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615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批评家和市场
相关描述: 朱利安·施拿贝尔(1951年生)《安迪·沃霍尔阴影下的自画像》(局部)1987   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   我不认为钱的问题与艺术的创造有关,至少,钱与有意义的艺术创造无关。我也不认为艺术品的价格增进了对它们的理解。但是,钱与现时代的艺术社会学有密切关系,与...
2013年1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出版物:《艺术与物性》
相关描述:   书名:《艺术与物性》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迈克尔·弗雷德   译者:张晓剑 / 沈语冰   书籍简介:   这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迈克尔·弗雷德唯一的艺术评论文集。他的艺术批评构成了晚期现代主义的核心文本,...
皮道坚:实验性水墨是民族寓言的书写
相关描述:  记者:您从9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集中关注水墨问题,当时您的出发点是什么?   皮道坚:90年代中期我对一些用传统媒介像水墨、陶瓷包括天然漆进行创作的艺术家都比较关注。当时的文化情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全面冲击,还有当时的经济全球化、都市化、媒体数字化这样一个浪潮。我觉得这些...
艺术与Kitsch:注意,很甜!
相关描述:   昆斯,版权:picture alliance/ Rolf Haid   就在不久以前,Kitsch还曾被视为是“艺术价值体系中的坏分子”。Kitsch艺术家曾被指为“道德败坏者,罪犯,猪头”。作家赫尔曼•布罗赫(Hermann Broch)在八十年前对此就是这样看待地,还有许多其...
一笔劃:——谭平创作中的“日常自我”和“物”的在场
相关描述:   石涛以“一画”论闻名,但从没有创作过真正的、视觉意义上的“一笔画”。谭平最近创作做的《+40m》却是一件真正的、视觉意义上的“一笔”之“画”。此件作品的展览题目为《一劃》——不仅是“畫(画)”,还是“划”。“劃”多义于“畫(画)”,提示了“动作”的在场。完成的作品进而展现了刀、板、...
鲍栋:新的艺术史叙事依然是“叙事”
相关描述:  张光华:上世纪50年代以后,观念艺术、达达、波普等艺术形态的出现,使艺术从传统的再现和表现的欲望和功能中挣脱出来,既淡化了对社会的激情表达,也不再致力于传达生命和生活体验,造成了感觉审美经验和感觉经验的陌生化,从而使艺术的语义变得模糊不清,甚至作品的形式本身就不带有表述意图。这时,反而...
权力精英化——批评的迷失
相关描述:  艺术批评是一种大众权力,而不应该是精英的权力。   每个人都有艺术批评的权力。人人都应该批评艺术。批评不是批判,是一种鉴别的、赏鉴的、审美或意义的价值评判。这是大众的权力,也是后现代文化赋予当代艺术世界的基本特质。   但是,在艺术圈,在实在的或虚拟的艺术群落,批评权力实际上纳入极...
新老大师与新东方精神
相关描述:  20世纪的艺术曾经离美学很远,甚至有批评家以不与美学家为伍而自豪。在美学缺席的那些年代,包括美、善、精神等在内的具有正面价值的词汇都从艺术批评中蒸发了,它们甚至成了艺术的敌人。纽曼(Barnett Newman)曾经宣称,「现代艺术的动力就是摧毁美」。 (“The impulse of...
Art+Auction2012艺术权力榜(九):个人权力榜
相关描述:  每隔12个月,《Art+Auction》杂志的编辑们都会整理出一份榜单,总结去年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也就是我们的「权力榜」。我们在12月3日已经刊出一篇前沿,解释了这份榜单的思路以及我们的评断过程。今天我们推出九篇分榜单中的第九篇「个人权力榜」,入选的是一些在各自领域引领着变革的人物...
愉悦之下的真实
相关描述:  自法国的野兽派、德国的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之后,作为一种样式与风格的表现主义似乎已经穷尽了其语言的可能性,并且在观念艺术成为主流的西方当代艺术潮流中,晨晓没有选择观念艺术,而是选择了语言资源极为有限的表现主义(而且是表现主义风景画)来作为融入新西兰主流社会的策略,这样致使晨晓一开始就不...
Art+Auction 2012 艺术权力榜(九):个人权力榜
相关描述: 图片资料   1 托马斯和查尔斯·丹齐格(Thomas and Charles Danziger)   这对「法律兄弟」(Brothers in Law)的纽约事务所 Danziger, Danziger & Muro 已经经营了将近25年,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处理大宗购买和私下交易,...
田卫平风光摄影中的形式眼光
相关描述:  我对摄影艺术是一个门外汉,现在来奢谈田卫平教授的风光摄影,实在是有些自不量力。然而,田卫平风光摄影作品给我的那份感动,却使我不能自持的拿起笔来。去年我曾在一次非官方的招待俄罗斯画家的宴会上,见到过田卫平储存在笔记本电脑里的《欧洲纪行》的大部分摄影作品,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次他又...
林小峰:盘点西方抽象绘画
相关描述:  当历史的车轮裹挟着一幕幕似曾相识的画面从我们身边疾驰而过时,扬起的尘土有待落定。对于笔者,能做的仅是回过头去盘点一下美术史上的库存,一则让自己在挥霍前人的家底时心里有数,二则也不至于迷失在现实的丛林之中。   德国的美学家沃林格和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都是抽象艺术最忠实的拥趸。上世纪初沃...
少番专访:我希望离中国传统的脉络近一些
相关描述:  艺术家少番在麦勒画廊的首个个人展览《以“審老”的方式——少番的画》现在正在展出。展览展出了少番近两年创作的十几幅绘画作品。“審老”是这次展览的中心主题, 在少番眼中,“老”是一种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经过时间和经验萃取之后回归质朴的“终极”之美。11月10日展览开幕时,艺术家接受了央美艺讯...
王南溟:格林伯格的启示
相关描述:  自从沈语冰翻译的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研究格林伯格成为了一个紧迫的工作,2010年在深圳还专门做了一次“格林伯格在中国”的论坛,而我的《现代艺术与前卫——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批
《原生艺术手册》:无名的春天
相关描述:     在世界上,美国、瑞士、澳大利亚以及日本、韩国等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原生艺术馆,中国却很少有人知道原生艺术的存在,它显得那么遥远而陌生。   今年初,我造访了瑞士洛桑原生艺术博物馆,那些由精神病人、囚徒、流浪汉、通灵者、社会边缘人士创造的作品,爆发出了最原始的生命的呐喊,有一种直击...
霍华德·格林伯格画廊经营20世纪经典摄影
相关描述:     位于纽约的霍华德·格林伯格画廊(Howard Greenberg Gallery),成立于1980年,是经营20世纪经典摄影艺术作品的一家顶级画廊。   它重点推荐欧洲及美国现代主义摄影、新闻纪实摄影、纽约学校流派、和时尚摄影作品。同时还有美国《时代》及《生活》周刊的历史图片...
王南溟:批评家怎么就是“愤青”了呢?
相关描述:  美国著名批评家希尔顿-克莱默于今年3月2日在缅因州的哈布思威尔逝世,这位1928年出身于美国麻省的格洛斯特小镇,在1950年代介入美术批评以后,就卷入到了争论的旋涡中了,最早在1953年,克莱默在《党派评论》对哈罗德-罗森伯格把抽象表现主义作“行动绘画”的阐释结果予以反驳,这种反驳当然...
邱世华的绘画:虚白的虚薄
相关描述:   从杜尚开始,绘画离不开材质现存品(ready-made)的特性,即画布之为布料(所谓的粗糙质感),要一直余留布料的特性。如果还有着绘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绘画,那就必须保持住一种张力:一方面超越绘画的边界(怎么画都可以,一块现存地布料挂起来也是一幅画,只要你去新鲜地...
【批评家年会】皮力:走向“反形式”的形式理论
相关描述:【批评家年会】 杭春晓:很多批评都带有个人化偏见   9月16-17日,2012年第六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西安美术馆隆重举行。香港M+博物馆资深策划人皮力以《走向“反形式”的形式理论——晚期现代主义理论的转向”为题,为我们阐述了格林伯格的美学体系,对“反形式”的形式理论给了自己的认识...

每日最新