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4秒
所有结果398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給線條以自由——張大我和他的現代書法
相关描述:  想起藝術家張大我,腦海中立時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   夕陽如血。澳大利亞美麗的海濱小城朗薛士頓景色分外宜人。一位五十上下的中年男子在離他的寓所不遠處的海灘上獨自漫步,細心尋覓著落潮流下的道道痕迹,任海風吹亂他的長髮……   “我對海灘是一往情深。”大我先生近日自澳洲回京小住,閒聊之...
存在的浮生的人文风景
相关描述:  数着一级一级熟悉的台阶,我登上楼顶,俯视熙熙攘攘的众生,车水马龙之繁忙,突然的,就被击中了,感动在我的风景里。每每此时,总能想起日本文学大师永井荷风《浮世绘鉴赏》里一段话:我反省自己是什么呢?我非威尔哈伦似的比利时人,而是日本人也,生来就和他们的遵命境遇迥异的东洋人也。恋爱的至情不必说...
虞坚讲述青铜器收藏之美
相关描述:  虞坚在国内收藏界虽然声名不显,但在海外青铜器收藏市场上却是后起之秀。   即使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对青铜器大概也能说出自己耳熟能详的几个名字来,例如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毛公鼎等。但当进入珠江之畔广州星河湾的青铜器藏家虞坚充满古典韵味的住宅中,亲手把玩馆藏级的青铜器时,才能真正体会到...
南澳1号沉船引发的猫鼠大战(图文)
相关描述: 南澳1号沉船 从南澳1号沉船打捞上来的瓷器        “南澳1号”还没有“登陆”,汕头市、南澳县两级政府已经筹划围绕沉船开辟当地经济发展的新道路。筹建博物馆、开发观光旅游线路、开发相关经济产品,这些项目已经在运筹之中。从几年前发现沉船、打捞文物工作开始,当地经济变化已经初见...
中国美协会员李小可
相关描述:  李小可作品    李小可简介:   李小可,1944年生,江苏省徐州人,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3年,开始随父李可染学习山水。1979年进入北京画院。1985年至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并参加日本画家加山又造先生举办的短期研修班。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
番禺石楼建龙舟公园博物馆
相关描述:  “龙船划得快,今年好世界”。作為岭南水乡的生动显影,扒龙舟习俗在粤港澳地区绵延逾千年,其中番禺石楼镇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龙舟文化之乡”和“龙舟文化传承基地”等称号。适逢端午节的到来,记者一探当地最古老龙舟“大乌龙”以及与龙船相关的特色风俗文化。当地现时正加快兴建龙舟文化公园、龙舟文化博...
南澳一号考古队领队:我们不只是在“捞宝”
相关描述:  我们不只是在“捞宝”   ——专访“南澳一号”水下考古队领队孙键   孙键,男,45岁,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水下研究员。1987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进入国家历史博物馆做文物征集工作。1994年开始从事水下考古工作。10余年来曾参加过辽宁绥中元代沉船水下考古、福建碗礁一号水下考古、...
“南澳Ⅰ号”考古队队长:船载文物还有近两万件
相关描述:     这是一个岛屿。阴雨濛濛中,乘坐在轮船上,远远望去,南澳岛就像一位少女披上薄纱,美丽而神秘。   昨日早上7时许,本报记者从汕头出发,在莱芜码头乘坐轮渡前往南澳岛。在海底沉睡400多年的“南澳1号”明代古船,就在这一片波浪翻滚的海面下,静静躺着,等待着人们来挖掘她的故事。  ...
依靠科技手段更好地“呵护”文化遗产
相关描述:  不久前,在汕头南澳岛海域,明代沉船“南澳1号”水下考古工作时隔一年后重新启动。相关报道披露,此次考古打捞采用了雷达扫描、远红外线监控、旁测声纳、浅地层剖面仪、水下无线通话系统、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等高科技设备。据笔者了解,目前我国在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和发掘中已广泛采用这些设备,一些更先进的...
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步入全面发展新时期
相关描述:  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国土,还有近300万平方公里辽阔海域、3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丰富的内陆水域,蕴含种类多样、数量巨大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这些珍贵的水下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不但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更是落实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古董“穿上”现代科技“马甲”
相关描述:  4月25日,坐落在广东阳江十里银滩上的海上丝绸博物馆里,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的“南海1号”第二次试发掘工作基本结束了。领队刘志远疲惫中带着兴奋:“这次我们确定了船首的位置,这是很重要的发现。但更重要的是,在这次试发掘中,我们采用了一些以往没有使用过的新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
序(乔•宁作品集)
相关描述:  在人们缔造富足生活的基本理想完成以后,就会减缓奔跑的步履而去寻求精神的慰藉,这时,艺术就成为社会最抢眼的光环。然而,当我们怀着激动的情绪梳理当代画家的时候,往往喊不出多少钟情者的名字。人们常用群雄逐鹿来形容当代画坛的景象,其原由就是纷杂的艺术面貌搅乱了人心的尺度。在这种状态下,许多人借...
城市化的反思者:记“原色──王家增油画作品展”
相关描述: 艺术家王家增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王家增所举办的“原色──王家增油画作品展”三月二十六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六十件作品以凝重浑厚的面貌,诉说做为城市化反思者的王家增,对人们遭受城市化挤压的扭曲困境的史诗般的观察描绘。 开幕式现场台湾策展人刘素玉女士致辞 开幕式现场艺术家...
王向峰诗叙议
相关描述:  1985年,28岁的王向峰发表了长诗《死港与天界》: “呵 微光中的黎明/我看到/在废墟里/在骨头与骨头之间/ 一双/沉重坚实的脚后跟/在上下提动/历史在那两腿之间推移着/向后摆/脚步声在天宇中留下尘埃”…… 诗中所传达出的那种历史沧桑,那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般的深广忧患,...
英国一周新展播报
相关描述:  格拉斯哥:重现隐形 Sparky art: work by Dutch artists Elsa Stansfield and Madelon Hooykaas.   这是一个对苏格兰-荷兰裔先锋影像艺术家艾尔莎·斯坦斯菲尔德(Elsa Stansfield)和马德隆·胡卡斯(...
白煦书法诠释
相关描述:  我和白煦兄同住北京,却在香港相识。那是前年的初夏,我们都受邀参加香港艺术双年展的评审工作。在一周的时间里,一起品鉴书画、观风景、侃大山,初识了他的人和艺术。   一个人的艺术天分,自己未必清楚;成就天分的机遇,有时擦肩而过,也说不定哪天就能碰上。白煦少时曾受到擅书的祖父之熏陶,但未成...
生命的水渍—读若无
相关描述:  一滴水如果不落地,可以长久地在空中停留,随风而栖,变幻各种嘴脸——云和烟、冰和霜、雨和雪;海市蜃楼、七色彩虹、太阳之侧的金色花边;但如果落了地,它只是一滴水,而且很快就消失了。   但是,一滴水不管怎么变化,它仍然是一滴水;因为重力的缘故,因为其惰性,一滴水总是会落地,而且总是要消失...
回归绘画的本源性:约翰•沃克绘画作品展
相关描述: 展览开幕嘉宾左二海淀区宣传部部长李彦来、左四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卫汗青、左五中间艺术馆理事长黄晓华、左六策展人袁佐 中间美术馆“时代的潮汐——‘海豹湾’约翰•沃克绘画作品展展览现场   北京中间艺术馆于2010年6月5日至6月30日举办“时代的潮汐——‘海豹湾’约翰•沃克...
南澳一号考古队领队:我们不只是在“捞宝”
相关描述:  我们不只是在“捞宝”   ——专访“南澳一号”水下考古队领队孙键   孙键,男,45岁,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水下研究员。1987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进入国家历史博物馆做文物征集工作。1994年开始从事水下考古工作。10余年来曾参加过辽宁绥中元代沉船水下考古、福建碗礁一号水下考古、...
领悟奇迹
相关描述:  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                        ——哥林多前书13:12   摄影的哲学诞生于一个“笛卡尔之梦”,它代表了人们运用理性的科学行为获得某种确定、客观知识的方式,这是一种不受观察者的主观情感浸染的、“无私”的理性...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