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所有结果727条信息
- 上博更新书画珍宝迎客
- 相关描述: 出于对古代书画保护的考虑,上海博物馆历代书法馆和绘画馆通常对陈列展出的书画半年更换一次,每次更换后都有一定数量的新面孔出现。3月18日,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完成了换展,重新对外开放。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上博常设展览中首次展出或久未展出的精品。比如传世唯一接近虞世...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401/n920746.html
2017-04-01 17:56:53
- 梁清标藏品富可敌国 为何却三代散尽
- 相关描述:
北宋 郭熙 巢石平远图 梁清标旧藏
把博物馆里的那些镇馆之宝都藏在自己的书屋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梁清标最有资格告诉你。
作为清朝最重要的鉴藏家之一,“蕉林书屋”主人梁清标历时47年,收藏了超过600件稀世书画珍品,其中包括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展子虔的游春图和范宽...
-
http://news.artron.net/20170326/n918594.html
2017-03-26 09:37:55
- 梁清标藏品富可敌国 为何却三代散尽?
- 相关描述: 把博物馆里的那些镇馆之宝都藏在自己的书屋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梁清标最有资格告诉你。
作为清朝最重要的鉴藏家之一,“蕉林书屋”主人梁清标历时47年,收藏了超过600件稀世书画珍品,其中包括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展子虔的游春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他是怎么做到的?
藏...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24/n918416.html
2017-03-24 16:27:20
- 当代艺术的尺寸与皇帝的新衣
- 相关描述: 纵观现在的很多展览,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作品本身越来越观念化、个人化,作品尺寸呈现也是越来越多样化了。有的顶天立地,高宽达数米甚至更大,有的则小巧玲珑,十几厘米见方乃至更小。当然,还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异形框。艺术家和策展人越来越表现出对尺寸多元化异乎寻常的兴趣。特别是在一些以当代和实验...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19/n916914.html
2017-03-19 23:45:45
- 当代艺术尺寸和皇帝的新衣
- 相关描述: 纵观现在的很多展览,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作品本身越来越观念化、个人化,作品尺寸呈现也是越来越多样化了。有的顶天立地,高宽达数米甚至更大,有的则小巧玲珑,十几厘米见方乃至更小。当然,还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异形框。艺术家和策展人越来越表现出对尺寸多元化异乎寻常的兴趣。特别是在一些以当代和实验...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19/n916903.html
2017-03-19 23:32:42
- 邢千里:当代艺术的尺寸与皇帝的新衣
- 相关描述: 纵观现在的很多展览,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作品本身越来越观念化、个人化,作品尺寸呈现也是越来越多样化了。有的顶天立地,高宽达数米甚至更大,有的则小巧玲珑,十几厘米见方乃至更小。当然,还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异形框。艺术家和策展人越来越表现出对尺寸多元化异乎寻常的兴趣。特别是在一些以当代和实验...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15/n915915.html
2017-03-15 14:23:06
- 当代艺术的尺寸与皇帝的新衣
- 相关描述: 纵观现在的很多展览,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作品本身越来越观念化、个人化,作品尺寸呈现也是越来越多样化了。有的顶天立地,高宽达数米甚至更大,有的则小巧玲珑,十几厘米见方乃至更小。当然,还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异形框。艺术家和策展人越来越表现出对尺寸多元化异乎寻常的兴趣。特别是在一些以当代和实验...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70313/n915155.html
2017-03-13 12:10:33
- 当代艺术的尺寸与皇帝的新衣
- 相关描述: 纵观现在的很多展览,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作品本身越来越观念化、个人化,作品尺寸呈现也是越来越多样化了。有的顶天立地,高宽达数米甚至更大,有的则小巧玲珑,十几厘米见方乃至更小。当然,还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异形框。艺术家和策展人越来越表现出对尺寸多元化异乎寻常的兴趣。特别是在一些以当代和实验...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13/n914896.html
2017-03-13 08:50:12
- 黄宾虹:中国画法,完全从书法文字而来
- 相关描述: 鄙意以为画家千古以来,画目常变,而精神不变。因即平时搜集元、明人真迹,悟得笔墨精神。中国画法,完全从书法文字而来,非江湖朝市俗客所可貌似。鄙人研究数十年,宜与人观览;至毁誉可由人。而操守自坚,不入歧途,斯可为画事精神,留一曙光也。
——黄宾虹
中国画的线条代表着中国画的传统...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70312/n914819.html
2017-03-12 23:43:36
- 当代艺术的尺寸和皇帝的新衣
- 相关描述: 纵观现在的很多展览,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作品本身越来越观念化、个人化,作品尺寸呈现也是越来越多样化了。有的顶天立地,高宽达数米甚至更大,有的则小巧玲珑,十几厘米见方乃至更小。当然,还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异形框。艺术家和策展人越来越表现出对尺寸多元化异乎寻常的兴趣。特别是在一些以当代和实验...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12/n914925.html
2017-03-12 09:03:04
- 黄宾虹:中国画法,完全从书法文字而来
- 相关描述: 鄙意以为画家千古以来,画目常变,而精神不变。因即平时搜集元、明人真迹,悟得笔墨精神。中国画法,完全从书法文字而来,非江湖朝市俗客所可貌似。鄙人研究数十年,宜与人观览;至毁誉可由人。而操守自坚,不入歧途,斯可为画事精神,留一曙光也。
——黄宾虹
中国画的线条代表着中国画的传统...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10/n914501.html
2017-03-10 14:13:56
- 启功讲鉴定窍门,你开悟了吗?
- 相关描述:
启功,自称“姓启名功”,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309/n914294.html
2017-03-09 17:38:55
- 朱绍良:《唐后行从图》考析
- 相关描述: 在知名藏家陆忠古书画收藏的宝库中,有一幅流传有序传为张萱《唐后行从图》的立轴。此幅为绢本,设色,纵180、阔100厘米。图中画人物29人,28人围绕的主要人物是一位宽袍大袖,衣着华丽富贵,头戴龙凤冠的女主人公。周围有太湖石、竹树、环绕围栏,画中人物行进其旁。从历代流传得知,此图乃唐张萱...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06/n913359.html
2017-03-06 14:19:22
- 梁清标“收藏甲天下” 一个人就是好几个世界级博物馆
- 相关描述: 把博物馆里的那些镇馆之宝都藏在自己的书屋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梁清标最有资格告诉你。
作为清朝最重要的鉴藏家之一,“蕉林书屋”主人梁清标历时47年,收藏了超过600件稀世书画珍品,其中包括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展子虔的游春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他是怎么做到的?
藏...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06/n913339.html
2017-03-06 14:00:05
- 梁清标“收藏甲天下” 一个人就是好几个世界级博物馆
- 相关描述: 把博物馆里的那些镇馆之宝都藏在自己的书屋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梁清标最有资格告诉你。
作为清朝最重要的鉴藏家之一,“蕉林书屋”主人梁清标历时47年,收藏了超过600件稀世书画珍品,其中包括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展子虔的游春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他是怎么做到的?
藏...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06/n913109.html
2017-03-06 08:51:24
- 陈丹青:这是我从未见过的私人山水史
- 相关描述: 装帧简淡素净的书,理想国出过不少,最近的一本就是韦羲的一卷画论——《照夜白》。
掂量着这本书,总像捧着旧时的一轮明月,白底的书面上“照夜白”三个字端端正正的放在那里,让人看着生出些时空交错的意思。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本期微信选择的是陈丹青为《照夜白》一...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301/n912116.html
2017-03-01 15:07:13
- 作为装置的写生
- 相关描述: 2016年9月,我在“测试时间”影像展上看到贾樟柯的纪录片《公共场所》(2001),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比起他《站台》之后的诸多电影,这部“美术馆电影”更让我着迷,区别在于他驾驭那些电影总有力所不逮之处,这一部却游刃有余,在“虚构”与“写生”之间,他的天才毕显于后者:烟尘漫天的路边,等...
-
http://artist.artron.net/20170228/n911716.html
2017-02-28 14:28:47
- 朱朱:作为装置的写生
- 相关描述: 2016年9月,我在“测试时间”影像展上看到贾樟柯的纪录片《公共场所》(2001),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比起他《站台》之后的诸多电影,这部“美术馆电影”更让我着迷,区别在于他驾驭那些电影总有力所不逮之处,这一部却游刃有余,在“虚构”与“写生”之间,他的天才毕显于后者:烟尘漫天的路边,等...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227/n911494.html
2017-02-27 17:09:39
- 丁羲元:谁才是虢国夫人
- 相关描述:
丁羲元| 1942年生,上海人。1960年在大学学习中国文学,1979年成为首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研究生,师从蔡若虹、宗白华、王朝闻等先生。曾在上海艺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任上海美术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论著有《国宝鉴读》、《艺术风水》、《虚谷研究》、《任伯年》、《无笔画及其它》等...
-
https://news.artron.net/20170210/n906956.html
2017-02-10 09:31:01
- 丁羲元:书画鉴定的关键是要发现问题
- 相关描述: 本报记者 庄燕琳
美术报:请问丁老师最近在做哪些学术工作?
丁羲元:最近我分别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高研班和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讲课。北京大学是有系统地讲山水画教程,在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讲的内容则是偏重于中国绘画的鉴定。
接下来我有几本书的出版计划,一本是将由故宫博物院出...
-
http://huadong.artron.net/20170209/n906875.html
2017-02-09 22: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