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6秒
所有结果23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雅昌快讯 | “希世之宝——三十年所见善本碑帖特展”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顺利开展
相关描述:本展览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无需预约展览时间10月10日至10月30日周末、节假日正常开放9:00 - 17:00展览地点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云楼10层2023年10月10日“希世之宝——三十年所见善本碑帖展”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展,共展出十八种顶级碑帖拓本。展...
祁小春 | 王献之《授衣帖》杂考--兼论王氏一族的“五世亲尽”
相关描述:  王献之《授衣帖》杂考--兼论王氏一族的“五世亲尽”  文 ˉ 祁小春  【内容摘要】本文以实证考据方法,从各个方面详细讨论了王献之著名法帖《授衣帖》及其相关问题。根据考察的结果得出如下意见:第一,《授衣帖》是出自王献之手笔的书帖。第二,《授衣帖》源于梁御府法书旧藏,由来有绪,真实可靠。...
祁小春|王廙《两表》的摹本及其他
相关描述:  祁小春|王廙《两表》的摹本及其他  曩者尝撰文考王廙(276-322)《两表》帖,疑其很可能是由一件复书构成的上下二纸,刊载于《中国书法》[1]。但因《两表》刻帖与摹本及其相关问题并未及细究,本文实际上是对前文略作补充。故凡前文已论及者,在此不一一赘述。  由复书构成的《两表》上下(或...
善拓盈箧 妙鑑乃彰
相关描述:  孟宪章(1930—2017),字君郁,室名妙鑑斋,北京人。先生一生笃好金石,嗜古好学,勤于蒐讨,目光如炬,是继张彦生、马子云等之后碑帖鉴藏的领军人物。  先生凭一己之力,所收金石碑版、历代法帖甚富,其中不乏公藏重点文物级别的善本佳拓。《中国法帖全集》《中国碑刻全集》《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
杨智闳思想下的乌铜走银工艺与立体拼贴主义的碰撞
相关描述:  你好很开心这次浙江高校《生根·迭代》联展中看到你的作品,并在展览后联络到你进行采访,之前我们有同事就传承事项进行过你的报道,都知道你现在的乌铜走银是目前最创新的,不管是工艺延展还是设计理念,只是你的作品露出频率较少,所以想借这次采访机会,请你阐释下自己对工艺的研究方法和这几年你乌铜走银...
明宝贤堂帖中的宋克与明代草书
相关描述:朱钟铉,明太祖朱元璋曾孙,正统六年(一四四一)嗣封晋王,好博古,喜法书。朱钟铉以《绛帖》岁久断脱,于明弘治九年(一四九六)令子奇源将旧藏所传名人墨迹摹刻以传,称《宝贤堂集古法帖》。明代王进、杨光溥、胡汉、杨文卿选集,宋灏、刘瑀摹刻。朱奇源自云:“臣幼好法书,父王因臣所好,命臣采择古今字帖之...
“乌铜走银”工艺残贴设计的拓荒者
相关描述:  当我的媒体朋友向我介绍这位有云南大山肤色的小伙时,我就决定行走一趟云南,因为杨智闳要参加2018云南传统金属工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缘故,我们把采访推迟到了9月。   杨智闳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祖籍保山市施甸县,祖辈就掌握了乌铜走银的制作工艺。保山施甸杨氏乌铜走银发展于民国初年...
民国花瓶佐证陶艺名家王永清生平
相关描述:           王永清,字定一,号老农,云南建水人。工书善画,又善制陶印,著有《印谱》传世。他是建水书画名家,也是建水紫陶装饰名家,因此曾助陶工设计紫陶纹饰,尤以首创紫陶八破图(断简残帖)而风行一时,深得人们赞赏。   近日,笔者发现一件王永清的书法花瓶,由于落款...
以上海图书馆藏品为例:《洛神赋十三行》善拓琐谈
相关描述:  《洛神赋》小楷,仅存残本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无书者姓名。相传真迹书于晋麻笺纸,绍兴年间(一一三一—一一六二)仅存残帖九行,帖后有米友仁鉴定题跋,定为王献之真迹,宋末贾似道又购得其后四行七十四字,始成十三行。元代真迹归赵孟收藏,之后不明下落。   《洛神赋》墨迹久佚,仅有刻本流传,刻...
《旧拓晋唐小楷》辨伪与《怀素自叙》问题
相关描述:  《旧拓晋唐小楷》(安思远藏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原来是和怀素《自叙》(故宫藏墨迹本)风马牛不相干,只因拓本上的一方收藏图章“赵氏藏书”,吸引了几个人大做起关于怀素《自叙》墨迹的鉴定文章,一时声名鹊起。   首先对这方“赵氏藏书”印文给予关注的是台湾学者王裕民先生,王氏发现...
玉雕集大成者--锦灰堆
相关描述:   “锦灰堆”最早起源于何时,现无准确文献记载,相传是元代与赵孟頫齐名的画家钱选,在一次醉酒后兴起,将当天散落在饭桌上的下酒菜吃剩残物,如蟹脚、蚌壳、莲房、鸡翎、鱼刺等、信手绘制成一幅横卷,并挥笔题款“锦灰堆”。这可能是“锦灰堆”最早的历史记载。   “锦灰堆”,又名八破图也叫“集破...
国宝《大观帖》的一段墨缘奇遇
相关描述: 王拯题大观帖诗 宋拓本《大观帖》之一   《大观帖》十卷是北宋的官刻丛帖,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上石,因而称为《大观帖》。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每卷末尾署“大观三年正月一日(1109)奉圣旨摹勒上石”楷书款两行,与卷首标题、卷中各书家名衔,皆蔡京一手所书...
国宝大观帖的墨缘奇遇 现存宋代原石拓本已不足全套
相关描述:  《大观帖》十卷是北宋的官刻丛帖,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上石,因而称为《大观帖》。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每卷末尾署“大观三年正月一日(1109)奉圣旨摹勒上石”楷书款两行,与卷首标题、卷中各书家名衔,皆蔡京一手所书。摹刻更比《阁帖》精细准确得多,笔画沉着丰腴,纵横...
国宝大观帖的墨缘奇遇:现存宋代原石拓本已不足全套
相关描述: (图注1:王拯题大观帖诗)   (图注2:宋拓本《大观帖》之一)   《大观帖》十卷是北宋的官刻丛帖,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上石,因而称为《大观帖》。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每卷末尾署“大观三年正月一日(1109)奉圣旨摹勒上石”楷书款两行,与卷首标题、卷...
清末民国云南建水紫陶“残帖”装饰艺术概述
相关描述: 民国 王永清制“残帖”纹花瓶 民国 浅绛彩八破纹壶   清末民国初期出现的云南建水紫陶“残帖”装饰艺术,构思精妙绝伦,手法新颖独特,是建水紫陶别具特色的装饰艺术图案。它是建水陶艺师在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吸取国画“锦灰堆”艺术精华,借鉴景德镇瓷器“八破纹”...
略考孟州民间流散《淳化阁帖》帖石
相关描述: 薛本《淳化阁帖》 薛所蕴题跋原石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书法丛帖。北宋淳化年间,宋太宗收集了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法书墨迹,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册。《淳化阁帖》历代都有翻刻,但宋代《淳化阁帖》原石早已佚失,后世翻刻的《淳化阁帖》刻石也不过三四种。2...
王拯与国宝《大观帖》的“墨缘奇遇”
相关描述:  近二十年来,举国上下“收藏热”是空前地热起来了,而且一直持续不断,不仅民间,即使是博物馆等官方单位的购藏也时有报道,其中稀世之宝宋拓本《大观帖》的动静就曾多次见于大报要端。而在百多年前,柳州人王拯(1815~1874年)就与这部名帖有过这样一段“墨缘奇遇”。   宋拓《大观帖》  ...
《大报帖》与《妹至帖》
相关描述:    一,日本传来的消息   近日据在日旧友毛丹青兄从微博发来消息称:“今晨NHK电视台的新闻大篇幅报导了王羲之唐代的精摹本在日本被发现的消息,因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因此被受世人瞩目。据专家鉴定,该精摹本是由遣唐使带回的,随后一直留存于民间,保存状态完好。关注这条消息是否还有下文...
《大报帖》和《妹至帖》原为一件?
相关描述:  释文:(便)大报,期转呈也,知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日弊,为尔解日耳。   大报帖(摹本) 25.7×10.1厘米 日本私人藏   释文: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视之。   妹至帖(摹本) 25.3×5.3厘米 日本东京中村富次郎私人藏   日前,据在日旧友毛丹青兄...
《大报帖》与《妹至帖》的并案考察
相关描述:     图1 日本发现的王羲之唐代摹本图片   祁小春   【君超按语】有关《大报帖》的消息公布之后,国内的关注热情似乎比日本还要高。对如此重要的一件唐摹“双勾本”王羲之书迹,在没有亲眼目鉴到原作的情况下,任何鉴定其真伪的观点均属不“严肃”或近似“无厘头”。另外,为什么《大报帖》和...
首页<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