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秒
所有结果1508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全国古文字书法篆刻大展召开发布会
相关描述:  本报海宁讯 记者 蔡树农 7月9日下午,“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40周年——全国古文字书法篆刻大展及论文与文献展”新闻发布会在海宁召开。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
赏六位国画大师的荷花图与荷花诗
相关描述:   明 徐渭 墨荷图   荷 花   明.徐渭   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   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   徐渭,号青藤,一个在中国写意花鸟画史上绝对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以其独特的笔触,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风,将传统的文人画提高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无论是...
翰墨轶米薛 风流拟晋宋——元代鲜于枢的书法艺术浅谈
相关描述:  鲜于枢是元代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元代僧人、诗人善住在其《谷响集》中对鲜于枢的书法成就评价颇高,认为是“千载不须叹寂寞,已留遗墨偏炎方。”与善住和尚交游极为密切的学者、诗人虞集也把鲜于枢与赵孟并称:“敛风沙裘剑之豪,为湖山图史之乐;翰墨轶米薛而有余,风流拟晋宋而无作。是以吴兴公运画沙之锥...
翰墨轶米薛 风流拟晋宋:元代鲜于枢的书法艺术浅谈
相关描述:  鲜于枢是元代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元代僧人、诗人善住在其《谷响集》中对鲜于枢的书法成就评价颇高,认为是“千载不须叹寂寞,已留遗墨偏炎方。”与善住和尚交游极为密切的学者、诗人虞集也把鲜于枢与赵孟并称:“敛风沙裘剑之豪,为湖山图史之乐;翰墨轶米薛而有余,风流拟晋宋而无作。是以吴兴公运画沙之锥...
《金石书画》第二期亮相省博物馆武林馆区
相关描述:   7月9日,《金石书画》第二期在浙博武林馆开幕,再为金石书画爱好者奉献一道年度文化盛宴。《金石书画》第二期共分四个单元,收录作品109件,包括碑帖、书法、文献、“纪念书画鉴定家黄涌泉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专题等单元。   本期碑帖部分,可谓善本云集。如嘉兴博物馆藏张廷济旧藏明拓石鼓文卷...
《中国书画名家》杂志推荐:心迹双清——当代实力派书画家李亚作品欣赏
相关描述: 艺术简历 Yi Shu Jian Li   李亚,1977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晋州市,现居北京。别署二石精舍、邻虚山房。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结业于清华大学首届霍春阳传统绘画研究室。国画主攻花鸟、人物,书法擅长篆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霍春阳先生入室弟子...
从“发表文章”到“创作书法”,怀念过去的日常书写
相关描述:  一切艺术都是由非艺术的形式演变为艺术的形式。中国所独有的书法艺术亦然。 张迁碑(局部)   最早期的书法,从甲骨文到唐宋元代,青铜的铭文也好,石鼓文也好,秦的诏版、泰山刻石也好,乃至《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西狭颂》、《龙门二十品》,王羲之的《丧乱帖》、《兰亭序》,...
唐昭陵牛进达墓石门简析
相关描述:     牛进达墓位于礼泉县赵镇石鼓村西北约1000米处,为唐太宗昭陵陪葬墓。1976年4月昭陵文管所进行抢救性发掘。该墓被盗严重,仅余少量随葬品,无法详究。所幸当年墓葬石刻尚非盗贼垂涎之物,得以保存至今。目前,在已发掘的昭陵陪葬墓中,墓葬建制使用石门的有13座。相比而言,牛...
一幅好画从整体看是一幅画,分开看是书法
相关描述:  中国画应该从整体看是一幅画,分开看,都不是画,是书法。   书法关过不了,画法关也过不了。金石、书法、诗文,画画的人都必须熟悉。   书法是艺术,因此与绘画一样,有真感情就美,矫揉造作则丑。   书法柔媚者,世以为美,其实极丑。大凡人无独立之人格,其艺术则柔媚,既无独立人格,何来...
重读吴昌硕: 画出己意 坦荡自然
相关描述:  吴昌硕先生,作为近代中国美术史上对当代、乃至后代都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大师,他所秉有的人格和艺术成就,都早有公认的定评,我便无须饶舌了。在此,我想谈点仅仅是我作为一个后学画家,在仰视吴昌硕作品时的思考。   我对吴昌硕先生的热爱和景仰,首先是因为对他画作的直观感受,诉诸视觉的美,是直...
古人为宾我为主:吴昌硕的跨世纪抉择
相关描述:  一个世纪以前的中国画坛,与今天有几分相似——外来文化冲击之下,有人选择全盘西化,有人选择封闭固守,也有人融合古今中外寻求新路。   1917年,遍游欧美归来的康有为认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主张上追唐宋,远师西方,改良中国画。在当时,画坛流行的因一味“摹古”而了无生气的“四王”画...
立足经典 感悟日常:普通人如何进入书法
相关描述: 王羲之《兰亭集序》(唐冯承素摹本)(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普通人如何进入书法的问题,说浅了是普通人如何学习书法艺术,说深了是如何把普通人变为艺术家。   书法,可以说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艺术。因为书法是基于汉字的艺术,说白了就是怎么写好汉字的方法。但...
张大成: 草书能否穿上楷书的外套?
相关描述:  中国文字的书写,发展到了大草,狂草后,使书写的文字,出现了最为简单合理的结构。能否把草书,写成规矩灵动,古朴清新的草体楷书呢?   “草楷”这个名词,在词典上,是查不到的,是我的一个新设想。众所周知,中国的书法,先后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行书、草书...
罗振玉书学观及其收藏管窥
相关描述:  罗振玉(一八六六—一九四〇),字叔蕴、叔言,晚年号雪堂、贞松老人,祖籍浙江上虞,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于古器物学、考古学、金石学、甲骨学、农学等方面皆有成就。精于收藏考释,著有《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考释》等,被誉为“开甲骨文识字之始”,是近代以甲骨文入书...
萧娴: 无“女郎才”有“丈夫气”
相关描述: 荷风菊露四言联(书法) 萧娴 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萧娴馆) 藏   萧娴书法重势尚质,风格可以“重、拙、大”三字来概括。从“荷风消夏,菊露冰秋”这副篆书对联,我们可以读出她对“三石一盘”的终生迷恋,以及对“博大沉雄”的一贯追求。   篆书自秦汉以降,古意顿失,秀逸纤弱者众,而...
单霁翔:如何做好文物教育这些事
相关描述:  如何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对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滋养?   在这方面,故宫博物院无疑有着一定的示范意义和龙头作用。就进一步发挥好文物的育人作用,记者日前专访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 ...
书法常识—书体类
相关描述: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传世的甲骨文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并且笔画有弹性,应当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什么是...
儒雅率意 风规自远——画家孔维克书艺小识
相关描述:  在山东乃至全国美术界,孔维克是以其中国人物画驰誉画坛的。然而当我翻阅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孔维克书法作品集》时,不得不让我这位对书法素有偏好的山东老乡刮目相看。   过去书画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书画同源”。“书画一家”已成为书画界的共识。的确,遍览现代卓有成就的国画大家,无一不是大...
书融画意淋漓——申少君书法探微
相关描述:  一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书画异名而同体”,概述了“书画同源”的本质。在书画诞生之始,“同体而未分”,“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发展之路上,在“书画同源”的理念之下,善书之画家与有书意之画作可谓众矣,故...
文津阁2017年春拍:“苦铁不朽”—吴昌硕书画专题
相关描述:   吴昌硕(1844-1927)   近代艺坛大家中,吴昌硕基本算是学画最晚的那个,四五十岁的年纪篆刻书法皆有所成,但是去找任伯年请教画画还得被任太太拿着扫把赶出来。哪怕如此,他依然成为近代海派的执牛耳者,今天谈论近代艺术,无论是书法、篆刻还是绘画,他始终都是绕不过去的那座高峰。 ...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