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6秒
所有结果66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闳约深美”展学脉
相关描述:  公开举行人体写生成绩展览会,开创了美术教育模特制的先河;实行男女同校制,成为中国最早实行男女同堂教学的美术学校;那句振聋发聩的“中国画已穷途末路”,也出自这里“新潮美术”时期的一名研究生李小山……一系列创新办学的措施、贯穿始终的“不息变动”的学脉,成就了今天的南京艺术学院。   日前...
传承国美精神 光大国美之路
相关描述: 由阿尔瓦罗·西扎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于校庆当日开馆   90年前的4月8日,蔡元培先生从南京自带被褥回到杭州,在孤山罗苑为国立艺术院师生补行开学礼,向世人昭告“学院只为研究学术而设”,为学校确立了“学术”的精神和使命。今天,在这个国美人最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重温九秩辉煌...
学院精神的 时代宣言 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在京展开
相关描述:  3月24日下午,《国美之路大典》首发式暨中国·美术·学院大展媒体导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由此揭开了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北京系列活动的序幕。   《国美之路大典》由百余位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参与编辑,历时十载,共16卷39册,近1500万字、2万图版,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最大...
学院精神的时代宣言 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在京展开
相关描述:   3月24日下午,《国美之路大典》首发式暨中国·美术·学院大展媒体导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由此揭开了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北京系列活动的序幕。   《国美之路大典》由百余位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参与编辑,历时十载,共16卷39册,近1500万字、2万图版,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大展
相关描述: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 开幕:2018年3月25日10:00 地点:中国美术馆,北京   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大展”将于2018年3月25日至4月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从1928年的国立艺术院到今天的中...
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校庆北京系列活动将启动
相关描述:  2018年3月24日下午,《国美之路大典》首发式暨中国·美术·学院大展媒体导览于中国美术馆举行,由此揭开了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北京系列活动的序幕。   《国美之路大典》由百余位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参与编辑,历时十载,16卷39册,近1500万字、2万图版,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
【雅昌讲堂3826期】陈平:艺术史翻译对学科研究的意义
相关描述: 陈平   陈平,1954年出生,江苏南京人。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受聘为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2005—2014)。著有《李格尔与艺术科学》、《外国建筑史》和《西方美术史学史...
【雅昌讲堂3824期】沈语冰: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翻译的经验与心得
相关描述: 沈语冰   沈语冰,1965年生,浙江余杭人。就学于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学习法律、哲学和文学,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文艺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西方现代美学、现当代艺术史和批评史的教学与研究。     文明的火种,概言之,核心乃是科学和艺术。科学是...
【雅昌讲堂3822期】邵宏:艺术史翻译中的常见问题
相关描述: 邵宏   邵宏,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设计管理学博士后,广东美学学会副会长。已出版的专著有《艺术学方法批判》(合著)、《艺术史的意义》、《美术史的观念》、《衍义的气韵》,主编及编著有《设计专业英语:西方艺术设计经典文选》、《西...
彭锋:气韵与节奏(上)
相关描述:  “气韵生动”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或命题,[1]而且获得了广泛的国际传播,甚至有可能对发源于欧洲的现代美术及其理论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考察“气韵生动”的本义、它在欧美的传播和解读、以及它在国内的现代转型,有助于我们理解美术和审美观念的跨文化传播的特殊性,进而理解审美现代性的复杂性。...
“艺术史名著译丛”出版
相关描述:   由商务印书馆与何香凝美术馆联合举办的“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出版座谈会暨艺术史翻译研讨会日前在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举行。   艺术史学是人文科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上世纪初滕固等中国艺术史学的开拓者就已开始将西方艺术史译介到中国的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叶,范景中和一大批青年...
“作品”缺席:时下艺术展览与美术史研究的一个困境
相关描述:  从视觉信息量的传递和接受角度而言,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展览丛集、图像遍布的时代。每一个置身于艺术中心城市的业内人士,每天都会被名目繁多的展览信息围绕,纸质邀请函和微信“朋友圈”接踵而至。即便是一个普通市民或与艺术毫无干系的社会公众,也会在行走于都市巷陌的瞬间与街头的展览海报不期而遇。这是...
新文学旧书三十年
相关描述:  所谓“旧书”,至今尚无公认的确切的定义。线装古籍(含民国时期的线装书),当然可包含在广义的旧书之中,但现今讨论旧书,线装古籍另行单列,是并不纳入其中的,就像大学和大型公共图书馆大都设有古籍部,却无旧书部一样。又或谓可以“近代文献”名之,可是1949年以后的出版物也早已进入旧书流通领域,...
【讲座预告】滕固在德国
相关描述:  丨“艺术与文化”课程系列讲座:滕固在德国   主讲人:李雪涛   主持人:葛玉君   时    间:第一讲12月22日 14:30—17:30   第二讲12月27日 14:30—17:30   地    点:北区15号楼三层311室“研究生院学术报告厅” (14号楼出电梯左...
我们需要怎样的艺术史研究?
相关描述:   艺术史理论丛书《世界3》是OCAT北京文献与研究馆的年度出版项目,致力于探讨和批判性反思艺术史(art history/ history of art)这门学科自身的历史形状和当代危机。该系列丛书的第一本《世界3:作为观念的艺术史》(岭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重点围绕对艺术史古典...
“草稿”≠草稿——潘德运素描个展
相关描述:   展览名称:“草稿”≠草稿——潘德运素描个展   Exhibition Name:"Draft" not equal draft : Deyun Pan sketch Personal exhibition   策展人:井中月   Curator: Zhongyue Jing ...
现代水墨画的发展与审美意向
相关描述: 1979年吴冠中先生《绘画形式美》的发表和1983年台湾画家刘国松的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是这段精神文化之旅的开篇。前者意味着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单一创作模式的出走,开启了新水墨艺术形式探索的大门,而后者则无疑是对传统笔墨程式的公然"出位",为当时苦于传统墨价值和语言束缚的大陆青年艺术家...
王劼音:“海派”新声
相关描述:  40 年代出生于上海的艺术家王劼音,深受海派艺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也被视为今天海派艺术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曾经的“海派”艺术经历过时移世易的变迁,其文化语意和艺术立场变得有些含混不清了,但在上海独具地缘文化的艺术圈层中,“海派”精神仍旧是许多艺术家的精神归属,在曾经的精神故土中,不断...
【雅昌专访】于洋: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史研究的“西学引入”与“本土演进”
相关描述: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美术史学者和艺术家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受到西方现代学科方法的影响,出现了艺术史与文化史上传统派、革新派以及中西融合派等阵营之间的论争,这些现象与问题辐射至今,其实也是中国美术界一直都在面对的命题。对于中国美术史学而言,更是在百年的时间内,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
聆听松风——王晓派花鸟画刍议
相关描述:  当下中国画坛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倾向。延续传统者有之,求变创新者有之,不古不今者亦有之,大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热烈氛围。可惜,延续传统者,多拾古人牙慧,古人的笔墨性灵却难以企及;求变创新者,多在画面图式与观念上下猛药,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却消亡殆尽;不古不今者更让人堪忧,诸如一些“新工笔”...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