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36秒
所有结果745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明斯克国际书展落幕 中国图书受青睐
相关描述:  为期5天的白俄罗斯第22届明斯克国际图书展销会15日落幕,中国参展代表团带来的图书以及与中国文化相关的35场活动,深受当地和其他国家书商及读者的欢迎。书展期间,中方出版商同外方出版商签订5项版权和图书销售合同以及107项合作意向书。   本次书展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商参展。中国...
【新年来啦】快来贴年画啦
相关描述:  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过程...
3万枚清朝木活字刷印工具入藏复旦
相关描述:  昨天,3万枚清朝的木活字以及当时配套的刷印工具正式落户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并且将向全校学生开放展示,方便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的印刷技术,以及研究古籍保护技术。   据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教授介绍,这套刚刚从古籍拍卖会上拍下的木活字印刷系统对于研究院的古籍研究和保护有着特殊...
当代回文印创作状况分析
相关描述:    图1 徐正濂 倚翠偎红   自先秦古玺到现当代篆刻创作,在这两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印面文字的布局排列顺序种类在逐渐减少,到目前仅仅剩下两种常用的基本体式,一种是最常见的“自右上—右下—左上—左下”的顺序,这种基本体式自古至今不论是官印、私印还是收藏、鉴赏及吉语闲章等类都在沿...
当代回文印创作状况分析
相关描述:   图1 徐正濂 倚翠偎红   自先秦古玺到现当代篆刻创作,在这两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印面文字的布局排列顺序种类在逐渐减少,到目前仅仅剩下两种常用的基本体式,一种是最常见的“自右上—右下—左上—左下”的顺序,这种基本体式自古至今不论是官印、私印还是收藏、鉴赏及吉语闲章等类都在沿用,另...
“心思心意”特别邮票将在香港发行
相关描述:  香港邮政28日宣布,一套以“心思心意”为题的特别邮票及相关集邮品将于2月12日推出发售。   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是向挚爱表达真挚关怀和传递绵绵情意的日子。为配合这个节日,香港邮政特别发行一套六款以心形为设计概念的“心思心意”邮票。   这套邮票除了以常用的四色平版印刷术印制之...
香港发行特别邮票心思心意
相关描述:  香港邮政28日宣布,一套以“心思心意”为题的特别邮票及相关集邮品将于2月12日推出发售。   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是向挚爱表达真挚关怀和传递绵绵情意的日子。为配合这个节日,香港邮政特别发行一套六款以心形为设计概念的“心思心意”邮票。   这套邮票除了以常用的四色平版印刷术印制之...
中科院发布中国古代发明榜 三类专项均有湖北元素
相关描述:  昨日,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公布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录,记者发现,在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专项中,均有湖北发明家的身影。   据了解,该名录由中科院专家组经近一年半调研推选出,在集体调研基础上,经过各学科推选、专家评审、征求国内外科技史专家意见等环节。...
“非遗”回归生活与传统手艺再设计
相关描述: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桌椅常见的是四条腿,为什么不是三条腿?我们用的碗,总是圆的,而不是方的?这背后是因为长期的使用、生产过程中,需要便利性和美观,所以积累了现在这样的形状表现方式。   如果环境发生变化,某种器物的生产使用和我们的生活方式脱节了,是不是就要再设计呢?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这些...
海德收藏博物馆展出19世纪法国石版画
相关描述: 戈德弗罗伊•恩格尔曼,《猴子与狗》,约1817年,石版画。   “石头调色板:法国19世纪石版画”展览探索了石版画作为创意媒介的作用。该展展出了31幅石版画,全部来自海德(Hyde)的托宾•斯帕林家族收藏,展示了19世纪不同风格及技巧的典型石版画。   展览主要展出了19世纪盛行的...
明暗套色木刻的出现
相关描述:  版画技巧得到空前的提高,同时也很自然的出现了一些新的制版技法,“明暗套色木刻”和“金属腐蚀版”。   明暗套色木刻,方法是用二块或三块木板,将同一个画面的不同明暗分别刻在各块版上,再用不同明暗的油墨套印而成。这样,画面有三四个不同的明暗层次,使人物或场景更有立体感和光线感。最早使用这...
民间木版画概况
相关描述:  传统的民间木版画是中国木版雕印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传播的主要艺术形式。从我国印刷史来看它伴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而兴衰。民间木版画不仅历史久长,其印刷数量和在我国各地域的覆盖面较之其它文化方式也是最大的,因为在古老的中国绝大多数人不懂得文字文化,乐于接受图面文化是情理...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
相关描述:新中国成立后近半个世纪,荣宝斋将传统的古代版画“饾版”印刷术发展到了颇近人意的阶段,复制出大量木版水印画(图4—37),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东方的艺术明珠,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饾版印刷术,自清末到民国,一直如残星碎月,余光微弱。这个时期,坐落在北京琉璃...
十竹斋、萝轩的水印木刻艺术
相关描述:  饾版和拱花术并非明人所创,但这种复杂而有巧妙的彩色套印术发展到明末,已进入成熟阶段。成书于1672年的《十竹斋画谱》和成书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集雕印技艺于一炉,充分显示了明末彩色套印的艺术成就,堪称中国版画史和印刷史上的丰碑。   胡正言,字曰从,别号默庵道人,原籍安徽休宁...
彩色套印技术的发明
相关描述:  1619年前后,寓居金陵的胡曰从以饾版术印刷了《十竹斋画谱》中的“书画”卷,嗣后又以饾版和拱花术雕印了《十竹斋画谱》,图刻印染,极为精巧,色彩斑斓,幅幅乱真,实为我国雕版印刷史上的一大奇观,是我国版画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多年来有胡曰发明、创造了饾版和拱花之说。而依据上海博物馆收藏的《...
中国古代早期的刻、印文化
相关描述:  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大自然的一些现象以及留痕,给人类的创造留下了启迪。原始社会陶器的发明是森林大火将地面湿泥烘烤而成为坚硬的陶片。由此而引发了人类用此方法烧制陶器,制作陶器手指印痕则又启发了人们用绳、席压出纹理作为饰纹。从今天的考古资料来看,我们不仅发现在内蒙的阴山、甘肃黑山等石壁上人...
木版画概述
相关描述:  在绘画艺术中,版画是诸多画种之一。它以明显的特征立足于世,然而它却有着悠长而又光辉的发展历程。单从版画的出现已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如追其渊源,可谓从人类有绘画活动时既有“印痕”艺术的存在了。由此可上溯到几千年。中国古代时期版画经过漫长的发展进步,总结了大量经验,同时取得了为世人所瞩目的...
中国丝网版画工作室的建立
相关描述:  虽然说中国是漏版印刷术的起源地之一,但是现代丝网版画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是在1979年筹建的丝网版画工作室,并由此确立了中国现代丝网版画发展的新历程。   中国艺术院校的版画教学多年以来都是以木刻为主要的学习课程,在战争年代的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几乎成为木刻系,可...
丝网版画发展
相关描述:  丝网版画脱胎于现代丝网印刷术,二十世纪初丝网版画才逐渐从丝网印刷的商业性商品复制属性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门版画艺术形式而融入版画艺术的大家庭之中。丝网版画的复制技术一直在绘画领域内被广泛应用,丝网作品中图像复制性与其自我复制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绘画领域。自从丝网版画的诞生之日起,其本体语...
丝网印刷术的发生与发展--漏版印刷术在西方的发展
相关描述:  漏版印刷术在西方的发展   欧洲使用漏版印刷技术的历史晚于东方列国,日本的明克时期“捺染技术”传到了欧洲,欧洲人称之为“日本型版”。在欧洲漏版印刷技术最初被广泛用于墙纸的生产和宗教的传播。被称为“墙纸之父”的法国人约翰·巴比尔建立了一个运用漏孔版技术大量生产墙纸的工厂,生产了大批深受...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