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5秒
所有结果1199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万物花开”玩画廊展主题阐释
相关描述:  这是一些非常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联展,而且女性居多。她他们大多还是在读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青春生活的亲历者,没有什么人可以替代她他们这一代人自己的青春体验。青春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关系向来密切,青春世界中的想象与消费主义的双重力量连同她他们的生机勃勃与厌倦不堪是她他们主要的内心冲突。这些忧伤...
颠覆双年展:威尼斯网络双年展组委会负责人访谈
相关描述:  采访者:Viviand (何莹)      访时间:2007年1月22日       Viviand:首先我想问的是,威尼斯双年展的概况极其影响。   威尼斯网络双年展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1893年,《设立一个国内艺术家作品展出的双年展机制》在威尼斯出台。两年后,...
潜植于内心的焦虑关于张小涛艺术的问题意识
相关描述:  在与张小涛接触的过程中,一个比较强烈的感觉他是一位充满激情和擅于思辩的艺术家。每当谈到所谓的艺术问题、中国现实的状态,他都会滔滔不绝地让你插不上话。你也可以看看他写的有关绘画艺术的文章(参见张小涛的“绘画的抗体——浅析中国当代新绘画语言特征”,《艺术当代》2006年第4期),以及记录他...
潜植于内心的焦虑:关于张小涛艺术的问题意识
相关描述:  在与张小涛接触的过程中,一个比较强烈的感觉他是一位充满激情和擅于思辩的艺术家。每当谈到所谓的艺术问题、中国现实的状态,他都会滔滔不绝地让你插不上话。你也可以看看他写的有关绘画艺术的文章(参见张小涛的“绘画的抗体——浅析中国当代新绘画语言特征”,《艺术当代》2006年第4期),以及记录他...
虚拟转向:从图式关怀到主题关怀
相关描述:   现代社会“把每个人的生活分隔成多种片断,每个片断都有它自己的准则和行为模式。工作与休息相分离,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相分离,团体则与个人相分离,人的童年和老年都被扭曲而从人的生活的其余部分分离出去,成了两个不同的领域。所有这些分离都已实现,所以个人所经历的,是这些相区别的片断,而不是生活...
序“在遗忘的深渊不会没有闪电”张念作品展
相关描述:  张念一直以行为艺术为人所知,其作品有其鲜明的针对性和批判性,从89年北京现代艺术展上挪揄理论的“孵蛋”及其后的蛋系列,到后来一系列作品对于城市、民工、非典、自我等等问题的追问,表现了张念在艺术创作中对生存环境和存在经历的关心。他不是那种以固有风格图式来应付生活变化的艺术家,而是生活于、...
潜植于内心的焦虑:关于张小涛艺术的问题意识
相关描述:  在与张小涛接触的过程中,一个比较强烈的感觉他是一位充满激情和擅于思辩的艺术家。每当谈到所谓的艺术问题、中国现实的状态,他都会滔滔不绝地让你插不上话。你也可以看看他写的有关绘画艺术的文章(参见张小涛的“绘画的抗体——浅析中国当代新绘画语言特征”,《艺术当代》2006年第4期),以及记录他...
艺术主张
相关描述:作者:庞茂琨   真正的艺术应该独立于时尚的消费主义之外,守护人们最后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保持艺术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和批判,寄托人们精神中更深层次的人文理想,在冷静中实现自己生存的价值,重新找回应有的崇高和神圣!   我至今仍酷爱古典艺术中的神秘与宁静,以及那种虔诚的宗教情感。在...
图式消费时代的自赎
相关描述:作者:庞茂琨   何为艺术对于中国的每个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十分沉重的命题,中国人身处在这么一个豁然开放与突变的时代,艺术的真正意义都在不同的体验中艰辛的被进行求证。在经济、文化的发展都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显然,对外来的强势文化的依赖和参照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露骨,一切“求新”和“进步”都是在...
为“犬儒主义”叫屈
相关描述:  网上正在“疯狂流传”视频小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戏拟央视的法制节目“改编”陈凯歌导演的新片,套用爱因斯坦的那个著名公式批评“无极=无聊×2”。一个投资3.5亿元的巨片就这样在网民的笑声中被解构了。据闻,《无极》的制作者要起诉短片制作人侵权。我想,这事儿不会发生。人家不过是选取《无极...
虚拟转向:从图式关怀到主题关怀
相关描述:作者:查常平   现代社会“把每个人的生活分隔成多种片断,每个片断都有它自己的准则和行为模式。工作与休息相分离,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相分离,团体则与个人相分离,人的童年和老年都被扭曲而从人的生活的其余部分分离出去,成了两个不同的领域。所有这些分离都已实现,所以个人所经历的,是这些相区别...
2005年10期:文化消费与书画市场提升
相关描述:  ◇ 金开诚: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 王岳川: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 徐 寒: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教授   ◇ 曾来德: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兼职教授   ◇ 朱中原:《中国书画》杂志编辑   朱中原(以下简称朱):今天论坛的题目...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
相关描述: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现象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古时候,中国的仕宦之家,衣美裘,吃美食,盖房子要有后花园,工作之余琴、棋、书、画不离手,等等,这不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吗?谁喜欢这个话题,谁肯花精力去研究它,完全是可以的。为什么“日常生活审美化”突然之间,会成为一个话题或问题呢?大概几个月前,首...
“大众化”和“精英化”之间摇摆的尴尬
相关描述:  “大众化”和“精英化”之间摇摆的尴尬——解读央视《读书时间》的消逝   1996年5月12日,《读书时间》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开播。   2001年7月,《读书时间》归入央视科教频道麾下。2004年2月9日,科教频道改版,新设文化周刊《五日谈》,《读书时间》作为其中之...
冯博一:来自民间的力量
相关描述:  十年前的1994年,正值中国当代艺术的转型期,一批艺术家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开始利用多媒介手段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和表现语言,具有一种来自民间的原始朴素激情和冲动力量。现在回想起这十年以民间的立场与姿态从事艺术实验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变化,可谓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期间,作为专业媒体之一的《美术...
冯博一:来自民间的力量
相关描述:  十年前的1994年,正值中国当代艺术的转型期,一批艺术家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开始利用多媒介手段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和表现语言,具有一种来自民间的原始朴素激情和冲动力量。现在回想起这十年以民间的立场与姿态从事艺术实验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变化,可谓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期间,作为专业媒体之一的《美术...
有限制的权力讨论--观念(行为)艺术
相关描述:  中国艺术品网2004年6月2日报道:今天下午在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展上,有艺术家罗子丹和李晓峰主持的《有限制的权力讨论--观念(行为)艺术》活动。华东师范大学著名评论家张闳在现场对在座的艺术家们进行了对话。   本次活动艺术家想通过这一“行为”艺术的语境,对当今人文、艺术与哲学理念上...
都市营造:文化身份与艺术姿态
相关描述:  以“都市营造”为主题的2002上海双年展于11月22日在上海开幕。来自中国、德国、美国、墨西哥、荷兰、意大利、日本、英国、法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当代艺术和建筑师,通过绘画、摄影、文本、装置、模型、声音以及互动式媒体筹多种艺术语言向观众呈现了他们对展览主题的不同诠释。在国际范围里,一些...
后物质:当代中国艺术家解读“日常生活”
相关描述:  为什么说后物质呢?这是因为现在我们的生活已进入了后物质时代。后物质意味着现代技术的人工化,而非自然物质;蕴涵着工业技术处理的过程,而非借助原始的手段;再现了后工业社会和全球性消费主义的膨胀,是一种进步与负面同构的社会后果。在这个形态中,电子商务、网上信息和购物、移动电话、广告、卫星电视...
首页< 上一页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