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9秒
所有结果945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画家杜中良受邀“经典与风范”艺术家邀请展
相关描述:  7月29日下午,由石上清泉主办的“经典与风范——当代值得关注的艺术家邀请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国画艺术家刘曦林、郭石夫、胡永凯、纪映欣、吴海舟、潘公凯、苗再新、何家英等名家参展。中国孔子国画院院长杜中良受邀参展并出席了开幕式。   作为国内以“成熟、严谨、高端、学术”为宗旨的艺术展示...
吕立新: 如何能够藏好画
相关描述:  十年丹青过眼,一缕情愫如旧。   这是着名文化学者、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明之旅》主讲人、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家吕立新10年从事书画艺术鉴赏、收藏的感悟。   日前,吕立新新着《藏画真好》在京首发。作为吉林出版集团图书出版公司策划出版的《中国名家精品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收录...
【雅昌讲堂3946期】殷双喜:中国画的本体语言及其前景
相关描述:  主讲人介绍:   殷双喜:1954年8月出生,中国江苏省泰县人。 1991 毕业于陕西省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获硕士学位。2002 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历史与理论系,获博士学位。 殷双喜   导语: 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于2017年12月9日在京召开以“中国画的本体语言...
【雅昌讲堂3944期】唐勇力:再思考中国画的本体语言及现在语境下的发展
相关描述:  主讲人介绍:   唐勇力:1951年生 ,河北唐山人。著名画家,中国工笔人物画家领军人物,兼擅写意人物画。原中国美院中国画系主任,2000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唐勇力   导语: 北京靳尚谊...
【雅昌讲堂3932期】 程大利:笔墨语言的本体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关描述:  主讲人介绍:   程大利:1945年生,江苏徐州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程大利   ...
【雅昌讲堂3918期】薛永年:不变民族性特殊——谈中国画语言的智慧
相关描述:  主讲人介绍:   薛永年:1941年11月生。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会员书画碑帖组召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薛永年   导语: 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于2017年12月9...
指墨趣味是如何产生的?
相关描述:  所谓艺术品的趣味、味道、品味是受众者在参观画展时对某件打动心里的作品自然流露出的情感表达。那么什么作品能打动人心呢?英国艺术家克来夫.贝尔说:“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
指墨与笔墨——比较水墨画中的用指与用笔
相关描述:  指画与笔画有所不同,各有长处和特点,但是没有用笔的基础,用手指画不出有格调的水墨画作品,笔情指趣虽有差异,但追求作品的格调、趣味是一致的。对笔墨、指墨进行比较性研究,可以使指画爱好者在理解继承中华传统文脉中的审美取向、艺术境界同一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指画存在的空间。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中国设计40年:我们的城市故事还动人吗
相关描述:     今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相比悠久的校史,“设计”在央美是年轻的——上世纪90年代,时任院长的靳尚谊决定建立设计学科,21世纪初,才由潘公凯院长推动成立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和城市设计学院。   3月20日~21日,“中国设计40年——经验与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央...
中国画变?不变?怎么变?
相关描述: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20世纪中国画革新的主潮,那就是“借西画改造中国画”,即用西方的造型方法与观念改革中国画。但这也造成了中国传统画家笔墨自觉意识的淡化,有意无意间便把坚持中国画特色与追求现代性对立起来。   中国画本体样式和精神的逐渐削弱,以及对于中国画内在学术问题研究的少人问津...
有些捐赠是值得怀疑的 有些接受是需要商榷的
相关描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说,对于绝大多数博物馆来说,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只要捐赠的是真的、是好的,是多多益善。通常来说只要来源合法,这都没有错。因此,一些捐赠人就抓住了博物馆的软肋,以“爱己”为目的通过捐赠而获得声名。他们千方百计攻克国家级、名气大、有影响的博...
为什么中国的老画家很少随身带着速写本?
相关描述:   中国传统画家绘画心理的运作过程是“概略表象”的运作过程,而西方传统画家从绘画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具细表象”的运作过程。由此,写生在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就与西方绘画不一样了……   西方是必须对着静物、模特,看一眼画一点。中国画家以往则主要是对程式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对程式的修...
潘公凯:两种不同的写生方法
相关描述: 设色山水图轴(国画) 黄宾虹   中国传统画家绘画心理的运作过程是“概略表象”的运作过程,而西方传统画家从绘画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具细表象”的运作过程。由此,写生在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就与西方绘画不一样了:西方是必须对着静物、模特,看一眼画一点。中国画家以往则主要是对程式的理解...
中国美协赏析--宗华绘画艺术
相关描述:  艺 术 简 介  宗华,出生于1939年元月,山东龙口人,定居北京。  ◎ 国家一级美术师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 中央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 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客座教授  ◎ 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兼艺委会主任  ◎ 闾山画会会长  ◎ ...
中国画的变、不变、怎么变
相关描述:   陆俨少课徒稿   倪瓒课徒稿   夏塘水牛图(国画) 潘天寿   本报记者 李亦奕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20世纪中国画革新的主潮,那就是“借西画改造中国画”,即用西方的造型方法与观念改革中国画。但这也造成了中国传统画家笔墨自觉意识的淡化,有意无意间便把坚持中国画特...
【雅昌专栏】陈履生:我的2017
相关描述:走过2017, 不知不觉, 冬天到了之后是迎春花的烂漫。 2018 又在等待每一步脚印。 没有期待, 只有随遇。   1月  12日,在广东省直机关工委、广东社科联讲堂作《新时代的中国画》讲座。   1月  18日,在国家博物馆主持“黄永玉生肖画展”新闻通气会。   ...
孙焘:生机不息——叶朗的中国美学研究道路
相关描述: 叶朗   1955年,叶朗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叶朗已经在北大这所“大观园”里学习、工作、生活了六十余年,现在仍每天到燕南园56号院的办公室伏案工作,持续关注着学术界、文化界的新观念、新趋势。可以说,他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社会、文化的风风雨雨。   20世纪...
【雅昌专稿】2017再谈中国画 笔墨还重要吗?
相关描述:  据说,现在全世界有几亿人拿起毛笔,画中国画,写中国字儿。显然,之于传播中国文化而言,这很可喜。   靳尚谊说,他也喜欢中国画,最喜欢的是八大山人和倪瓒。 八大山人   “1979年,我第一次到西德,参观了很多院校,德国的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就是个古老的美术学院,看他们的学生在画...
潘公凯:优秀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相关描述:  在谈到中国艺术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时,曾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公凯说,有些人为了让西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国画,主张中国美术家应当进行所谓“东西方结合”的艺术创新,他对此并不苟同。如果画家用油画的技法进行国画创作,这种所谓的创新作品会因无章可循,最后既不是国画也不是油画,...
【雅昌快讯】潘公凯首次香港画廊个展亮相季丰轩 再论当代“笔墨视野”
相关描述:  11月28日,潘公凯首次香港画廊个展“潘公凯的笔墨视野” 在香港季丰轩画廊举行开幕式,本次展览共展出最近三年创作的作品共30件,作品包括六米宽的巨幅水墨画、最新水墨系列作品及长六米的录像装置作品。    “潘公凯的笔墨视野”展览现场 嘉宾合影   左起:季丰轩画廊董事 冯志光先生...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