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5秒
所有结果175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大型户外主题雕塑《无界》将在瓜州落成
相关描述:正在修建中的 《无界》​近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家董书兵教授设计制作的雕塑《海市蜃楼计划》主题雕塑《无界》,即将在瓜州茫茫戈壁上诞生,该雕塑建成后将无偿捐给瓜州县永久置放,成为瓜州又一处地标性建筑。笔者在瓜锁公路沿山山包《无界》安装现场看到,来自清华大学雕塑系的团队成员正在...
壁画修复“辣眼睛”?得向莫高窟取取经(现状临摹过程全解析)
相关描述:  近期,文物壁画惨遭破坏性修复的“辣眼睛”新闻总是层出不穷,看得我们是又好笑又心痛。   辽宁省朝阳市景区内一处清代壁画被“修复”得面目全非,网友戏称动画片《大闹天宫》都比这画得好。这修得是有多“辣眼睛”,无图无真相。   而你能想象,在未修复以前是下面这样的吗?   修复...
敦煌壁画现状临摹的实践探索 ——以莫高窟第285窟北壁忍冬禽鸟龛楣绘制过程为例
相关描述:  敦煌壁画的现状临摹法从徒手起稿到幻灯机放稿,直到运用现代科技介入,利用高清数字摄影,电脑拼接打印,在继承传统临摹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了原壁画图像信息的细节缺失和误差遗漏,继续朝着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探索。在完善和继承老一辈艺术家临摹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代高科技数字化技术,更加科学准确地...
新建敦煌榆林44窟!M+中国高端室内设计大赛惊世之举
相关描述:  作为贯穿千年的见证者与记录者,敦煌无疑是文化传承中不可多得的瑰宝。而这一次,M+中国高端室内设计大赛将发起一项史无前例的计划,在敦煌榆林窟,用当代设计和空间美学,新建一个“敦煌石窟之榆林第44窟”,呼吁更多的人成为敦煌文化的守护者、传承美学的同时,去探寻当代中国更美好生活的方式。 ...
博物馆研学旅行应形成规范
相关描述:   日前,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一则题为《社会机构组织博物馆研学旅行应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的文章,文章表示:“对于部分社会机构、个人以‘博物馆游学’之名,开展粗放的、只游不学、走马观花、名不副实的‘研学旅行’活动,损害中小学生利益的行为,表示坚决反对。”   依托博物馆自身资源禀赋与文化价值,...
新媒体敦煌乐舞专题展用高科技唤醒古代壁画
相关描述: 上海徐汇艺术馆门前的敦煌舞者雕像   国内首个新媒体敦煌乐舞专题展“乐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2018年6月在上海徐汇艺术馆开展。记者日前获悉,由于观众反响热烈,原定于8月31日结束的专题展将延展至9月下旬。   敦煌乐舞壁画   志愿者讲解壁画细节  ...
国内首个新媒体敦煌乐舞专题展将延展至9月下旬
相关描述:  国内首个新媒体敦煌乐舞专题展“乐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今年6月在上海徐汇艺术馆开展。记者日前获悉,由于观众反响热烈,原定于8月31日结束的专题展将延展至9月下旬。   此次展览通过高科技复原敦煌人物、还原壁画实景,运用动态乐舞与新媒体打造的全息舞台等将沉默千年的古代...
史一棋 白春阳:如何规范博物馆研学旅行?
相关描述:  日前,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一则题为《社会机构组织博物馆研学旅行应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的文章,文章表示:“对于部分社会机构、个人以‘博物馆游学’之名,开展粗放的、只游不学、走马观花、名不副实的‘研学旅行’活动,损害中小学生利益的行为,表示坚决反对。”   依托博物馆自身资源禀赋与文化价值,组...
七夕里的敦煌壁画:坐看牵牛织女,只羡鸳鸯不羡仙
相关描述:“七月七日何谓?看牵牛织女,女人穿针乞巧。”这是敦煌文献p.2721《珠玉抄》所载,七夕节日的缘起。 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怀春少女们轻提裙边踏上彩楼,奔逐栏边对着银河望眼欲穿,等待牵牛渡银汉;她们趁着月光穿针乞巧,将五色丝线快速从连排九孔针中贯穿而得巧。穿针引线,本来就离不开男女姻缘的...
“面壁”敦煌62年 壁画修复专家望再续千年辉煌
相关描述: 在辽阔苍凉的戈壁大漠深处,敦煌莫高窟伫立千年。   敦煌的石窟艺术已经流传千年,李云鹤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再续千年辉煌——   【劳模故事】“面壁”敦煌62年   85岁的敦煌研究院石窟壁画修复专家李云鹤先生,已经在莫高窟工作了62年。   面对“千年伤病”缠身的石窟壁画和塑像...
王旭东:让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平衡发展
相关描述:  “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2018”日前在甘肃天水举办,论坛以中国传统雕塑的融合与创新为主题,设有中国传统雕塑的审美特征、中国传统雕塑的形式语言研究、中国雕塑史与思想史研究、新时代下文化遗产的活化4个分论题,来自国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甘肃是石窟大省,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
千年前的避暑方式:进山隐一会儿
相关描述: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没有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暑,便是热。大暑,即是大写的热了。敦煌壁画里那些漫游山间的贤者、商人、僧侣、文人们是如何消夏的?   莫高窟第17窟 树 晚唐   这样...
【毕业展观察之三】走出传统?中国画毕业创作的困境与未来
相关描述:  在科技引领新一波艺术潮之时,毕业季中的“声光电”、互动装置、VR等新媒体作品也在朋友圈中博得不少喝彩,实验艺术成为近期大家的关注点,而“国油版雕”等传统艺术专业依然是主力,但步调却有些慢下来,尤其是更相对“传统”的中国画系,面对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所交出的成果汇报,也并非只有表扬和鼓励。...
在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上,壁画上的舞者活起来了,乐音也响起来了
相关描述:   正在徐汇艺术馆举行的《乐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上,通过高科技手段与千百年前的艺术审美进行碰撞,原本二维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动了起来,并用洞窟里的乐器配置完成配乐创作,让沉默的乐舞场景奏出乐声,赋予了伎乐图像以新的生命。这是徐汇艺术馆与敦煌研究院携手合作的国内首个新媒体...
“智能”莫高窟:古遗产焕发“新时尚”
相关描述:  “人工智能讲解员”敦煌小冰、洞窟预警监测、洞窟二维码、石窟小程序、莫高共享单车、特殊的wifi密码“19440101”……已经1652岁“高龄”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在一代又一代“莫高人”的陪伴下,显得愈发“新潮”,智能无处不在。   什么是飞天?洞窟几点开放?门票怎么买?常驻在...
范昕:在“中国第一高楼”,找寻开启丝路文明的密码
相关描述:  三个敦煌洞窟近日“空降”632米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一并从甘肃搬来的,还有106件(组)见证丝路华光、文明交融的展品。它们汇集在“丝路敦煌·幸福生存”展览,为新落成的上海中心展览馆揭幕,将在这个有着近2000平方米、共三层的展示空间驻留十个月。   古老的敦煌艺术与现代...
敦煌莫高窟来上海中心啦 多件文物首次展出
相关描述:  现代的都市建筑和古老的文化建筑结合到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作为上海中心展览馆的开幕首展,上海中心和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手在大楼里盖起了等比例复制的“莫高窟”。   足不出沪,你将会欣赏到3座极具代表性的敦煌洞窟以及来自甘肃省7家博物馆及研究机构的106件珍贵文...
林木:从大千看大师——漫议绘画大师应具的素质
相关描述:  近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张大千艺术展”,被观众视为走近大师的捷径。依大师的标准看,当代人评当代人为大师是不恰当的,因为大师与否,是美术史概念,美术史上的人物,没有一定时间的积淀是定不下来的,但张大千,一两百年后仍应会被当成大师看,因为他的才气在美术史上是罕见的。 张大千,龙泉...
锁阳城遗址文化内涵外界鲜知 管理单位冀多措解窘
相关描述: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遗址文物管理所所长谢延明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披露,目前“世遗”锁阳城遗址只能说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但其在古丝路沿线商贸活动中作为人类开展长距离交通和交流典型保障性城址的文化内涵,外界鲜有知晓。   为此,当地正酝酿围绕“世遗”做文章,利用现代展示、文化体验等...
93岁敦煌石窟保护专家孙儒僩:一生危崖千窟游
相关描述:     鹤发童颜,思维敏捷,笔耕不辍……93年的沧桑岁月,在孙儒僩身上似乎没有留下深重的痕迹。   时光倒回71年前。1947年夏,得知“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招人,刚从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毕业的孙儒僩怀着对莫高窟的憧憬远赴西北。   迢迢四千里路程,整整走了25天,一路树木寥寥,...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