴山水》 设色金笺 手卷 30×118.5 cm   钤印:太史氏、董其昌印、画禅室   题识:辛丑春日虎丘山居,仿摹大痴笔意。   后纸:   1.陈继儒(1558...
紫砂文化产业呈几何级数般增长
相关描述: 顾景舟三足提梁壶,成交价517.5万元 清早期时大彬款巨壶,成交价34.5万元 清早期龚心钊旧藏陈鸣远制拼砂梅桩壶,成交价358.4万元   江苏宜兴紫砂壶从明代朱元璋提倡喝散茶后诞生,起初仅作为泡茶的工具,直到明代中后期才开始进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从董其昌、陈继儒等文人...
民间的启示 文化的感召
相关描述:  一   杰出艺术家与某一语言样式的邂逅,往往会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及其观念体系。艺术史上一个重要事例即是毕加索在1905年与非洲雕刻的邂逅,驱动了在那之后立体派的出现以及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   中国画家杨晓阳先生3岁时被误诊重病,在其养病期间,接触到民间剪纸并自学剪纸。这是他与...
大象无形:评杨晓阳的“大写意”
相关描述:  创新是艺术最可贵的品质,杨晓阳的“大写意”理论与实践是朝此方向的尝试。   在中国艺术的脉络中,“写意”一词随时代与语境而变,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些含义的共通之处,即在于对形似的超越。   实际上,不独中国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中极少有哪种文化、哪个时代的艺术仅仅以外观的逼肖作为终极目标...
紫砂收藏:从透支文化积累到市场回归理性
相关描述:  顾景舟三足提梁壶,成交价517.5万元    清早期时大彬款巨壶,成交价34.5万元    清早期龚心钊旧藏陈鸣远制拼砂梅桩壶,成交价358.4万元   江苏宜兴紫砂壶从明代朱元璋提倡喝散茶后诞生,起初仅作为泡茶的工具,直到明代中后期才开始进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从董其昌、陈...
上博更新书画珍宝迎客
相关描述:  出于对古代书画保护的考虑,上海博物馆历代书法馆和绘画馆通常对陈列展出的书画半年更换一次,每次更换后都有一定数量的新面孔出现。3月18日,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完成了换展,重新对外开放。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上博常设展览中首次展出或久未展出的精品。比如传世唯一接近虞世...
天津博物馆推出“清代前期绘画特展”
相关描述:   由天津博物馆策划的“清代前期绘画特展”4月1日起在天津博物馆正式展出,130余件精品佳作与广大观众见面。   清代前期的中国绘画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画坛众多绘画风格并存,名家荟萃,流派纷呈,各具特色。其中,一部分画家透过晚明董其昌追踪宋元画风,探究笔墨趣味的表现,绘画日趋抽象化...
厚积薄发 造境畅神——-读王作均博士近作
相关描述:  人生在世所读之书大致可归为三种,一是谋生之书,二是养生之书,而画山水可养生,故山水画家将二者合在一起读,殊为幸福。第三种是无字之书,即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生处处皆学问”,这些社会阅历也正是山水画家迈向进步的阶梯。王作均将这三种书都读得很好。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浙江美院“新学...
【雅昌讲堂3598期】萧平:傅抱石的山水画创作风格
相关描述:  主讲人介绍:   萧平(著名书画家、鉴赏家):别署平之、戈父。室名爱莲居。1942年生于四川重庆,祖藉江苏扬州。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十九年,1981年调江苏省国画院。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收藏于一身。五十余年的创作、研究与实践,在诸多方面均有...
刘钢:王冬龄的乱书
相关描述:  书法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最初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历经十多个朝代,先后演变出篆、隶、草、楷、行等五大类书体。回溯三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历程,每个朝代的书法各具特色。虽然不同书体各有其“章法”,并且各个时期的书法趣味截然不同,但历代书法家都遵守着一种千年不变的铁律,即行列之间留有间隔,同时作...
郑工:油画写意——风格、形态或精神
相关描述:  有人说:“写意不是风格,而是一种形态。”有人说:“写意不是形态,而是一种精神。”其实,人说写意各有所指,各有道理,尤其在中国油画这一问题上,说到写意,总有一个上下文关系,在特定的语境里,你会明白其所蕴含的意义。若将“写意”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提出,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其意义的共通性,如何为...
晚明名家倪元璐及其《淇园清趣图》
相关描述: 倪元璐 淇园清趣图 倪瓒 幽涧寒松图(局部)   晚明时代的书画名家,除王铎外大多数传世作品较少。特别是有气节者则更少,如黄道周、倪元璐、史可法、杨文骢等,值得研究。这里就倪元璐及其《淇园清趣图》,作一小考。倪元璐(1593-1644),明万历二十年生,崇祯十七年卒。字汝玉,号...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