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801条信息
- “撷彩京华”北京地区博物馆联展新闻稿
- 相关描述:
2017年7月15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五家博物馆到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举办的“撷彩京华”巡展在扎赉诺尔博物馆正式开幕。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平、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侯俊、满洲里市委常委扎赉诺尔区区委书记李昌武以及京、蒙两地博物馆代表们出席了此次开幕式。展览自7月15日...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17/n945344.html
2017-07-17 15:01:16
- 《指尖的彩虹——程亚杰环球艺术朝圣记》第1回——天津人艺
- 相关描述: 河西区平山道43号。程亚杰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来天津人艺报到。四年前,他刚从这里——平山道中学毕业,现在又鬼使神差地回来了。看来生活并非一条直线,有时会绕个弯子,又回到原点。但地理的原点不等于生命的原点,他相信并期待着在人艺这个小社会里,可以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从而让自己尽快地...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717/n945269.html
2017-07-17 11:21:11
- 于明诠:文学内容与汉字书写渐行渐远,是一种遗憾
- 相关描述: 新文学与当代书法创作
今年是新文学100周年,那么新文学在100年来,它的这个发展应该是波澜壮阔,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作品,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但是他们的文学作品,跟当代书法这种毛笔书写汉字的行为,渐行渐远没有关系了。
这样一个情形下,书法家们可能不太关注,因为我...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17/n945221.html
2017-07-17 10:08:50
- 中国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 相关描述: 绘画是通过构图、色调和笔触,在二维平面上以营造三维效果的造型艺术。按理说,画面上塑造的物体,越是接近自然的象物、越有真实感则越佳。殊不知,无论画家有多么高超的技巧,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自然的翻版,不可能有超越自然的表现。因此,西方后来才有了莫奈、凡?高、蒙克、马蒂斯、塞尚、毕加索等摒弃模仿...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17/n945214.html
2017-07-17 10:01:13
- 京城老炮儿:藏家宋三爷和他30万件老物件
- 相关描述:
宋振忠展示自己的藏宝
三爷讲述这些年的收藏故事与宝贝背后的故事
在南锣鼓巷,有一个出名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馆,里面有诸多关于老北京的物件,这些都是一位北京大爷到处去收集的。这位大爷叫宋振忠,有人叫他阿龙,还有人称他三爷。
本周四,宋师傅做客《法制晚报》(微信ID:fzwb...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703/n942247.html
2017-07-03 09:30:09
- 首届“嬉习喜戏”艺术节将开幕
- 相关描述: 下半年,深圳又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好演出。8月22日至12月28日,2017首届“嬉习喜戏”艺术节即将在南山文体中心剧院拉开帷幕,届时,4大演出单元、9部精彩演出将轮番与深圳观众见面。其中,吕丽萍将携话剧《独自温暖》登上深圳舞台。
嬉习喜戏艺术节演出分为“嬉”“习”“喜”“戏”4大演...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8/n941380.html
2017-06-28 21:53:58
- 刘希彦:中国画里的人
- 相关描述: 有人说,中国画画人是外行。在熟悉中国文化的人眼里,这句话可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贬低。六朝时期人物画还比较多,唐以后基本上就是山水画的天下了。
以辩才著称的菩萨维摩诘在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里有着微向外翻的湿润的红嘴唇,是保养得好的老中医;一双阴阳眼,眼皮长,松弛状态下便能遮住一多半...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26/n940944.html
2017-06-26 16:50:50
- 杜滋龄:生命之境 笔墨之歌
- 相关描述:
晴云(国画) 97×180厘米 2008年 杜滋龄
在现代水墨人物画领域辛勤耕耘了数十年的杜滋龄,是我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家之一,他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在许多方面和20世纪以来的前辈和同辈杰出艺术家有相同之处,但在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上却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作品有独特的个...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19/n938884.html
2017-06-19 09:22:10
- 不一样的齐白石:“我”和“画儿”是一回事
- 相关描述:
双肇楼图(国画) 齐白石
“我”和“画儿”是一回事
七十多岁的齐白石有一段时间构成意识特别强。六十多岁的时候,似乎不太明确构成是怎么回事,八十多岁又进入了另一番比较自由的构成阶段,就是七十多岁的时候构成意识特别严谨。构成是一种既符合客观实际,又符合视觉规律的主客观统一的创作...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618/n938700.html
2017-06-18 13:32:07
- 假若你有那么一箱子画,你会做什么?
- 相关描述: 假若你有那么一箱子画,你将会做什么?且看“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是怎么做的?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
-
http://news.artron.net/20170508/n929417.html
2017-05-08 16:04:07
- 齐白石的鱼,使人看到江河嗅到水香
- 相关描述: 青蛙什么时候是最美的?可能是当它突然一跃,从岸边跳到水里。松鼠什么时候是最美的?可能是它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当你从树下看着它,它也会从树上调皮地看着你……如果我们放下身段,就可以感受到很多动物的那种欢快和自由。我们人类的进化,过去很多年跟动物们都能友好相处,而大家彼此友好的相处,...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4/n928628.html
2017-05-04 20:57:33
- 毕加索:齐白石的鱼使人看到江河嗅到水香
- 相关描述:
青蛙什么时候是最美的?可能是当它突然一跃,从岸边跳到水里。松鼠什么时候是最美的?可能是它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当你从树下看着它,它也会从树上调皮地看着你……如果我们放下身段,就可以感受到很多动物的那种欢快和自由。我们人类的进化,过去很多年跟动物们都能友好相处,而大家彼此友好的相...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3/n928278.html
2017-05-03 14:28:43
- 毕加索:齐白石的鱼,使人看到江河嗅到水香
- 相关描述:
■齐白石 蛙声如鼓吹
■张大千与毕加索合影
■齐白石为老舍创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局部)》
■李世云(收藏周刊主编)
青蛙什么时候是最美的?可能是当它突然一跃,从岸边跳到水里。松鼠什么时候是最美的?可能是它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当你从树下看着...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02/n928057.html
2017-05-02 16:44:49
- 茅盾手稿拍出千万天价惹官司 亲属连告三方为哪般?
- 相关描述: 著名作家茅盾(沈德鸿)一份9000字的手稿2014年1月5日在南京经典拍卖公司以1207.5万元的天价拍出,打破中国文学作品手稿拍卖的价格纪录,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持久的官司。近日该案的第三次庭审刚结束,这是继鲁迅书稿手稿、钱钟书书信手稿后引发的又一例侵权官司,非常具有代表性,其行业意义也...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27/n927216.html
2017-04-27 23:52:16
- 花鸟画 传统散议
- 相关描述: 关于中国花鸟画的宝贵传统,有的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有的可能还没有引起注意。讲到中国画的传统,张彦远说:“始于立意,归于用笔。”这其中,有立意,有为象,有笔墨,花鸟画也不例外。我今天主要不是讲笔墨,而是从意和象的角度讲,结合古代优秀的作品,特别是20世纪“借古开今”传统派的一些精彩的作品来...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17/n924608.html
2017-04-17 20:29:07
- 薛永年:中国花鸟画传统散议
- 相关描述:
梵高 鸢尾花 油画
金农 荷塘图 中国画
关于中国花鸟画的宝贵传统,有的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有的可能还没有引起注意。讲到中国画的传统,张彦远说:“始于立意,归于用笔。”这其中,有立意,有为象,有笔墨,花鸟画也不例外。我今天主要不是讲笔墨,而是从意和象的角度讲,结合古代优秀的作...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17/n924459.html
2017-04-17 13:51:42
- 花鸟画传统散议
- 相关描述:
李鱓 土墙蝶花 中国画
关于中国花鸟画的宝贵传统,有的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有的可能还没有引起注意。讲到中国画的传统,张彦远说:“始于立意,归于用笔。”这其中,有立意,有为象,有笔墨,花鸟画也不例外。我今天主要不是讲笔墨,而是从意和象的角度讲,结合古代优秀的作品,特别是20世纪“借古...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17/n924194.html
2017-04-17 08:52:46
- 缅怀李可染先生、邹佩珠老院长
- 相关描述:
2017年4月7日,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和李可染画院工作人员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为李可染先生、邹佩珠先生扫墓。李小可、刘莹、李庚、李宝林、王镛、周志龙、赵力忠等李可染夫妇生前好友们、弟子们、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及高研班的青年画家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扫墓活动。
李...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14/n923747.html
2017-04-14 09:44:51
- 【艺术人物】再识赵望云:在“长安画派”的盛名之外
- 相关描述:1956年在莫斯科的赵望云晚年时期赵望云 导言:提及赵望云,人们必然联想到“长安画派”,知他是位大画家与“长安画派”的奠基者之一。关于其他,一直被历史烟云掩盖:他是“一个顶爱国的画家、一个成功的艺术教育家、一位开宗立派的国画大师、中国画革新的先锋……” 2017年04月13日 至 20...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10/n922770.html
2017-04-10 22:34:19
- 活化典藏 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美术馆“年”文化公教探索
- 相关描述:
舒乙先生为孩子们讲述每一幅画作背后的故事
文航
在中国的很多大城市,过年的气氛一年比一年淡。除了春晚和庙会,城里人的文化生活日趋单调乏味,而美术馆作为城市的名片、艺术的殿堂,有义务担负起在新时期弘扬中华年文化的责任。作为国家级的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多年来结合传统文化打造的...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07/n922014.html
2017-04-07 14: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