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25秒
所有结果2440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陆一飞和杨志疆一一书法家和建筑设计师的荷堂对话
相关描述:  书法的当代性讨论   陆一飞和杨志疆--建筑师与书法家的荷堂对话(节选)   时间:2016.4.29   地点:张家界荷堂艺术馆   人物:杨志疆(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   陆一飞(书法艺术家) 2016年4月荷堂艺术馆主办“墨磨人一一陆一飞书法作品展” 开幕前陆一...
在台北故宫观赏散氏盘
相关描述:  到台北不可能不去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这里浓缩着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实这里还有8000多年的文化)文化的精髓。   导游介绍说,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最有名气的是清代永和宫瑾妃的随嫁嫁妆之一的“翠玉白菜”,大家一定要一睹真容。说句实在话,在琳琅满目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翠玉白菜”似乎...
隋代楷书:续魏碑遗韵 开唐楷先河
相关描述: 《曹植庙碑》局部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体现出南北两地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两种类型在南北朝后期开始呈现出互为融合的趋势。公元581年,随着隋朝的建立,近二百年南北朝对峙格局的结束,两地书法融合速度加速,最终形成了较为统一的隋代书法风格。   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但隋代书法却在中国书...
陆一飞:沙孟海先生家的茶
相关描述:   1989年沙孟海先生九十寿,王伯敏先生曾作长歌献寿《沙孟翁九十大寿歌》: 钟张二王长已矣,幸有当今璞墨多。 沙翁湖上见风骨,一笔沉雄大野歌。 坠石奔雷千兽舞,折钗过半胜芭陀。 神州请圣正书道,北国雪消长绿禾。 都道西泠春不老,扶桑快慰呐罗罗。 噫乎吁锵锵塔塔,噫乎吁卜卜...
隋代楷书:续魏碑遗韵 开唐楷先河
相关描述: 《曹植庙碑》局部 《董美人墓志》局部 《龙藏寺碑》局部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体现出南北两地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两种类型在南北朝后期开始呈现出互为融合的趋势。公元581年,随着隋朝的建立,近二百年南北朝对峙格局的结束,两地书法融合速度加速,最终形成了较为统一的隋代书法风格。...
廖少华:一位学者对“削木为鐻”精神的延展
相关描述:  鐻(jù),是古代一种乐器。相传战国时有位名梓庆的木工,他制造的鐻能惊动鬼神。鲁侯问他有何法术,梓庆回答说:“我只是个普通工匠。唯一的办法是在制鐻之前静下心来,不思邀功、爵禄、非分的荣誉与他人的评论,心静神明,择物施艺,制作成鐻”。这个故事说明真正的成功决非偶然,只有静心、诚恳、执着进...
艺术:石云、介子平联袂《江山行吟》
相关描述: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以每周两次的频率,刊发一组关于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的诗文赏析文章了。   文人山水画,概而言之,就是传统文人、士大夫们的画作,里面氤氲着文人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与匠人画作、学院画派相区别。文人画起自唐王维,又分出南北二宗。我们这组赏析诗文的对象,大致出自南宗。 ...
品读《颜勤礼碑》
相关描述:     颜勤礼碑(局部)   《颜勤礼碑》碑阳、碑阴共三十九行,碑侧五行,共计一千六百六十七字。此碑用笔高古,从容于法度之中,纵情于笔墨之外。《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所书,其书法艺术已臻成熟之境,通篇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高古典雅、遒劲豪宕,是“颜体”中的代表作。   颜真卿...
唐伯虎、文征明等作品现蘇富比香港2017秋拍
相关描述:  香港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秋拍将于10月1日举行,呈献逾百件精品,涵盖元明清翰墨珍宝,焦点包括有元代张雨《致伯清信札》,书风清新雅致;明代文征明《行书忆昔次石亭韵四首》大卷,气势磅礴;另有唐寅画、文征明题《群卉图卷》,二十四种花卉错落有致,争艳夺目。苏富比亚洲区中国古代书画部主管左昕阳表示...
将胸中丘壑化为笔底风雷——李远东其人其书
相关描述:   几千年的中国书法史,将书法作为艺术追求且能稍稍将之推进一小步者即可在书史占一席之地,因而当代书坛值得作为个案研究的书法家并非很多。岭南已届天命之年的李远东应算一位。他在魏碑楷书行草化上有突破,在草书探索上有新意,而且这种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当代书坛的发展,他的悟性、灵气和浓郁的酒神精...
林阳:我知我法任天真
相关描述:“我想传达的是,书法是一种手段,它最终要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林阳   提起林阳,总是多将他的诗书一并提起,冯远先生曾评:“林阳上承家学,开蒙既早,好诗亦擅翰墨。”   将林阳家学,颖悟,性情都囊括其中,而我们从他的自作诗里,不光能感受明山秀水自然美妙,同时也能够看到他的内心状...
庆祝日中邦交正常化45周年 书刻铭心-薄田东仙 王志安 李俊书刻绘画作品交流展
相关描述:   为了庆祝日中邦交正常化45周年,进一步加强两国间文化艺术交流,我们在这里举办“书刻铭心--薄田东仙、王志安、李俊书法刻字绘画作品展”。   这次展览的作者,是两国最具代表性的三位书刻画艺术家,展示了他们近年来新创作的部分精品力作。   薄田东仙先生是国际刻字联盟主席...
字写好了,修养自来
相关描述:  字,人人写,人人一生都离不开字,但未必都能将字写得正确、清楚、整洁、美观,使人感到舒服,而不使人眼花缭乱、望而生厌。今天要和大家说的是:别急躁,踏踏实实写字,用心把字写好了,修养自然来了。   字写得如何,是人内在修养的一种外在表达。在我国传统的书法理论中,习惯把写字与做人完美地结合...
曾翔:书之两翼 碑帖之争的背后
相关描述:  碑和帖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清代以来有关碑学和帖学的分野与争论就不曾间断,在此提及,并无意于碑学与帖学的梳理和辩证。碑和帖作为两种不同的体系,共同构筑了中国书法数千年的璀璨,是书法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均有所长,但无所谓优劣,更不可偏颇。   碑的点画是凿刻的,加上岁月的洗礼和风化的作...
北魏墓志书法: 重现世间的另一种魏楷风范
相关描述: 《元瑛墓志》(局部) 《张玄墓志》(局部)   从龙门造像记诞生以来,人们逐渐习惯把这种粗放朴拙的书风作为北魏楷书的代表。但随着清代金石学的发展,洛阳周边北魏墓葬的不断发掘,金石学家和书法家们又发现了北魏楷书的另一种风格,即精致的北魏墓志书法。   墓志是安置于墓室中的刻石,...
古人写字好看,原来秘密全在笔尖上
相关描述:  这里面的道理,可能与古人的执笔或用笔技巧有关系。今人临帖只能看到碑帖上整个字是什么样的,却看不到古人是如何结体、构字的。古人写字时,一笔一划、前后顾盼、游丝引带是如何完成的,也是无法得知的。   不过,好在古代的书画给今人提供了线索。仔细观察古人绘制的图画,就会发现古人是如何执笔...
清代“隶书四大家”,你最喜欢谁?
相关描述:  清代“隶书四大家”之——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平生别号甚多,达数十种,浙江杭州人,博学多才。   金农隶书风格,沉稳果敢,奇崛憨直,隐约有<<华山碑>>与<<天发神谶碑>>,<<衡方碑>>,<<夏承碑>>,郑簠的影子。这种影子又不是那么的明显与突出,...
藏品赏鉴:苏轼《人来得书帖》
相关描述: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在书法上成就斐然,位列“宋四家”之中。 苏轼《人来得书帖》,故宫博物院藏   这里赏鉴的苏轼《人来得书帖》,纸本,行书,纵29.6厘米,横45.1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帖为苏轼中年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
“清供图”笔筒留下的猜想
相关描述: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1所示这件笔筒,高13.6厘米,直径9.7厘米。笔筒腹部所绘画面为清供图。底部(图2)有“大清乾隆年制”二行六字楷书青花款。“清供”又称清玩,主要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古人案头赏玩的文玩雅品,可以为厅堂、书...
穿越千年而来!低调而奢华的甲骨文书法
相关描述:  甲骨文,即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朝(约公元前1250年)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最早、最系统、最集中的文字。19世纪末,晚清学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肯定其珍贵研究价值,轰动学术界。后经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等诸家的先后收集研究,...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