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49秒
所有结果203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曲高和寡的生物艺术:当代艺术新可能
相关描述: 刊于《艺术市场》2016年第6期下旬刊P78—81   生物与艺术,看似两个完全不沾边的领域,当它们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当生命本身成为艺术——李山艺术展”在成都K空间举办,国内生物艺术的先行者向观众展示了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生物艺术凭借着其独特的表现力与极大的争议性,引来...
【雅昌快讯】主推跨学科型策展人——“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 2016-2017年度项目发布
相关描述:  6月24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2016-2017年度项目将于今年7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启动。“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青年策展人专项基金共同发起,邀请了六个青年策展人/团队,在“项目空...
【雅昌专访】郑达:从“低科技艺术”到“后机器”时代
相关描述:  导语:早些时候,经过郑达的工作室,并不太亮的灯光下匆匆一瞥,摆满了机器的实验室显山露水,瞬间和之前见到的他那炫酷的灯光作品产生了一致,好奇心牢牢地被吸引在不是那么亮的教学楼里。   2016年4月16日,郑达与艺术家林欣在武汉K11展出艺术项目“后机器:想象Holos”,两位艺术家启...
艺术的难题|生物+艺术=?
相关描述: 生物+艺术=?   这个问题在1997年终于有了答案——生物艺术   生物艺术家不满于现有工具、材料与创作的逻辑性,通过与生物学家进行合作,创造了新的“生物体”作品。   由于,生物作品始终指向未知,不断去突破实际存在,也使得艺术品不再是静止的陈设,决定了其先锋性。 达...
【专访】从陈友桐与微生物之间的平等关系说起
相关描述:陈友桐陈友桐工作照  每天早晨,陈友桐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他的工作伙伴,不过这些工作伙伴都在一个个有营养基的玻璃器皿内。“它们”已经陪伴了陈友桐十几年,不过已经是繁衍了很多代的“晚辈”。陈友桐在宋庄的工作室更像实验室,只不过实验室关注的是细菌、微生物这些微观生命体如何的“存活”或如何被“杀...
“意识重塑:后生物时代的艺术与意识”将于上海举行
相关描述:  记者日前从德稻教育获悉,11月26-27日,由德稻教育携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国际研究系列会议“意识重塑”将于上海举行。届时,会议将围绕后生物时代的艺术与意识展开深入探讨,为艺术及其未来展开可能性预测。   国际研究系列会议“意识重塑”...
李山:科学家其实跟艺术家一样
相关描述:    引言:李山在纽约曼哈顿的家,隔着一条街就是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一次他的女儿带他去博物馆看电影,那个电影内容是寻找宇宙的暗物质。现场是一个球形的银幕,李山和女儿躺卧在影院看着宇宙:远处繁华的星辰,有一个暗淡的光影,越来越近,原来是一个银河系。在每个银河系的每时每刻,不晓得有多少恒...
李山:“多利羊”并未呈现生命的意义 只是人类的科技能力
相关描述:    引言:李山在纽约曼哈顿的家,隔着一条街就是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一次他的女儿带他去博物馆看电影,那个电影内容是寻找宇宙的暗物质。现场是一个球形的银幕,李山和女儿躺卧在影院看着宇宙:远处繁华的星辰,有一个暗淡的光影,越来越近,原来是一个银河系。在每个银河系的每时每刻,不晓得有多少恒...
陈源初的阅历和淡定
相关描述:  1991年曾主编完成《中国当代艺术双年鉴》;1992-94年就读于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1994年赴美,在纽约约翰·凯奇基金会任访问学者,并促成了该基金会主任劳拉·昆1996年去中国讲授与介绍约翰·凯奇;1995年-1999年主要研究当代中国艺术家的海外之旅,完成并发表论文:《并不孤独的...
艺术品收藏新玩法:认知新媒介艺术品
相关描述:   林科 《数据泡沫板》 收藏级打印 120 x 57.56cm 2013 杨画廊提供   双飞艺术中心 《谁不知道双飞》 2012-2013 Vanguard画廊提供   张乐华 《庐山恋天下》 2013 Vanguard画廊提供   从欧洲古典主义宗教画和宫廷肖像到印...
视觉艺术新常规
相关描述: 曹斐《人民城寨》   “玛丽苏”,第一个将我难倒的词,搜索一下,不就是自恋嘛;“颜值”,原来是脸的意思……时不时地,网络上就会蹦出一些新名词,不断刷新着屏幕,从开始一路小跑跟踪刷屏的节奏,到后来只能灰溜溜地任网络达人们策马扬鞭而去。   科技开始与艺术结合后,这种更新换代的速度仿佛...
李山:生物艺术是艺术史的新章节
相关描述:   李山,1942年出生于黑龙江兰西。1963年就读于黑龙江大学,1964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留校任教;1969年任职于浙江省军事农场;1958年至1998年任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1995年至1996年赴美国纽约。参加过数次国内外重要展览,当代艺术家。 ...
当电子游戏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相关描述:  自从2012年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将电子游戏纳入到其资助范围后,原来属于电子产业的电子游戏进入了非营利系统,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然后纽约现代艺术馆收藏了部分电子游戏作品,并进行了展览。从某种角度来说,电子游戏进入非营利艺术赞助和展览系统,使它从原来面目发生了变化,并有可能让它成为一...
从绘画到动画(上)——关于独立动画的叙事、语言、图像、场域的思考
相关描述:  独立动画现状及其困境   艺术是所有人与所有时代之间的游戏。   ——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对于今天全球范围内的独立动画实验,做出一个全景式的描述是非常有难度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以及工作方法来提示这个领域新多元...
李山谈原生艺术:可能的拐点
相关描述: 李山   李山,生物艺术创始人。1942年出生于黑龙江兰西,1963年就读于黑龙江大学,1964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留校任教。1995—1996年赴美国纽约做艺术考察。目前在上海和纽约居住,是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2007年,在上海香阁纳画廊主空间举办...
培养皿中的未来:苏珊-安克与生物艺术的世界
相关描述: 培养皿中的未来:苏珊·安克与生物艺术的世界   达达主义者们带着我们倾诉宣泄诉求,波普艺术让我们看清消费时代的机械复制,生物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会是什么?或许是一种全人类的运动。美国生物艺术家苏珊·安克为上海带来了一场《彩虹幻想》,让我们走进了培养皿中的未来人类世界。   “我的艺术是...
李振华:新媒体艺术代表一种指向未来的精神与姿态
相关描述:  李振华,1975年生于北京,现为独立策展人、新媒体艺术家、制作人,多年来致力于新媒体艺术的研究与实践。自1996年以来,在国内外博物馆、空间、机构策划文化项目及展览,2008年作为中国美术馆发起之国际大型展览《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的制作人,同年策划在佛罗伦萨当代美术馆的展览《中...
李山:他们不把我当艺术家我很高兴
相关描述:   李山   李山,1942年生于黑龙江兰西,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和美国纽约。李山的早期创作被归为政治波普,后来开始生物科学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艺术”探索的艺术家。李山试图找到一种进化的形式,提出关于试图从不可认知里拔出可认知的问题。   2007年...
科学家Zachary Copfer搞怪艺术:用细菌培养名人肖像
相关描述:   实验科学家、爱因斯坦、细菌、辐射。请用这四个词造句。   你肯定能造出很多句子来,但我们的答案是,实验科学家扎卡利·考博菲(ZacharyCopfer)借助辐射用细菌培养出了爱因斯坦的肖像。这是科学,但也是艺术,而且是非常成功的微生物艺术。   上方六个培养皿组成了安迪·沃...
张海涛:未来新媒体艺术与高科技伦理问题
相关描述:  高新科学与技术的伦理问题是未来人类文明生存与发展中最困惑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给自然人带来新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是以往人类前所未有的经历。例如现在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人与虚拟人、机器智能人的关系;人与转基因、克隆生物的关系;人与纳米物质和时间空间的关...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