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6秒
所有结果273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陕历博专家透露:将开辟国宝馆展示陕西的国家宝藏
相关描述:  原标题:陕历博专家透露新展情况 将开辟国宝馆展示陕西的国家宝藏 陕历博展厅效果图 陕历博展厅效果图   “杨官寨遗址出土的人面型陶器座,石峁遗址出土的陶鹰和壁画,石鼓山遗址出土的户卣,潼关税村隋墓出土的陶俑,还有五代冯晖墓的砖雕等等,这些平日难得一见的文物,都将出现在陕西...
陕历博专家透露新展情况 将开辟国宝馆展示陕西的国家宝藏
相关描述:   陕历博展厅效果图   陕历博展厅效果图   陕西头条记者 敬泽昊   “杨官寨遗址出土的人面型陶器座,石峁遗址出土的陶鹰和壁画,石鼓山遗址出土的户卣,潼关税村隋墓出土的陶俑,还有五代冯晖墓的砖雕等等,这些平日难得一见的文物,都将出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升级改造后的基本陈列《陕...
陕西榆林神木石峁遗址发现4000年前大型陶鹰
相关描述:   在榆林神木石峁遗址核心区的皇城台东护墙北段,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出土一百余片卜骨和万余枚骨针。在辨认拼对后,日前复原出一只造型生动的大型陶鹰。陶鹰残高50到60厘米,呈展翅伸颈状。通过对大量陶片的辨认,类似的陶鹰还有10多件。   考古专家认为,如此大体量的新石器时代动物造型陶塑实属...
榆林神木石峁遗址发现4000年前大型陶鹰
相关描述:  在榆林神木石峁遗址核心区的皇城台东护墙北段,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出土一百余片卜骨和万余枚骨针。在辨认拼对后,日前复原出一只造型生动的大型陶鹰。陶鹰残高50到60厘米,呈展翅伸颈状。通过对大量陶片的辨认,类似的陶鹰还有10多件。   考古专家认为,如此大体量的新石器时代动物造型陶塑实属罕见...
“石峁遗址”集中出土百余片卜骨
相关描述: 图为皇城台发掘全景。   记者3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石峁遗址”皇城台附近,集中出土100余片卜骨,专家表示可能暗含了皇城台的信仰和宗教功能。   皇城台出土的骨针。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北部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北距长城10公里。...
中国史前规模最大城址集中出土百余片卜骨
相关描述: 图为皇城台发掘全景。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中新网西安2月3日电 (记者 田进)记者3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石峁遗址”皇城台附近,集中出土100余片卜骨,专家表示可能暗含了皇城台的信仰和宗教功能。 皇城台出土的骨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考古学续写新篇章
相关描述:  2017年,中国考古学谱写了绚丽的新篇章。从史前至明清各时段,都取得了新进展,在科技考古、聚落考古、公共考古等领域形势喜人,前景光明。   史前时期   在山西临汾丁村遗址群九龙洞遗址出土的2000余件石片中,考古人员拼合出石制品104组,确认该遗址是10余万年前原始人的“石器打制...
陕西将加强遗址公园建设 首批25个“文化遗址公园”授牌
相关描述:   陕西传媒网讯(记者 王瑛)12月11日,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工作座谈会在西安举行,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公布杜陵、顺陵、华清宫遗址等25个单位获批成为第一批“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与会相关领导为获批单位授牌。会议提出,陕西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对文化遗...
陕历博基本陈列全线撤展改造 期间推出精华展供游客参观
相关描述:  陕西传媒网讯(记者 王瑛)12月26日,记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获悉,因该馆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从2008年开展至今,已经连续对外展出9年时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陈列已不能反映陕西文博事业的新成就。从2018年1月7日陕历博将关闭基本陈列,进行全面提升改造,2018年5月18日将以...
从出土遗物看商时期南方与中原的文化互动
相关描述:  考古发掘所获古代遗存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比较不同区域的考古遗存,可以获得区域间文化互动的重要信息。文化互动研究是探索考古学材料背后人群迁徙、交往的重要视角。以往学者对此多有探讨,如张光直先生提出的区域文化“互相作用圈”概念 ,就从较大时空框架内对区域间的文化交互关系的有益探索;苏秉...
豆海锋:从出土遗物看商时期南方与中原的文化互动
相关描述:  考古发掘所获古代遗存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比较不同区域的考古遗存,可以获得区域间文化互动的重要信息。文化互动研究是探索考古学材料背后人群迁徙、交往的重要视角。以往学者对此多有探讨,如张光直先生提出的区域文化“互相作用圈”概念 ,就从较大时空框架内对区域间的文化交互关系的有益探索;苏秉...
刘汉林:田野考古新标配,终结考古人的“民工”时代
相关描述:  远看像逃难的,   近看像挖碳的,   仔细看像捡破烂的,   回去一打听,   原来是考古工作站的。   这句顺口溜是前辈考古人对考古现场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后勤补给等方面真实状态的自我调侃,风趣幽默却又暗含辛酸!   不过,“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的诞生使这样...
良渚文化铸就史前玉器最高峰
相关描述: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玉文化中,最杰出的代表当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若以单件计,已超出15000件,可以说,在成一定规模的良渚文化遗址中,迄今都毫无例外地出土过一定数量的玉器。加上清末民初以来流入海内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保守估计,全世界良...
陕西省文物局赴神木调研老县城文物保护工作
相关描述:     8月26日,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带领省局相关处室及文物保护维修设计单位,冒雨赴神木市对长城一神木营遗址(神木老县城)进行现场调研。神木市市委书记张生平,副市长孙彬、贺若玉全程陪同。   在实地听取神木市委市政府对神木老县城保护工作及考古单位考古勘探情况汇报后,赵荣指岀长城是中...
陕西首次立法保护古城遗址
相关描述:  近日,陕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后简称《条例》),这是陕西首部由省人大颁布的古城遗址保护条例。条例对石峁遗址的保护与管理、展示与利用,及法律责任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四千年遗址彰显悠久文明   坐落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堡镇的石峁遗址,...
四千年前的中国规模最大史前城址:石峁古城又发现哪些秘密
相关描述:  “四千多年前华夏先民的印记正透着每片石板、每道石墙扑面而来。”   石峁遗址是陕北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晚期人类活动遗址,也是中国发现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距今已有4000左右的历史,面积约425万平方米。   1976年遗址被发现后,经过系统调查和考古发掘,在2006年石峁遗...
四千年前的中国规模最大史前城址——石峁古城又发现哪些秘密
相关描述:  “四千多年前华夏先民的印记正透着每片石板、每道石墙扑面而来。”   石峁遗址是陕北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晚期人类活动遗址,也是中国发现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距今已有4000左右的历史,面积约425万平方米。   1976年遗址被发现后,经过系统调查和考古发掘,在2006年石峁遗...
阿姆河文明:文明十字路口的传奇
相关描述:  6月17日,“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在故宫午门的东雁翅楼展厅落幕。   展厅第一单元是法罗尔丘地的文物,共有四件,均为残破的黄金容器。其中一件相对完整,能看到上面捶揲出来的几何纹饰,可能是雉堞纹,一件比较残破的杯子上能看到公猪面对着一棵树的形象,一件上面有行进中的...
山西陶寺遗址确认宫城存在 系迄今考古发现最早
相关描述:  6月25日消息,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获悉,2017年陶寺遗址考古又有新发现,考古工作者发现宫城的两处门址,确认了陶寺遗址宫城的存在,这是迄今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宫城。 陶寺遗址发掘现场。截屏图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城东北约7...
陕西:发现文物藏匿不报最高罚5万
相关描述:  昨日,《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提交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   石峁遗址是近年来我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对进一步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   草案修改稿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石峁遗址的义务,对破坏遗址的行...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