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4秒
所有结果203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历史和现状
相关描述:  影像艺术诞生于 1990 年代,主要是指 Video 艺术。影像艺术的产生是 90 年代艺术的 一个区别于 1980 年代艺术的主要标志。   90 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主要分两个阶段。90 年代中前期主要表现为在装置、表演、摄 影和录像等媒介上的广泛实验和使用,90 年代后期则表现为...
张培力专访:我对新的艺术语言永远有兴趣
相关描述:  在对媒介的态度上,我的立场并不是那么坚定,我并不在意我是录像艺术家,还是绘画艺术家,我是什么并不重要。我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能想一些事情的人,艺术只是我选择的生活。除了艺术,我就是一个一般的人。我觉得,如果你对艺术语言的态度是保守的,那么你对社会、对哲学的态度也是保守的。在我看来,语言...
录像艺术:可远观亦可近赏
相关描述:   录像作品《轻而易举2》 晨报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电影学专业在读研究生廖阳有一台DV(摄录机)。他开玩笑说,这台机器陪伴他看过很多美景和美女。许多年过去了,粗糙的单纯记录已不能满足他的想法,尤其是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导演或是艺术家的时代。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拍摄的视频与录像艺术有什...
聚焦中国影像:一个外国人的眼光
相关描述: 影像艺术收藏家伊洛莎·豪登希尔德 杨振忠作品《全家福》 刘韦华作品《无限》   美国收藏家伊洛莎·豪登希尔德上世纪90年代以来,热衷于收藏中国影像艺术作品。这些藏品反映了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是中国影像艺术的一段重要见证。   伊洛莎·豪登希尔德(中文名贺亦风)...
阿拉里奥画廊大型群展《触摸》
相关描述:  阿拉里奥画廊(ARARIO GALLERY)北京空间将于2011年6月1日隆重推出今年首个大型群展《ALMOST TANGIBLE触摸》。此次展览汇集了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的10位中外艺术家,即将呈现的作品涵盖了多种媒介,包括油画、雕塑、装置、影像、图片等类型,试图最大程度的展现在全球化...
莫纳·哈透姆等国际当代艺术名家作品首次齐聚北京
相关描述: 汉斯·欧普·德·贝克装置《桌子》 图片:张嘉格/摄 图片:张嘉格/摄 图片:张嘉格/摄 尹秀珍装置《思想》 图片:张嘉格/摄 里奥·维拉里尔装置《纵列》 图片:张嘉格/摄 王功新影像《五色》 图片:张嘉格/摄    【导语】2011年6月1日阿拉里奥画廊...
王功新专访:新媒体艺术本身是否能够继续生存?
相关描述:
数字遗产:1963年以来的德国录像艺术
相关描述:相关联接: 王功新专访:新媒体艺术本身是否能够继续生存? 德国录像艺术40年:第一部分 德国录像艺术40年:第二部分 关于新媒体的全球进程调查 (14)   挽救录像艺术的文化遗产   录像艺术已成为当代艺术中极富重要性的表现形式,其丰富潜力在第11届卡塞尔文献展中更是可见一...
德国录像艺术40年:第一部分
相关描述:相关联接: 德国录像艺术40年:第二部分 数字遗产:1963年以来的德国录像艺术 关于新媒体的全球进程调查 (14) 王功新专访:新媒体艺术本身是否能够继续生存?   无论何种电子数据的载体,其寿命都是有限的。这给博物馆和类似收藏机构抛出了一个两难的问题:录像带也好,其他形式的...
关于新媒体的全球进程调查 (14)
相关描述:相关联接: 王功新专访:新媒体艺术本身是否能够继续生存? 德国录像艺术40年:第一部分 德国录像艺术40年:第二部分 数字遗产:1963年以来的德国录像艺术   “德国录像艺术40年”这一庞大的主题,以回顾与梳理始于60年代的德国录像艺术运动为鸿旨,由5个在德国新媒体艺术领域扮演...
德国录像艺术40年:第二部分
相关描述:相关联接: 王功新专访:新媒体艺术本身是否能够继续生存? 德国录像艺术40年:第一部分 数字遗产:1963年以来的德国录像艺术 关于新媒体的全球进程调查 (14)   “RECORD>AGAIN!”作为“德国录像艺术40年”项目的第二部分,致力于呈现德国录像艺术从上世纪六、七十...
王功新专访:新媒体艺术本身是否能够继续生存?
相关描述:相关联接: 数字遗产:1963年以来的德国录像艺术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发起于2006年,旨在对艺术界的艺术现象及市场状况进行年度性总结及展望评选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四届,公平、公正的评选方法,关注当下艺术市场发展状态的评选模式,使该活动成为众多媒体、艺术从业者及爱好者瞩目的...
广州时代美术馆回顾中国录像艺术开端(图)
相关描述:   录像艺术(VIDEO ART),在早期是作为一种挑战艺术商业化和收藏体质的工具出现。   上个世纪最后十年,一批中国艺术家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来打破当时中国社会的限制和传统习俗的禁忌。3月26日至5月4日,著名策展人、批评家皮力选取了其中14位艺术家和他们的录像作品...
“把大家遗忘的东西翻出来”
相关描述:   录像艺术(VIDEO ART),在早期是作为一种挑战艺术商业化和收藏体质的工具出现。   上个世纪最后十年,一批中国艺术家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来打破当时中国社会的限制和传统习俗的禁忌。3月26日至5月4日,著名策展人、批评家皮力选取了其中14位艺术家和他们的录像作品...
希尔万·乐维夫妇(DSL):后入局者,后来居上
相关描述:   米尼克及希尔万·乐维夫妇(DSL),作为较晚现身的近几年来集中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法国藏家,曾经营服装公司,1987年开始,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其创立的DSLcollection收藏库内有 70多位中国艺术家120件当代艺术品,收藏的主体聚焦于早期先锋实验作品(如’85新潮群体)。 ...
孙宁:并非人人都是艺术家
相关描述:  从2005年至今,站台中国艺术机构(以下简称“站台中国”)以推广年轻艺术家成为画廊中的“另类”。随着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日益火爆,一批年轻艺术家陆续涌现,同时由于当代艺术更加突出艺术家的思想性,因此很多人提出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点。站台中国总监孙宁认为,“人人都是艺术家”是一种误导,除...
中国影像艺术最初的狂欢
相关描述:  有这么一群人,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前市场化时代,他们热衷于“家庭制造”。而那些打着如此标签的作品,无疑成为了对“用思考生活”的一种邀请。   1992年左右,通过私人关系和地下渠道,录像机作为一种创作工具开始被中国大陆的艺术家所使用。虽然那个时期,国内的条件是如此艰苦,但中国的先锋艺术家...
中国影像艺术最初的狂欢
相关描述:  有这么一群人,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前市场化时代,他们热衷于“家庭制造”。而那些打着如此标签的作品,无疑成为了对“用思考生活”的一种邀请。   1992年左右,通过私人关系和地下渠道,录像机作为一种创作工具开始被中国大陆的艺术家所使用。虽然那个时期,国内的条件是如此艰苦,但中国的先锋艺术家...
到美术馆过“夜生活”,如何?
相关描述:  说到艺术展览,你会想到什么?时尚或厚重得远离生活的展厅?被规整而单调地悬挂在展墙上的艺术品?如果你还持这样的“成见”,正在申城举办的两场艺术展或许会让你吃惊。试想一下,艺术走出美术馆的象牙塔,直接进入了百姓生活的小区;展品不是集中在一个地点呈现,而是散落在展馆各个楼层的角角落落,与观众...
在派对间隙赶一场艺术展
相关描述:  吹响圣诞号文娱大进攻 艺展篇   热闹节日一片红红翠翠,吃喝玩乐连场赶,人声喧嚣派对欢腾。这时你是否觉得这种忙于歌舞的欢愉生活过于浮华,需要一些精神点缀才够完满?不妨在走进咖啡店、购物中心、餐厅、KTV之前,绕到一家安静的博物馆、美术馆或者画廊,让心情暂时安静下来,让思绪领略一次充斥...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