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9秒
所有结果878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蕴含文人志趣的竹雕臂搁
相关描述:  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是以书房为中心展开的,臂搁是中国“文房清供”的特产。臂搁以竹制居多,一般用去节后的竹筒,将其分劈成三块,然后在凸起的竹面上采用浅刻平雕的手法,镌刻一些字画,通常是座右铭、诗画、赠言等。   1 臂搁类似于今天的鼠标垫   臂搁,曾经是古代文房中一件极具欣赏价值...
韩潮刻竹扇骨 扇骨阳刻金文要数韩潮最佳
相关描述:   扇骨阳刻金文要数韩潮最佳,现介绍他的作品:   1、下方摹汉砖制式,阳刻“出富贵”三篆字,四周复边。三字摹自“求古精舍”藏品,章法清晰疏朗,字体规整,直线纵横,古朴简拙,运刀干净利落,爽迈超凡,存汉人遗韵。   上方阴刻行书:“砖文‘出富贵’三言,四周复边,中格为三阳文,深细有...
无弦居士 臂搁
相关描述:  臂搁在文房中,有着很正宗与合法的地位。它与笔墨纸砚水呈笔格等,被南宋末年林洪写入《文房图赞》一书。林洪称它为“无弦居士”,因为最早的臂搁,大都制成风雅的琴形。之所以要用到臂搁,是因为中国传统书写从右至左,又是很浓重的笔墨,需要有一件东西来架空手臂,以免模糊字迹。有时候我会觉得奇怪,与其...
浙派竹刻与嘉定竹刻:孰轻孰重?
相关描述:  纵观中国的艺术史,各类艺术无不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经文人的参与和改造,使之快速提升,最终绽开出一朵朵艳丽的艺术奇葩。竹刻艺术的发展历程同样也不例外。   在浙派文人竹刻形成之前,嘉定竹刻早已达到了自己的艺术巅峰。一代一代的名手,留下了精美绝伦的传世杰作。誉满天下的嘉定竹...
竹雕大师陈建双作品:名家书画跃然竹上添意境
相关描述:   茶荷 八大山人《双雀图》(图片由商家提供)   茶荷是茶道六用之一,系盛放待泡干茶的器皿,形状多为有引口的半球形,通常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瓷器、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
相关描述:  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著作颇多。《锦灰堆》收集了作者在80岁以前所写的大部分文章计105篇,以手书影印的形式选收了王世襄历年所作的诗词120首。全书计有线图234幅,黑白图424幅,彩图255幅,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爱不释手。作者素有京城“玩家”之称,在文物鉴赏方...
文房四宝收藏升温 砚台最热门收藏者日增(图)
相关描述: “红星牌”公私合营时期四尺黄料夹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纸墨笔砚”伴随着传统书写方式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近几年艺术品收藏热的兴起,使其又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从古老的书写工具变为一种高雅的收藏品。   统称的“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文书工具,开创...
古代文房中的笔类用具:文骨匠心
相关描述: 当代郑尧锦雕沉香雕树桩笔架,成交价:287.5万元(图片提供:上海大众拍卖) 明早期玉雕卧马笔架,成交价80.5万元。(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编者按:文房清玩是指文人书斋中一切文化用具及陈设的总称。除了大家熟知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文房清玩还包括笔筒、笔架、笔床、笔掭...
刻铜墨盒的源与流
相关描述:   刻铜墨盒的源与流   墨盒的历史不长,如果我们从清道光元年算起,到现在只有180余年历史。而从清同治元年算起,刻铜墨盒至今只有140年历史,实际上,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末,墨盒便已经消沉。因此,刻铜墨盒的真正繁荣期只有90年,在这90年中,有两次前后衔接的刻铜艺术昌盛期,那就是以陈...
大众对王世襄先生的认识实际有偏差
相关描述:   王世襄先生的口头禅是“不冤不乐”。   师徒共同研讨家具修复方案   王世襄先生和田家青(右)在一起   王世襄先生坐在刻有“世好妍华,我耽拙朴”的大画案后面   受访者:田家青,古典家具研究专家。其学术著作《清代家具》(1995年,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中、...
民国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
相关描述: 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 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 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   中国的竹刻艺术有多种流派,比如嘉定派、金陵派等,各流派风格不同,各有其妙。扬州的竹刻同样有自己的特点。竹刻中,有一种是在竹筠上刮刻作画,如山水、人物和花鸟等;还有一种是在竹筠上刻字,字体小而微,讲求字体...
黄氏牙雕精绝之技
相关描述: 图1   图2 图3 图4   黄振效是乾隆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牙雕名师之一,他虽是广州人,但其作品明显带有江南嘉定派雕刻风格。他借鉴了苏州、嘉定派的竹雕技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中的高浮雕有的近于圆雕,多层次的雕刻有的深达六七层,整体图案繁丽明朗,立体感强。图案...
他的收藏无关“金钱美学”
相关描述:  5月25日是文物专家王世襄(1914-2009)诞辰100周年纪念日。20日下午,王世襄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委员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艺术史论系及三联书店共同主办了“畅安百年:王世襄先生纪念座谈会”,王老生前友好、后学,诸多专家汇聚清华大学,分享各自在与王世襄交往过程中留存的...
老笔筒收藏潜力凸显 明清竹刻可重点关注
相关描述: 竹根雕笔筒   笔筒作为古代文人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一直以来被视为风雅之物,同时笔筒也被称为除“笔墨纸砚”这四宝之外的文房第五宝。随着时代的发展,笔筒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在近些年的拍卖与收藏市场中,笔筒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且收藏行情相对稳健,并在拍卖中创造过5520万...
遥望玩物成家的王世襄先生
相关描述:   王世襄生前很喜爱鸽子,在2003年10月接受荷兰“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时,王世襄曾作诗:“鸽是和平鸟,哨是和平音;我愿鸽与哨,深入世人心。”   今年是文物专家王世襄(1914-2009)诞辰100周年。王世襄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委员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艺术史论系...
明清时期的笔筒发展
相关描述:  明清笔筒传世品极多,虽形制变化不大,但材质却颇为丰富。有竹、瓷、木、铜、象牙、玉、水晶、端石、漆等。从装饰方法上看,有刻、镂、雕、绘等,以瓷笔筒为例,有青花、五彩、粉彩、三彩、颜色釉等。笔筒为文房用具中器型变化最小,装饰方法最为丰富的品种之一。   明代以前传世的竹刻器物甚少,一则是...
发掘折扇潜藏的价值
相关描述:  短短几年之前,江南名家所制作的折扇扇骨在店面中还很常见,普通玉竹直方头扇骨几百元就能够轻松购得,而随着2006年“制扇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名录”以及近年的收藏市场的飞速发展,当初数百元的折扇而今都已经价涨数倍,而且频繁出现在各大拍场中。而像徐义林这样位列国家级...
《中国画论研究》
相关描述:   本书虽以“画论研究”主题,其内容实则是一部中国画论史。它不是画论研究的专题论文的汇编,而是呈现了中国画论发展史的全貌。全书内容上起先秦,下迄清季,探源溯流,辨章考据,史论结合,以布纹以点,从理论、画法、品评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发,可以说是亦巨亦细、亦作亦述之著。对于读者全面...
《说葫芦》(王世襄集)
相关描述:   “王世襄集”之一种,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讲七种葫芦的特点和渊源,下卷讲畜虫类葫芦以及鸣虫的蓄养和欣赏。另有各种葫芦图片两百余幅,均有精彩的讲解和详细的说明。“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脚。”   作者简介:   王世襄,(1914一2009),号畅安,祖籍福...
《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
相关描述:   《锦灰堆》一二卷收集了作者在80岁以前所写的大部分文章,计105篇,第三卷则以手书影印的形式选收了王世襄历年所作的诗词120首。全书计有线图234幅,黑白图424幅,彩图255幅,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爱不释手。尤其令人叫绝的,是其所收的105篇文章分为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