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7秒
所有结果1104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书法】这谁写的字?忒漂亮!
相关描述:怀远工艺美术(hychenggong)——艺术家交流合作的平台,收藏爱好者学习沟通的纽带。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怀远工艺美术”免费关注。是王羲之?NO!难道是赵孟頫?NO!猜猜看?李嗣真评曰:“尤善运笔,或至兴会,则穷理极趣矣。”朱长文赞曰:“意古笔老,如乔松倚壑,野鹤盘空...
关于“张钟二王”书法地位的历史演变
相关描述:  钟繇书法作品   “张钟二王”,指四位书法家:东汉张芝,曹魏钟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书法家,除王羲之外其他三人尤其是张、钟,不为普通大众所知。为什么会是如此?以往学者对于这一问题多集中在晋末至唐初的时间范围内探讨,并将四家书法地位此消彼长的过程归结为“质妍之争”...
“张钟二王”书法地位的历史演变
相关描述:   钟繇书法作品   “张钟二王”,指四位书法家:东汉张芝,曹魏钟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书法家,除王羲之外其他三人尤其是张、钟,不为普通大众所知。为什么会是如此?以往学者对于这一问题多集中在晋末至唐初的时间范围内探讨,并将四家书法地位此消彼长的过程归结为“质妍之...
关于“张钟二王”书法地位的历史演变
相关描述:   钟繇书法作品   “张钟二王”,指四位书法家:东汉张芝,曹魏钟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书法家,除王羲之外其他三人尤其是张、钟,不为普通大众所知。为什么会是如此?以往学者对于这一问题多集中在晋末至唐初的时间范围内探讨,并将四家书法地位此消彼长的过程归结为“质妍之...
文徵明书法鉴赏
相关描述:  文徵明(1470—1559),祖籍衡山,长洲(今苏州)人,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书画造诣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文徵明学字是从苏字入手的,后来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
于右任书法作品特点:字体跨度大
相关描述:  今天有幸请到寇克让老师,所讲话题是“书法的鉴赏与收藏”,主要来讲解于右任的书法。在2013年6月份,匡时有一场于右任专场叫做“以粹庐藏于右任书法拍卖专场”,这里的作品分布非常广,扇面、对联、横幅、条幅、立轴等等各种各样的形式都有。于右任几种常见的作品、字体风格也都包含在那儿。接下来我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行草书兰亭序》鉴赏
相关描述: 行草书兰亭序 29.2×120.5厘米 1558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559),祖籍衡山,长洲(今苏州)人,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书画造诣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
77岁钱痴收藏7000枚古钱币 含夏商时代贝币(图)
相关描述:   昨日,望城区欧阳询文化园“中国历代钱币展”开馆,展览陈列出1000多枚由退休教师曾敬仪捐赠的珍贵古钱币。如果你参观一回,了解每一枚钱币的背后故事和特殊由来,也许你就不会觉得古钱币仅仅是一枚货币,而是发现它更是一种复杂、精密、科学的智慧产物,是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   这...
77岁“钱痴”收藏7000枚古钱币 含夏商时代贝币
相关描述:  昨日,望城区欧阳询文化园“中国历代钱币展”开馆,展览陈列出1000多枚由退休教师曾敬仪捐赠的珍贵古钱币。如果你参观一回,了解每一枚钱币的背后故事和特殊由来,也许你就不会觉得古钱币仅仅是一枚货币,而是发现它更是一种复杂、精密、科学的智慧产物,是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   这是欧...
浅谈隋唐五代钱币
相关描述:  隋唐是中国又一个繁荣时期。隋五铢、唐早期开元通宝,存世量虽大但个个精美,部分开元钱的字口如刀削斧劈,令人叹为观止。唐经安史之乱后国力渐衰,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又陷入分裂。这一时期钱币特点是铸量少、工艺粗、品种多,其中也不乏精美的,南唐还出现了“对钱”(即两枚钱币仅书体不同,钱文、大小、铜质...
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的画作成就
相关描述: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赵孟頫,号雪松,是中国元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同时在书法方面也是造诣颇深,他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赵孟頫在诗文、金石、鉴赏方面都十分精通,其中成就最高的就是书法和绘画了。元代的新的绘画风格就是赵孟頫开创的,被称为“元人冠冕”。   明...
何绍基与陈介祺书学的比较(下)
相关描述:   清 何绍基 惟君立轴   115.5cm×5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学书历程的比较   关 于何绍基的学书过程,历来说法不一,加上何绍基对自己的学书过程的零散记述,使其更为扑朔迷离。但综合各家观点,我们大致可以得到这样一条脉络:何绍基早 年受到其父何凌汉的影响,...
何为草书之美
相关描述:  草书由章草而至今草、大草,自东汉张芝以降,历代书家精擅者代不乏人。草书较之篆、隶、楷、行诸体,于性灵愈见彰显,更显流丽、勃动、烂漫、飞扬,而至奔放、狂肆,无不形诸笔墨而心灵赏会。是故草书之兴盛衍进,实为中国书法之无边风月。   余于书法偏好草体,谓其寻幽导胜,不可端倪而悦目赏心,细而...
碑帖如何鉴定与辩伪
相关描述:  碑帖的鉴定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它涉及面很广。鉴定者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累,除对历史的演变要清楚外,还要对文字学、金石学、绘画、雕刻、纸、墨、装璜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当然,更重要的是对金石碑志本身的了解。对于什么时候哪块碑出土、断裂、焚毁、佚失、损坏以及损坏哪几个字或哪几笔、现在什么地方等都...
从郑板桥案牍、赵之谦堂谕看碑学书法之发展流变
相关描述:  有清一代,自乾嘉以来,碑学大兴。碑学之兴,是在金石考据之学渐成显学的学术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从康乾之时赵、董的风行到“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  莫不口北碑,写魏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这是一个渐变的动态过程。而郑板桥和赵之谦,作为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对...
赵冷月:书法艺术
相关描述:  赵冷月(1915—2002),本名亮,晚年自号晦翁,有时候亦自署“鸳湖赵冷月”,表明其为浙江嘉兴人。晚清孝廉赵介甫乃赵冷月先生的祖父,在苏浙一带颇多文名,书法亦精,所以赵冷月先生幼承庭训,很早即握管习字,进私塾后,在父亲赵廷桢的督责下,亦临池不断。书风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从唐楷入手。...
2014年10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李仲元
相关描述:     李仲元   2014年10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李仲元   重要艺术活动:   2014年10月23日,“芳林花雨 艺径通幽”李仲元自书诗展在中国美术馆亮相。展览共展出著名书法家李仲元新近创作的自作诗书法作品120余件,作品皆为巨幅之联屏,内容为近...
陈传席:笔墨当随古代
相关描述:  几年来,我一直提倡“笔墨当随古代”。或曰:“笔墨如果一直都随古代,岂不陈陈相因、一成不变、千载一法,艺术不就真的终结了吗?”所以,我们还必须知道笔墨表现什么。如果知道了笔墨表现什么,笔墨就不可能一成不变。这正如写律诗,出句和对句的平仄要相对,即平平对仄仄,这是一个原则。但总是相对的话,...
启功的“大字报体”
相关描述:  “启体”是启功在数十年学习优秀传统书体的书法实践基础上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后,启功开始以书法闻名于世,其集遒劲、秀美于一体的“启体”成为许多书法爱好者纷纷摹习的楷模,求字者亦络绎不绝。对此,启功自己并不以为然。他曾多次对来访者讲:“似我者死。你们应该从基本功着手,采众家之长,再形成...
谈书画同源同法之误
相关描述:  “书画同源”、“书画同法”的理论,古今相袭,已成为不可动摇的习惯观念,虽有人提出异议,但未能动其根本,问题的解决,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今天科学的态度,仔细地推究起来,虽然书画之间有些重要的关系,但本质上毕竟是不同的,书画两者是既不同源也不同法。本文就此提出一点浅见,以供大家讨论...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