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536条信息
- 窦德盛与石鼓文申遗——石鼓及其石鼓文的价值与影响
- 相关描述: 作为国宝,石鼓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书法价值和文学、史料价值,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相传为周宣王时代史籀所创,东汉许慎在撰写《说文解字》时只见到十五篇中的九篇,依原样将二百五十五个单字录入其中。自问世之日起,三千多年来备...
-
http://artist.artron.net/20200528/n1077970.html
2020-05-28 09:09:06
- 源头之约:当“花儿”邂逅石鼓文
- 相关描述: “花儿”与石鼓文,一为民间歌唱艺术皇冠上的珍珠,一为宫廷赓续历史典籍中的瑰宝。就特征而言,各美其美;就功能而论,美美与共;就价值而讲,二者均发端于中国西部,对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花儿”曲尽其妙,唱出了人们心中的喜怒哀乐;那么,石鼓文则言近旨远,记录了社会变迁的毁誉...
-
http://artist.artron.net/20200519/n1076515.html
2020-05-19 09:55:07
- 【艺术号·专栏】王谦:书家齐白石 有嚼头的书法得有一股“蔬笋气”
- 相关描述:齐白石有位画家学画齐白石的白菜,画了许久,笔墨上具备了皮毛,精神上却难画像,于是向白石老人请教画白菜有什么“不传之秘”。白石老人只回了一句话:“你通身无蔬笋气,怎能画得和我一样?”写意白菜入画,大概起自“扬州八怪”之手,后起的吴昌硕亦喜为之,而在齐白石笔下得以光大,白菜之为“菜中之王”的美...
-
https://news.artron.net/20200509/n1075955.html
2020-05-09 12:20:58
- 众人评说吴昌硕
- 相关描述:吴昌硕是集诗、书、画、印“四全”于一身的大家。受任伯年点化,自言“五十岁始学画”,以其非凡的金石与书法功力相融,涉足于画坛。陈传席认为,其画风雄厚浑朴,一扫当时正统派萎靡,改变了一代画史。他还认为,吴昌硕是里程碑式的画家,有开启之功。然傅雷则直言,吴昌硕全靠“金石学”的功夫,把古篆籀(古代...
-
https://news.artron.net/20200428/n1075450.html
2020-04-28 21:22:49
- 苏百钧 | 元代花鸟画由写形向写意过渡
- 相关描述:元代绘画的审美观是由现实观照走向了内心感悟,这是由于多方面的现实因素导致的。首先,元代来自大漠的蒙古统治者对新建立的帝国施行民族压迫政策,旧的社会格局被撕裂,阶级的划分与民族矛盾激化,原本属于精英阶层的汉族士大夫被压制。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撤销画院等政策举措,元代文化大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
https://news.artron.net/20200427/n1075479.html
2020-04-27 19:28:20
- 高清经典|王澍 篆书《石鼓文册》
- 相关描述:王澍(1668-1743) 江苏金坛人。字若霖,篛林,若林,号虚舟,亦自署二泉寓居,别号竹云。官至吏部员外郎。康熙时以善书,特命充五经篆文馆总裁官。工书,善刻印,尤以书名。告归后益躭书,名播海内,摹古名拓殆遍,四体并工,于唐贤欧、褚两家,致力尤深,辄跋尾自道所得。吴修《昭代尺牍小传》曰:...
-
https://news.artron.net/20200422/n1074298.html
2020-04-22 01:59:33
- 篆刻不能少了书法气
- 相关描述:书法与篆刻同是线条造形的艺术,所不同的是,书法是用毛笔写就,而篆刻则出于刀刻之下。铁笔毛锥、治石书字,本身就是一脉相承。祖先的甲骨文、石鼓文、碣石、汉碑……都是用刀作笔,将文字‘写’下来,将灿烂的中华文化流传到了今天。作为印人,要善于用刀,也要善于用笔,把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铁笔毛锥不...
-
https://news.artron.net/20200415/n1074681.html
2020-04-15 07:43:00
- 石开自言自语(十九)
- 相关描述: “字形浪莽若风汉”不记得是谁的句子,我当初一看到就联想我的篆书,何其贴切如也。 书法的造型有两途,一途寻着心中理想的美去生发,也就是所谓心中驻着一个“美人”。一途是寻摸着自己的性情和个性去表现。实现“书如其人”。我是两途并用,但偏倚于“书如其人”。 篆刻与书法是姊妹,其道理是共通的...
-
http://artist.artron.net/20200413/n1073789.html
2020-04-13 09:36:10
- 石开自言自语(十六)
- 相关描述: 这一年,我门齿脱落,开了小风窗。因有句曰:“落齿风窗又少年”自我解嘲罢了。 1998年我移居北京,开始调整自己的艺术走向,在书法上明确结字造型与个人的生命状态相谐相生。篆刻也从花俏的用刀渐渐转向篆法的成熟结构。此印刻在2003年,正是在调整期间。这个调整时间跨度有点长,大约十年左右。...
-
http://artist.artron.net/20200413/n1073802.html
2020-04-13 08:47:20
- 楹帖撷珍|陈介祺 行书《横云秋色七言联》
- 相关描述:陈介祺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金石家,山东潍县(今潍城区) 人。清吏部尚书陈官俊之子。他自幼勤奋好学,聪颖强记。青少年时随父在京求学,19岁即“以诗文名都下”。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中进士。此后10年间,一直供职翰林院。居京时他广泛...
-
https://news.artron.net/20200331/n1073190.html
2020-03-31 19:30:51
- 图解“八面出锋”丨这样书写,笔笔圆厚沉实!
- 相关描述:书法的点画无论外貌形式如何变化,都要求符合以下共同的审美规范:一、质感强,浑圆,厚实,凝重,如铸如刻;
二、意味含蓄、隽永,忌直白外露;三、气势通达,畅而不滑,涩而不滞。根据笔性及书法审美的要求,总结前贤的经验,书法运笔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中锋用笔的原则中锋运笔,即笔锋移动时,保持...
-
https://news.artron.net/20200330/n1073104.html
2020-03-30 20:08:46
- 学篆刻,刀法与临摹必不可少
- 相关描述:篆刻用刀,是将墨稿转变成印章,从篆刻艺术角度来讲,这是有质的变化的,即以刀代笔,能在石上表现出书法的笔意,但同时也体现出用刀之迹与石味,使笔意通过刀石味表现,刀笔结合表达出篆刻艺术中所特有的“金石味”和作者的艺术个性。一、篆刻刀法(一)篆刻刀法的形成篆刻刀法的形成与中国文字的起源有着密切关...
-
https://news.artron.net/20200320/n1072354.html
2020-03-20 17:02:46
- 楹帖撷珍|陈介祺 行书《地偏雨冷七言联》
- 相关描述:陈介祺 《行书地偏雨冷七言联》纸本行书 123×30cm×2 天津博物馆藏释文: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款署:板桥先生句,簠斋陈介祺。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金石家,山东潍县(今潍城区) 人。清吏部尚书陈官俊之子。他自幼勤奋好学,聪颖强记。青少年时随父在京...
-
https://news.artron.net/20200317/n1071943.html
2020-03-17 12:32:14
- 篆刻十宜十忌
- 相关描述: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篆刻实用的艺术品,称玺印、印或印章等。 传统意义上,书法讲究章法、篆法,篆刻印章主要靠描,而不计较章法、篆法。
但篆刻不讲章法,并不等于不要整体协调气象及深厚的审美情趣,故传统篆刻一般要讲究“十宜十忌”。
十宜 一...
-
https://news.artron.net/20200311/n1071575.html
2020-03-11 10:17:26
- 清朝皇帝用的二十五宝玺都在这里
- 相关描述:二十五宝玺是乾隆皇帝根据周朝是历史上皇帝绵延代数最多的朝代,共绵延25代,乾隆皇帝也想让自己的王朝能像周朝那样长久辉煌下去,于是下令内务府大臣到大内库房中挑选上等的印玺二十五方加以重刻,将清二十五宝玺俸放于交泰殿内。 1大清受命之宝白玉质 ;面14厘米见方,通高12厘米,纽高8.2厘米以...
-
http://crc.artron.net/20200311/n1071558.html
2020-03-11 09:55:39
- “五味杂陈”的篆刻
- 相关描述:篆刻的复杂在于篆法、刀法、章法三者曲尽妙合的综合评价,简单在于直视其刀的镌刻趣味与品格。篆刻的趣味使我们常常一眼分辨出何人作品,邓石如以圆转成面目,表现出“刚健婀娜”的风韵;吴让之起笔多一变笔,表现出笔意,还别于前者;徐三庚强调伸展,以“吴带当风,情趣再别前者,两者同宗继承由篆体趣味不同,...
-
https://news.artron.net/20200310/n1071514.html
2020-03-10 10:49:53
- 唐隶与清隶,区别有多大?
- 相关描述:隶书,自先秦至当代,在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其规矩有则,法度易掌握,操作简易,实用美观,深受各代人的喜爱。但由于时风的影响,各代隶书的命运则是不同的。
从书法发展史来看,隶书有两个高峰,一是汉代,二是清代,在这两个高峰之间,有一个谷地,那就是唐代。其在楷书创作上,前无...
-
https://news.artron.net/20200221/n1070496.html
2020-02-21 20:14:12
- 齐白石早年《花鸟册》(老舍旧藏)
- 相关描述:“寒匏南蘋夫妇同鉴赏”应为吴定、江南蘋夫妇鉴藏印。吴定(1887-1947),字静庵,号寒匏,室名寒匏簃,江苏镇江人。擅词翰,能书画,富收藏,是近代名词家,南社员吴眉孙的四弟,在旧京的社交圈里,吴氏兄弟是活跃人士。江南蘋(1902-1986),名采,字南蘋,别署藻韵阁主,浙江杭州人。自幼喜...
-
https://news.artron.net/20200103/n1068703.html
2020-01-03 19:16:49
- 大家崛起 何伯群
- 相关描述: 摘要:何先生善用长毫羊毫,中锋运笔,讲求藏头护尾,回锋逸转。起笔处顺而无缺锋,转折处断而后起,收笔处用旋锋而求其圆浑,墨则浓淡自然,讲求圆厚而通畅,运笔留重,笔道圆满流便,间出枯笔,然不刻意追求迟涩,用笔奇正相生,方圆得宜,点画苍雄,古拙厚重,绝少无故出尖露锋,每笔均尽力输送,笔到、力...
-
http://artist.artron.net/20191106/n1064307.html
2019-11-06 15:09:27
- 佳士得香港贝聿铭及卢淑华夫妇珍藏陈鸣远紫砂文房器精选
- 相关描述:11及12月,佳士得将分别于纽约、香港和巴黎举行的一系列秋季拍卖中,隆重呈献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华人巨星贝聿铭及其夫人生前悉心搜集的艺术珍藏。贝聿铭及卢淑华夫妇生前与多位艺术名家交好,这批珍藏既富有历史意义,也满载个人情感。贝聿铭夫妇在纽约家中,约1970年代摄。摄影:Dennis Brac...
-
http://news.artron.net/20191024/n1063258.html
2019-10-24 10: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