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9秒
所有结果7264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孝感抢救性发掘两座北宋古墓 发现执壶等文物8件
相关描述:   近日,孝感市孝南区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在城区长征南路抢救性发掘两座古墓。据初步判断,此为北宋初年夫妻异穴砖室合葬墓。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孝感城区长征南路,只见路边一块空地上正在进行考古发掘。路口竖着一块文物保护标志石碑,碑文显示,此处于2011年12月被列为孝南区文物...
路县故城旁发现338座汉至明清墓葬 出土文物300余件
相关描述:     近日,通州区潞城镇棚改工程中发现的汉代马蹄形窑址,烧制完成的青砖整齐排列在窑床上。 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通州区考古又有新发现。昨日,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断深入,在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中,考古人员最近发现多座汉代至明清墓葬,其中,一座汉代...
大榭遗址为何能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
相关描述: 大榭遗址二期土台Ⅰ制盐区遗迹平面航拍图   早在2008年6月,我国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大榭开发区下厂村的“范家墩”地块,就被确定为史前遗址,并定名为“东岳宫遗址”。   2015年9月,为了配合大榭开发区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中心的雷少博士带领考古队员来到这里,进行...
从“高冷”走向大众,考古正在褪去昔日神秘面纱
相关描述:  对于公众来说,考古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而近年来被大家逐渐熟知的“公众考古”也正在发生变化。记者观察到,“公众考古”正从向社会推广、普及考古理念,转变为公众参与到考古工作之中。   10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发布会上,相关专家提及,本次评选除了以历史科学...
西藏阿里考古发掘迄今境内最早墓葬
相关描述: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格布赛鲁遗址远景(资料照片)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考古队在对札达县象泉河支流桑达河谷台地格布赛鲁遗址、象泉河中游相关遗址开展考古发掘与调查时,发现迄今所知西藏境内最早墓葬。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考古专家夏格旺堆9日在年度业务工...
北京通州发现338座汉代至明清墓葬
相关描述:  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考古有了新发现。北京市文物局透露,该区域新探明汉代至明清墓葬338座,其中一座汉代马蹄形窑址内发现大量烧制完成且摆放整齐的青砖,直观地展现了汉代砖窑的形制、烧制手法及烧砖用途。   338座墓葬跨越汉代至明清   通州潞城镇棚户区改造土地开发项目D区D...
南北朝青玉朱雀纹玉佩
相关描述: 青玉朱雀纹玉佩,南北朝,长9.6cm,宽3.9cm,厚0.3cm.清宫旧藏   佩青玉制,片状,形似云头,边缘凸凹。其表面平滑光亮,琢细阴线花纹,一面为朱雀,长翎,口衔圆珠,三岐尾,展翅而立,身旁有带状及十字状云朵。另一面为3团火焰纹,火焰间以长带相连。玉佩上端正中有一半月形系孔。 ...
东西方古都文化在洛阳交流互鉴——世界古都论坛侧记
相关描述:  4月21日,世界古都论坛在洛阳圆满落幕。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古老的文明,崭新的故事”主题深入探讨,满怀对中国古都文化保护、传承的期待,为洛阳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保护、传承洛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也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古都文化...
南京将建通济门遗址公园 城墙博物馆明年底建成
相关描述:  600多岁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现存地面建筑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墙,也是南京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 日前,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南京城墙保护利用和申遗工作的实施意见》,以 2020 年争取将南京城墙列入国家正式申遗项目为节点,加强明城墙保护,打造世界级城市文化...
来自3000多岁的残垣断壁的考古震撼
相关描述:   ▲庙台子商周遗址航拍图。   一段残存只有三四十厘米高的残垣断壁为何让考古专家感到壮观?   几只残破陶器底部的黑色颗粒为何让考古发掘者感到欣喜?   颜色发红的坚硬土墙究竟有什么样的经历?   泥土中大致呈直线排列的黑色圆点又是什么……   1月12日,贾汪庙台子商周遗...
马蹄形砖窑紧邻墓葬 解密汉代青砖烧制
相关描述:   ▲唐代墓室局部出土器物   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考古有了新发现。北京市文物局透露,该区域新探明汉代至明清墓葬338座,其中一座汉代马蹄形窑址内发现大量烧制完成且摆放整齐的青砖,直观地展现了汉代砖窑的形制、烧制手法及烧砖用途。   ▲汉代窑址全景   338座墓葬跨越...
东西方古都文化在洛阳交流互鉴
相关描述:  4月21日,世界古都论坛在洛阳圆满落幕。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古老的文明,崭新的故事”主题深入探讨,满怀对中国古都文化保护、传承的期待,为洛阳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保护、传承洛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也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古都文化...
孝感抢救性发掘两座北宋古墓
相关描述:   近日,孝感市孝南区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在城区长征南路抢救性发掘两座古墓。据初步判断,此为北宋初年夫妻异穴砖室合葬墓。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孝感城区长征南路,只见路边一块空地上正在进行考古发掘。路口竖着一块文物保护标志石碑,碑文显示,此处于2011年12月被列为孝南区文物保护...
考古人员首次发掘出木制双连耳杯
相关描述:  记者12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获悉,在对青白江双元村墓地154号墓葬出土遗物进行清理和修复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木制双连耳杯。根据已经公布的考古发掘资料,该器型的发现在中国尚属首次,十分珍贵。   “耳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一种很常见的器物,在蜀地出土说明当...
阿里考古发掘迄今西藏境内最早墓葬
相关描述: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格布赛鲁遗址远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考古队在对札达县象泉河支流桑达河谷台地格布赛鲁遗址、象泉河中游相关遗址开展考古发掘与调查时,发现迄今所知西藏境内最早墓葬。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考古专家夏格旺堆9...
在汉画中体会汉代民生
相关描述:   两千多年前的两汉时期,在人们心中似乎显得太久远了。在我们读过的历史书上,说到两汉时期,更多的是一些政权更迭、征战匈奴之类的远古“故事”,好像跟今天的我们已经没什么关系。然而一场展览,能大大丰富我们对汉代的认知,更能让汉代的人,我们的祖先,在我们脑海里活泼生动起来,两千年传承下来的种...
考古逐渐走向大众 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相关描述:  对于公众来说,考古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而近年来被大家逐渐熟知的“公众考古”也正在发生变化。记者观察到,“公众考古”正从向社会推广、普及考古理念,转变为公众参与到考古工作之中。   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发掘区场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0日,“2017年度...
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发掘保存最完整的最早宫室建筑
相关描述:  为深入揭示“华夏第一都”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宫室营建制度,考古人员连续数年对遗址内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5号基址进行考古发掘,基本厘清其布局、构成和年代变迁等问题,近日获“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5号基址至少由4进院落组成,这是我国后世多院落宫室建筑的源头,将‘...
汉代螭纹玉佩
相关描述:   汉螭纹玉佩呈椭圆形,长6.5厘米,宽4.5厘米,厚1厘米。它以羊脂白玉雕琢而成,采用圆雕、透雕、阴刻、琢磨、抛光等工艺,将两只子母螭穿梭于草丛间嬉戏雕刻得生动形象,憨态可掬。两螭身体呈卷曲状,阔嘴宽鼻,独角双耳,角上阴刻“二”字纹,圆眼双眼皮,鼻上下卷两根胡须,双大耳,腿爪部阴刻数...
这几处新的考古挖掘中 有两个西藏之最
相关描述:  中国西藏网讯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文物大省,文物风格独具特色,是全国文物重要省区之一。   分散在青藏高原之上的灿烂文物,不仅真实记录了西藏的历史和人文,也是促进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宝贵资源。   “十三五”期间,西藏文物保护维修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据报道,近期,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