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9秒
所有结果2929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6月23日徐州开幕
相关描述:  中国江苏网6月22日讯 镶嵌艺术作为专门的展览不仅在我国尚属首次,在国际上也不多见。为了让徐州市民欣赏到代表中国镶嵌艺术最高水平的作品,徐州美术馆(艺术馆)特别邀请《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展》在徐州举行,以飨徐州广大的美术爱好者。该展出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徐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青铜时代的越人魂
相关描述:  先秦时期的浙江属于古越人居住的地区,它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晚于中原,并且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显著影响。   虽然与中原相比,越地出土的青铜重器数量并不多,但在形制与纹饰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当中原开始呈现中央帝国的显赫时,越地在经历良渚文化的辉煌后进入一个低迷的时段。在中土君子眼里...
商王室祭器——青铜礼器“酉父癸簋”
相关描述:     礼器是中国古代王室、贵族举行祭祀、宴飨、征伐、丧葬等礼仪活动使用的器皿,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重器。辽宁省辽阳市博物馆日前展出商代青铜礼器“酉父癸簋”,该件文物于1929年在辽阳市出土。中国先秦史学会相关负责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来到辽阳,参观了这件“...
孔见:书体造化——取之于象形,美焕于形象
相关描述: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孔见   书法是中国汉字符号的艺术展示,是中国文人心智开发升华的产物。一种文字,有多种书体;一种书体,有无数人的字体形象。它们荟萃在一起,从古代流传至今。 1   记者尹大玮:孔见将军您好!   古代文人多种书体或者说多种字体形象的创造性,是建立在汉...
古人纳凉解暑妙招 领略令人惊叹的智慧
相关描述:  时至六月,天气越来越热,空调、冰箱、冰饮等都是必备品,以解炎炎夏日的焦灼难耐。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如何解暑呢?小编整理出一套古人纳凉解暑的妙招,领略他们令人惊叹的智慧。   时至六月,天气越来越热,空调、冰箱、冰饮等都是必备品,以解炎炎夏日的焦灼难耐。在中国古代,没有...
陈振濂:从外来文化中汲取灵感
相关描述:  在收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三杰——贝利尼家族收藏大展”开幕式的邀请函后,最引起我关注的是贝利尼这个家族。我对欧洲的家族式收藏非常感兴趣,之前曾经在《杭州日报·典藏周刊》上专门撰文研究过意大利美蒂奇家族的收藏。   贝利尼家族历经21代,传承600年,是美蒂奇家族的表亲。贝利尼家...
赵辉学书历程及创作观念
相关描述:  余幼时即喜执笔涂鸦,这主要得益于父亲好友训叔之教导,训叔是老家镇中学的历史老师,兼教书法课程,因写得一手好字而闻名于十里乡村。逢年过节,训叔常在宗祠等地挥毫濡墨,作为“铁杆粉丝”的我总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围绕在他左右。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产生了学习书法的最初热情,希望以后也能像训叔一样...
青铜器鉴定:宋仿汉镜材质不同纹饰不清
相关描述:  汉代西王母神兽纹铜镜 资料图片   青铜器鉴定要了解青铜冶炼和金属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冶炼和铸造水平、表面处理技术都发生了变化,各时期的青铜制品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材质和表面处理的痕迹。   笼统地说,商周青铜礼器多为铜锡合金、铜锡铅合金。锡和铅的比例都不太高,主要...
考古:填补文明的空白
相关描述:  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有了总体性认识,用考古资料明确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发展从多元到一体的路线。5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表示,此项工程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中非常重要的空白。...
考古:填补“文明”的空白
相关描述:  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有了总体性认识,用考古资料明确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发展从多元到一体的路线。5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表示,此项工程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中非常重要的空白。...
被奉于博物馆里的庄严殿堂的高古玉
相关描述:  日前,随着H5产品“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持续刷屏,一批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一夜爆红,被千千万万网友所熟知。正襟危坐于博物馆里,乏人问津、日渐蒙尘;化身“戏精”,则分分钟晋身“网红”,家喻户晓。从传播量来衡量,“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是成功的。当然,这种思路传承有绪。“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如...
华贵绚丽 北京华辰2018春拍两件洋彩胭脂红重器赏析
相关描述:  清宫珐琅彩瓷分两类,一是瓷胎画珐琅,一是瓷胎洋彩,两者均是盛清宫廷工艺的旷世杰作。   梳理文献中“洋彩”一词,最早出现于雍正十三年(1735),督陶官唐英所撰之《陶务述略碑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可知洋彩与珐琅彩同使用珐琅料,...
广州黄埔甘草岭遗址发现良渚文化玉琮
相关描述:  2017年9月初,为配合中新广州知识城狮龙大道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在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发掘申请的同时,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考古工作队,对工程范围内调查发现的甘草岭遗址展开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甘草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汤村盘铭里的西边,与茶岭隔水塘南北相望,原地表被硬化水泥砖路面覆盖,...
两件青铜器珍品撑起一个特展 其中有何故事?
相关描述:  朱昌言、徐文楚伉俪捐赠青铜器展5月12日至20日亮相上海博物馆(周一闭馆),向公众展示商代晚期兽面纹方觚和西汉信成侯鎏金方壶这两件罕见的青铜器珍品。   5月11日下午,上海博物馆在馆内举行朱昌言、徐文楚伉俪捐赠青铜器纪念仪式,朱氏家族成员朱一统、朱一定、朱一心、边耀南等携海内外亲友...
要看文物“戏精” 更要看文化正剧
相关描述:  日前,随着H5产品“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持续刷屏,一批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一夜爆红,被千千万万网友所熟知。正襟危坐于博物馆里,乏人问津、日渐蒙尘;化身“戏精”,则分分钟晋身“网红”,家喻户晓。从传播量来衡量,“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是成功的。当然,这种思路传承有绪。“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如...
出土先秦两汉文献中的避讳材料述论
相关描述:  避讳字不仅充斥于传世文献中,而且在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的先秦两汉文献中,也有较多的文字避讳现象。利用这些避讳字和时代的对应关系规律,可以对出土文献进行校勘、断代、辨伪等考证工作。但由于秦汉讳制尚疏,避讳不严,这就带来避讳字用以文史考证的可靠性问题。同时,我们考察早期的出土文献中的避...
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文明5000年!中华文明探源成果公布
相关描述:  “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
王仁湘:一把手铲让古今没有距离
相关描述:  慎终追远,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怀,对自然,对人文,我们敬畏,我们景仰。江河从哪里流来,你我从哪里来,我们文明的源头在哪里,我们怎么可以不闻不问不查考?   先贤书写下千古流传的英雄史诗文本,司马迁将华夏源头追溯到五帝时代。更有人再上溯至三皇或盘古传说时代,主打仍然是英雄文本,那些是神话...
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凤鸟莲花豆
相关描述:     2000年初,荆州市博物馆在荆州市沙市区天星观村长湖南岸的湖滩上,发掘了天星观2号战国楚墓,该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青铜礼器、乐器和漆木器。特别是漆木器,不但设计巧妙,制作精美,而且有许多器物是首次发现,凤鸟莲花漆豆就是其中的一件。   凤鸟莲花豆(见图),由莲花豆盘、鸟首、...
青铜错银双翼神兽: 揭开中山国神秘文化面纱
相关描述:     青铜错银双翼神兽     东库神兽铭文   在河北省博物馆门前矗立着两尊威武的青铜雕塑,像两位护法一样镇守着省博的北大门。其形象十分奇特,似狮而有两翼,头部高昂,怒目圆睁,长舌坚挺,利齿交错,像在张口咆哮;四肢弓曲,利爪外撇,平稳有力地撑住躯体,极富强健矫捷的力度美...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