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秒
所有结果91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49期“历博讲坛”特邀刘斌、朱雪菲讲述史前多元文明
相关描述:11月23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的大型公益文化讲座“历博讲坛”第49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讲。讲坛邀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朱雪菲分别做题为《寻找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若即若离、相生相克——半坡与庙底沟彩陶背后的隐喻》的讲座,其中彩陶主题讲座是彩陶特展系列讲座的一部分。讲座...
近百位瓶窑镇党代表走进良渚遗址 讲好良渚故事 传承良渚文明
相关描述:11月2日下午,近百位瓶窑镇区、镇两级党代表走进良渚遗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以《守护良渚遗址,传承中华文脉》为题,为来自瓶窑的党代表们作了一场关于良渚文化的专题讲座。陈寿田从良渚遗址概况、保护管理历程、大遗址保护经验等方面介绍了良渚文化和良渚古城遗址突出普遍...
48小时艺术现场,2018大屋顶•仲夏夜之梦沉醉杭城
相关描述:   这个周末,一年一度的大屋顶仲夏夜之梦,在杭城内外如约而至。持续48小时的艺术现场,实验戏剧、影像艺术、展览、公共表演、昆曲唱段、音乐现场、创作者分享及匠心产品精彩纷呈,二十余场文艺内容在城市客厅、在书店、在图书馆、在美术馆甚至在良渚文明起源地逐一上演,先锋艺术和传统国粹在这...
方敏 王月 :良渚古城“圈粉”世界考古界
相关描述:  不久前,上海举办了一场考古界的“奥斯卡”盛会——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论坛主题是“水与古代文明”,而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正是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在论坛期间受到广泛关注。   30余位考古界大咖专程从上海赶赴杭州,实地考察了良渚古城以及外围水坝。此次考...
长兴发现吴越地区最早的土墩墓
相关描述: (上图:豆 下图:尊)   两件长兴出土的贵族硬陶礼器   豆 古人用它来盛各种食物。这个豆,虽说无一条花纹,但陶质细腻,表面光滑,已不是平民之物,而是贵族礼器,它与鼎、壶配套使用,就是商周礼器的基本组合。   尊 商周祭祀时要用到它,盛放猪头、羊头等。看到它身上爬的5只动物了么...
210件四川瑰宝亮相国博 揭开古蜀神秘面纱
相关描述:     商戴箍笄发 青铜人头像   商青铜鸟首   商代有领玉璧   晚商至西周海贝形玉佩   晚商至西周玉牙璧一组   晚商至西周蛙形金箔饰   7月1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览...
考古学家方向明的“千百年眼” 带你领略行云般的远古线条
相关描述:  浙江考古线绘第一人方向明带着他的新书《良渚玉器线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图文并茂的分享《行云——良渚古玉的线条之美》。   考古学家的“千百年眼”   带你认识良渚文明      线绘,是考古学肇始以来就有的传统。古人对文物的记载不少,但仅有美丽的词藻终究不能获得器物的真正印象,于...
孙瀚龙:科潘考古行记(三)——科潘城邦与良渚王国
相关描述:  科潘,一处深藏于热带雨林中的玛雅城邦,1839年斯蒂芬斯的游记记录了它的存在;   良渚,一处掩埋在江南水乡里的古代王国,1936年施昕更的发掘揭开了她的面纱。   这或许是历史的巧合,发现它们的都是对历史、古物充满好奇、敢于探索的“爱好者”,尽管他们都具备某种身份上的便利可以接触...
罕见众多古蜀遗珍集中展览 210件古蜀宝藏亮相国博
相关描述:  纵目青铜面像 “邵之飤鼎”铭青铜鼎 戴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 双鞘青铜剑 青铜眼形器 太阳轮形青铜器 “古蜀华章”展厅。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览今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   5大章节清晰描绘古蜀文明发展脉络   序章...
浙江良渚博物院重开馆 文物扩充近一倍
相关描述:   开馆仪式。   阔别10个月,闭馆改造的浙江良渚博物院于6月25日在浙江杭州揭开神秘面纱。据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李新芳介绍,改陈后的良渚博物院共展出文物600余件(组),比原展扩充近一倍。此中,钟家港的良渚先民头盖骨、鱼钩、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吃剩的动物骨头、果核等都是首次展出。...
良渚古城在中国城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关描述:  良渚古城遗址是整个良渚文化的核心,是良渚文明的都城,它与良渚玉器等一同构成良渚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地区,处于一处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C形盆地北部。古城南北分别峙立着大遮山和大雄山两座天目山余脉,西部散布着一系列低矮山丘,这三处山体均距古城约2公里,向东...
屈婷:环境考古学家“还原”华东史前大风暴
相关描述:  约4580年前,一场史前大风暴几乎摧毁这个种植水稻的海边小聚落。其后约120年间,长江口-杭州湾的相对海平面上升了近1米。   在浙江宁波镇海九龙湖镇的鱼山遗址,环境考古学家利用地层学研究和测年技术推断:约4580年前,一场史前大风暴几乎摧毁这个种植水稻的海边小聚落。其后约120年间...
良渚文明是中国区域文明时期的重要代表
相关描述:  根据我国的历史文献,我们一般将夏作为王朝的开始。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开始的年代被暂定为公元前2070年。但由于处于晚商阶段的殷墟才发现大量青铜器以及铭刻有文字的甲骨等遗物,以致国际学术界一般都认为中华文明仅始于殷商时期。   国际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存在着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将...
200余件良渚玉器亮相重庆 助良渚文化传播
相关描述: 图为良渚文化镂空神人纹玉冠状器。 “截至目前,我们已在浙江良渚文化遗址核心区发现了300多个遗址点,发掘和研究工作仍在深入进行。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西南地区的市民更加切身感受良渚文化的魅力。”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晔27日在重庆如是说。 图为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 ...
代表委员关注良渚申遗:保护良渚遗址 传承历史文脉
相关描述:  “一千年前的文明看北京,两千年前的文明看西安,五千年前的文明就要看杭州良渚了。”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告诉记者。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她的目光停留在报告中的这一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18年1月26日,中国正式推荐“良渚古...
浙博“寻宝”登上新闻联播开启文化度假最IN风
相关描述:   2月21日,浙江省博物馆开展的“寻找国家宝藏解读文化密码”免费寻宝活动荣幸的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随着《国家宝藏》的热播,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三件“国宝”迅速走入大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大朋友小朋友走进浙博,渴望一睹国宝的风采。浙博武林馆区为此精心策划了老少皆宜的博物馆教育活动...
良渚文化“活”了
相关描述: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古文明,因1936年在浙江杭州余杭区良渚镇首次发现而得名。80余年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良渚文化时期有先进的稻作农业与手工业、统一的信俗、宏大的宫殿与古城遗迹,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水利系统。良渚古城遗址是整个良渚社会的权力中心,是良渚...
多样态走近百姓—— 良渚文化“活”了
相关描述: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瞰图   本报记者  连晓芳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古文明,因1936年在浙江杭州余杭区良渚镇首次发现而得名。80余年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良渚文化时期有先进的稻作农业与手工业、统一的信俗、宏大的宫殿与古城遗迹,以及世界上...
让更多的人,读懂良渚、参与申遗,那么申遗的价值,就将远不止于“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头衔本身
相关描述:  1月26日,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正式启程,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良渚古城遗址由此迈出了申遗路上最关键的一步。   良渚遗址最早发现于1936年。2007年,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良渚古城的发现和确...
王珏:将遗址价值传递给更多人
相关描述:  从上世纪30年代算起,浙江良渚遗址发掘已历经80多年。随着良渚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良渚遗址的保护也从对墓葬的认识扩展到对遗址整体价值的认识,从对器物的认识扩展到对史前文明社会价值的认识。良渚遗址考古的意义,更在于将遗址保护与当地人生活相融合,将遗址价值传递给更多人。   类型丰...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